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旭,鹿泽伦,邓军荣,翟文鹏,张宝昆
(1.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2.陆军装备部航空军事代表局驻天津地区航空军事代表室,天津 300000)
点火系统用于点燃发动机主燃烧室和加力燃烧室,一般由点火装置、接触装置和电嘴组成[1]。常见的晶体管式点火电路采用自激振荡,电路简单,性能稳定[2]。为了提高晶体管式点火电路工作的可靠性,减小发动机复杂环境的影响,可通过双晶体管稳频电路提高点火系统的稳定性[3-4]。由于每只晶体管的放大倍数存在差异,在稳频电路中常包含多个调节参数,以保证每台产品性能合格。然而,在产品生产中,若仅凭人为经验,对每一台产品的多个调节参数进行调节,效率将十分低下。
因此,本文对晶体管式点火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研究,明确调节参数变化对电路性能指标的影响,提出针对稳频电路理论化的调节方法,在有效保证点火装置合格性能的同时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晶体管式点火装置的电路主要由滤波电路、直流变换电路、高压整流电路、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晶体管式点火系统原理图
当电源接通后,电路中电阻R1决定了晶体管的初始基极电流,晶体管开始导通。由于初级线圈W12的电感特性,该路电流从零开始渐渐增长,线圈1端感应出正电压。根据变压器同名端的设置,反馈线圈W34的4端也感应出正电压,经过电阻R2和二极管V1向晶体管注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基极电流,晶体管立即进入饱和状态。
晶体管导通时,如略去其导通压降,初级线圈中的电流即晶体管集电极电流ic(t)按指数规律增长,如公式(1)所示:
(1)
其中:E为电源电压;L1为初级线圈W12中的电感值;RW1为初级线圈W12的内阻值;t为时间。当初级线圈内阻很小时,电感电流在开关导通阶段可认为由一固定上升率E/L1上升,即晶体管集电极电流ic(t)随着时间线性增大。当该电流增长到Icm=HFE·IB(HFE为晶体管直流放大倍数,IB为基极电流)时,电流变化率迅速下降,使得初级线圈W12和反馈绕圈W34的感应电压降低,晶体管基极电流减小。此时,晶体管退出饱和区而进入放大区,集电极电流ic(t)存在减小趋势,线圈W12、W34的感应电压因此反向,晶体管的基极电位为负,进入关断状态。
根据晶体管集电极峰值电流Icm和电流上升率E/L1,可由式(2)计算得到晶体管导通的时间t0:
(2)
当晶体管截止时,次级线圈W56上的感应电压向储能电容器C1充电,使变压器原有的电磁能转为静电能。此时,反馈线圈W34的4端感应电压为负压,晶体管保持关断状态。当充电结束后,充电电流降为零,能量转换结束。反馈线圈W34上的感应电压随之消失,晶体管发射结上的负偏置状态被解除,晶体管又再次导通。之后,晶体管将处于不断导通和截止的振荡状态,向储能电容器输出连续的充电脉冲。
下面分析第一次电容器储能时次级电路中各参数的变化。可将反激变压器只视为能量储存装置,将二次侧相关参数折算到一次侧,从而得到等效电路模型,如图2所示(暂不考虑漏感和效率损失等问题)。
图2 点火电路原理简化图
图2中,RW2′=RW2/n2为线圈W56的内阻RW2折算到一次侧的等效值;C1′=n2C1为二次侧电容C1折算到一次侧的等效值;n为变压器次级线圈与初级线圈的匝比。
当开关关断时,L1因其电感特性,以关断时的电流Icm向后端储能电容充电,L1上的感应电压由负载端决定。此时,电容、电感和电阻组成二阶欠阻尼衰减振荡。由于二极管V2的存在,电容器只能充电不能放电,因此电压电流值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只能表现在电感电流由Icm降为0的时间段内。之后,二极管关断,晶体管又开始导通。
为了方便计算,可以忽略内阻RW2′对充电电路的影响。此时,电感上储存的能量将全部转移到储能电容中,如式(3)所示:
(3)
其中:Uct1为电容第一次充电后的电压。
根据式(3)整理可得式(4):
(4)
根据电容的伏安特性,可得电容一次充电时间t1为:
(5)
晶体管第二次截止时,电容进行第二次充电。在充电前,电容器上已存有电压Uct1′,并且晶体管断开瞬间的电流仍为Icm,根据能量关系,即电容存储的能量为两次电感能量之和,如式(6)所示:
(6)
根据电容的伏安特性,可得式(7):
(7)
将式(4)代入式(7)整理后,可得电容第二次充电的时间t2为:
(8)
当晶体管第s次截止时,电容进行第s次充电。此时,电容中的能量等于s次转移的电感能量之和,类似于式(6),可得第s次充电后储能电容的折算电压Ucts′为:
(9)
类似于式(7)和式(8),可推导得第s次充电的时间ts为:
(10)
根据式(9)和式(10)可知,电容每次充电增加的电压随充电次数递减,每次充电的时间也随充电次数递减,如图3所示。
图3 储能电容电压增长曲线 图4 储能电容充放电 图5 稳频电路原理图
当储能电容不断充电,电压上升至放电管的击穿电压Uf后,储能电容通过放电管向电嘴放电,电容储存的能量耗尽,如图4所示。根据式(9),可以计算储能电容器的电压上升至最大电压值Uf时,总的充电次数s0为:
(11)
设电容升至放电管电压值Uf的总时间为T,为晶体管导通的总时间与晶体管关断的总时间之和。晶体管导通总时间为单次导通时间t0乘以电容充电次数s0;晶体管关断总时间,即电容充电总时间为t1+t2+…+ts0。
根据上段说明,可得总时间T为:
T=s0t0+(t1+t2+…+ts0).
(12)
将式(2)、式(4)、式(10)和式(11)代入式(12),可得电容充电总时间T为:
(13)
考虑到电路中存在的能量损耗,引入损耗系数η,可得到装置的火花频率为f=η/T。
根据变压器初级电流的振荡波形,可以计算初级电流的平均值ia为:
ia=0.5·HFEIBD.
(14)
其中:D为初级电流波形占空比。D可由下式计算:
(15)
其中:UR为变压器次级对初级的反射电压。
为了提高电路耐电压变化和温度变化的能力,可在电路中引入双晶体管稳频电路以稳定火花频率和初级电流,稳频电路原理图如图5所示。
V1为稳压管,当电源电压小于稳压管截止电压时,晶体管V5不工作,此时图5电路与图1电路相同;当电源电压大于稳压管截止电压时,晶体管V5的集电极电流对晶体管V6的基极电流进行分流;当电源电压升高时,晶体管V6的基极电流相应增加,此时晶体管V5的分流作用也增加;当温度升高时,晶体管V6的放大倍数增加,此时晶体管V5的放大倍数也增加,相应地减小了晶体管V6的基极电流,保持了系统的稳定。
由于晶体管的性能参数受到生产工艺中杂质掺杂水平的影响,每只晶体管的性能参数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在双晶体管电路中这种误差会成倍放大。为了更好地调节晶体管V5与晶体管V6的分流关系,常在稳频电路中设置调节参数,以满足点火装置的性能指标。如图5所示,电阻R1负责调节晶体管V5的基极电流大小,电阻R2负责调节晶体管V6的基极电流大小。
在点火装置装配中,往往仅凭人为经验进行产品调试工作,效率较低下。因此,针对图5所示的点火电路原理,根据本文第1节的理论分析,可知调节电阻R1、R2直接影响式(13)和式(14)中的IB,从而影响点火装置的火花频率和初级电流两项性能指标,具体地:
(1)当电源电压小于稳压管截止电压时:火花频率和初级电流随R1的增加而增加,高温下火花频率上升、初级电流下降;低温下火花频率下降、初级电流上升。
(2)当电源电压大于稳压管截止电压时:火花频率和初级电流随R2的增加而减小,高温下火花频率下降、初级电流上升;低温下火花频率上升、初级电流下降。
当针对某型点火装置,其稳压管截止电压为12 V,工作电压为10 V~30 V,性能指标为最小火花频率fmin和最大初级电流imax,可按下述方法调节:
(1)在常温10 V电压下,R1取任一阻值,调节电阻R2,使得点火装置满足性能指标,若频率和电流偏大,则增大R2的阻值。
(2)在常温30 V电压下,固定电阻R2,调节R1的阻值,使得点火装置满足性能指标,若频率和电流偏大,则减小R1的阻值。
(3)考虑到高低温下火花频率和初级电流的变化,在常温下调节的火花频率应略大于fmin,初级电流值应略小于imax,这样才能在高低温试验中仍满足性能指标。
本文通过实物产品进行实验验证。实验中,调节不同的阻值参数,得到某型点火装置在不同电压下的火花频率和初级电流。之后,在高低温箱中进行测试,与常温下的工作性能进行比较。
测试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实验结果符合本文第2节中所提的结论。
表1 电阻R1为3.48 kΩ时调节R2
表2 电阻R2为16 Ω时调节R1
本文对晶体管式点火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理论推导,分析了稳频电路的工作原理,明确了调节参数变化对点火装置性能指标的影响,从而获得有效的调节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理论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