博物馆中的儿童空间设计研究

2020-12-28 01:56张雅雯
建筑与装饰 2020年33期
关键词:展示设计博物馆

摘 要 随着时代的更迭,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事业,其服务对象面向社会,但儿童在传统博物馆中经常受到忽略,儿童专区建设已成为博物馆界发展的新亮点、新趋势。本文以博物馆内儿童空间的设计为研究对象,研究儿童在空间里的行为与心理特点,分析儿童在博物馆空间内的环境需求,提出符合儿童发展特质的儿童博物馆空间设计方法,主要从儿童空间的环境营造、儿童的空间行为习性、分析空间的展示设计手法以及环境设施配置设计展开论述;提出在营造博物馆儿童活动空间设计时的策略与原则,并对博物馆建筑中的儿童空间的设计建设做探索性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博物馆;儿童空间;展示设计

引言

儿童阶段是成长的关键期,模仿性最强、可塑性最高。在儿童期,能力的培养比技能的传授更为重要,对艺术、文化、历史、科学等的感悟和兴趣都是从儿童期萌发的,儿童对生存环境包括传统文化及周围的人有着独特的感知,科学合理的早期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在儿童观众中尤为明显,博物馆被誉为“连接社会的课堂”“学校教育的延伸”。因此在博物馆中设计儿童活动的空间,将“寓教于乐”的理念与博物馆建筑空间环境相结合,为儿童营造一个多元化学习的公共空间,提升博物馆中专属针对儿童教育的平台,鼓励儿童在博物馆中学习到更多知识的兴趣,促进博物馆儿童教育之发展。

1博物馆中儿童空间特点

(1)教育为本,寓教于乐。博物馆建筑中儿童空间的设计其核心是以社会教育为中心,这种教育方式是与校园以及课堂教育完全不同的,好的空间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其目的与课堂教育又有着一定相似性,为培养儿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在博物馆儿童空间里的文字、图片展示、实物资料、设施等,能变成儿童的主动探索力,这些设计都是儿童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另一方面,儿童空间秉持的非强制性、非正式性、轻松娱乐性的教育方式,区别于家庭、学校以及教育机构,提供儿童动手参与、互动体验的儿童空间,配合活泼新颖的教育方式,激发儿童想象培养创造能力,塑造积极向上的品格和精神[1]。

(2)强调互动,注重探索。博物馆中儿童空间的存在让儿童教育不拘泥于特定的内容和形式,如书本、图片或是讲授,它可以利用空间内的一切资源用儿童喜爱的方式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利用他们的好奇心自主地打开知识的大门,尊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授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和自由,在轻松、活泼、有趣的氛围里鼓励孩子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探索发现、去體验参与,从而在无形中受到博物馆文化的熏陶。

为此,博物馆建筑儿童空间里的特点要强调儿童体验、借此来引导认知。互动性在博物馆建筑空间的设计中就显示出其重要,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往往通过触碰、声、光等变化来体验。在空间里设置游戏展项环节可以引导儿童通过主动的行为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儿童学习的积极性,这不仅促进了儿童智力的发展也让他们对新事物产生了认知,提高了自身情感的发展,将寓教于乐付诸于空间互动体验中,也是现在各博物馆积极探索尝试的新方式,如中国铁道博物馆定期举办的火车拼装与模型展示活动,提高了儿童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学习了铁路新知识。

2儿童空间的儿童行为习性分析

(1)好动性。儿童在空间内的行为具有好动性,他们的移动路线既合理又灵活多变。儿童在空间内的活动轨迹总是跟随着他们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他们的活动轨迹总是不确定的。而儿童在空间里的注意力往往又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化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与好动特点,感兴趣的事物常常让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其活动轨迹出现既不定时也不定点的特征,同时,儿童的活动地点与活动项目也是不固定的,好动性使得儿童的活动轨迹没有规律。

(2)聚集性。儿童的行为与意识往往又很容易受到其他同龄儿童活动的影响,其活动往往是相互吸引的,他们有着与他人产生互动的意愿,因此在一定范围的活动空间中,同龄的小孩子们往往因为心理特征、行为方式、对事物的兴趣爱好接近,经常会相互聚集在一起活动玩耍,而人的从众心理也会促使人群聚集在一起进行活动。而有时空间内的游戏、动画等特殊公共活动的设计,往往也会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在一定范围内产生行为上的聚集特点。

(3)专注性。儿童的思维方式也与成人较为不同,大多数儿童以感性为主,注重空间的趣味性带来的感觉,当儿童在遇到他们喜爱的游戏与项目时,他们的注意力比较容易被吸引,思维也会在一段时间开始集中专注,这种专注性会让他们往往忽视了周围环境的变化,也会造成对周围的人与物的不关注,因此往往会造成与家人走失,对移动中的物体的不注意等等未知的不安全因素存在[2]。

3艺术博物馆儿童空间设计方法探析

3.1 基于儿童行为习性的儿童公共空间设计

(1)合理的空间布局与流线设计。由于儿童的活动具有好动性和聚集性,同时大部分儿童年龄较小,体力和精力有限,在艺术博物馆中儿童空间布局设计往往要考虑到隔音因素,良好的隔音效果直接影响着整个博物馆其他观展者的观展体验,也确保了儿童空间的使用功能和儿童空间的环境的灵活性与可变性。设计人性化的空间隔音布局效果,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同时避免了噪声过大影响其他观展者。

儿童在一定空间内移动的位置连接而成的路线是不确定的。好的空间流线安排一方面能满足儿童的行为需求,另一方面能够起到引导作用,让儿童对空间及知识的探索有更深的认知,帮助儿童连接空间与环境之间的体验感受。儿童不同于成人,按照既定路线会给他们带来压抑感并产生抗拒心理;于是参观路线设计上的灵活多变,能让儿童自主选择参观路线,合理的参观路线引导他们来到感兴趣的展项,从而获得更好的观展体验。

(2)可识别的标识导向系统。在博物馆儿童空间场所设计中,儿童由于身体高度限制了视力的范围,加上认知能力还不够完善,与成年人相比往往没有清晰的空间辨识能力,他们很容易在一定复杂的空间里迷失方位,并通过自己对周围环境的理解与注意力的吸引变化,在移动上对空间中自己理解的下一个目的地进行定位。所以,在博物馆这种人多复杂的空间内针对儿童设置颜色亮丽高度合适,可清晰识别的标识导向系统就显得格外重要,他能指引儿童在空间内正确行走找到目的地。同时空间中的标识系统要保证其连续性和流畅性,能顺利引导儿童寻找到想要到达的目的地。

在标识系统的设计上,由于儿童的年龄、理解能力、和文化教育程度的不同,不应设计过于复杂的文字引导,而是通过简单文字结合可识别图案设计,让儿童能更直接理解标识并容易对地点产生记忆。同时,不同色彩的变化对儿童在复杂空间里的记忆力也有所帮助,在进行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时,利用色彩的变化搭配不同形状图案,能够更直观地给儿童指引方向,增加了博物馆建筑儿童空间的趣味性。例如,不同楼层或不同区域设计不同颜色的指示牌等,儿童通过颜色记忆想要去的目的地。

(3) 安全的空间材料尺度细节处理。根据儿童的好动性与专注性,他们往往容易在运动中受到外界环境的伤害,所以选用安全的材质是儿童空间优先考虑的因素之一。为了防止儿童在运动打闹中受到伤害,在博物馆儿童空间内往往对所有粗糙的材料进行磨光处理,避免尖锐的材料出现在空间内,空间的设计材料可以选用较为柔软的地毯铺装,桌椅器具采用圆角设计,以保证不碰撞伤孩子;同时也要尽量选用天然无污染、安全环保的材料,比如木材、金属、水等。

在儿童空间中除了材料外形及选用上的处理,其设备的大小尺度也要符合儿童的人体工程学,在空间设计时要对儿童身体的基本尺度有所了解,儿童的运动范围以及触摸高度等都需要注意。让博物馆儿童空间的部分座椅、互动体验设备能够满足儿童的生理尺度和行为需求。

3.2 儿童空间展示手法设计

(1)针对儿童艺术博物馆空间中的趣味性展示。博物馆内的儿童教育的空间主要包括展厅空间和儿童专属活动空间。博物馆儿童教育模式直接影响着这两类空间的设计,空间不仅要具有教育性还要有娱乐性、体验性、探索性等特点。设计的首要前提是要以儿童为主体,根据儿童的需求来进行安排,要注意到儿童的个体差异性,从他们的年龄、知识背景以及参观目的等方面入手,为儿童提供一个符合他们认知背景,既能休闲娱乐又可以提高学习的环境。因此,在设计场景时可采用故事情境的展示设计,通过趣味的故事设计场景的变化不同,达到故事讲述的完整性与情和景的交融的特点。如北京自然博物馆通过还原野生动物生存场景,采用360度环形全景画展示技术配合开放式动物景观这一展示方法,向前来观展的儿童展示恢宏震撼的自然景观。(如图1所示)

(2)加入交互式智能展示。随着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展示空间的设计不只是通过平面的文字展板表达,场景平台的搭建,更多的空间展示设计加入了多媒体技术、智能化技术以及VR技术等新型技术运用到博物馆空间的设计中。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够增强儿童的记忆力,提高与事物的互动性,符合儿童的行为特性与思维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儿童参观的积极性减少枯燥程度。深入有效地传达信息,实现人与展品、空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营造全新的观展体验。

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展示能够使得整个空间的展示效果更具沉浸性、展示活动变得更具趣味性,也满足了儿童的心理需求,改善他们对于固定的实物展示的接受力和对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使展览内容更加明确易懂,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空间中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流互动,更加自主地接受传递的信息。如上海博物馆新增的VR沉浸式互动系统,吸引了大堆小朋友体验[3]。(如图2所示)

4结束语

对于儿童而言,儿童体验馆以强调让儿童亲自参与、体验,与博物馆文化产生互动的方式,完善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更有效地向儿童传达文化信息,提升博物馆所展现的效率和其社会效益,使博物馆成为孩子充满乐趣的传统文化游乐园。对于博物馆而言,建设儿童体验馆有助于国内博物馆的长远发展,建立优良品牌形象,提升影响力,增加旅游观光价值。博物馆的长远发展终究仰仗于对各类型观众的持久吸引力,家庭群体、学生群体的带动,大大增加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并可作为城市的旅游资源拉动当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翟威.寓教于乐——博物馆中儿童空间设计探索[J].大众文艺,2015(23):41-42.

[2] 黄卿云,费移山,陈凤婷.在关怀中体验——论博物馆中的儿童空间设计[J].东南文化,2016(s1):55-60.

[3] 杨洋.浅议博物馆儿童空间设计——以德国博物馆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1):55-59.

作者简介

张雅雯(1996-),女,江西南昌人;现就读学校: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猜你喜欢
展示设计博物馆
博物馆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基于市场经济下的陈列设计研究
科技馆展示设计的思路与创新
基于服装橱窗静态展示设计研究
现代展示场景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应用研究
基于市场经济的陈列设计研究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