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邦斌,樊 平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南充 637103)
母猪分娩后的不适往往会导致母猪的泌乳问题和其后代断奶前的高死亡率。仔猪断奶前的死亡率主要发生在出生后的前4 d,最关键的时期是出生后的第一个24 h(潘龙先,2017)。在大多数情况下,仔猪在生命早期的死亡是由于初乳摄入不足、饥饿和体温过低引起的,其中初乳摄入不足与哺乳期母体免疫传递不足和仔猪体重增加有关(李嘉等,2019)。近年来,母猪“产后乳异常综合征”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产后第一天的症状包括初乳和产奶量不足,此外它还包括产后妊娠炎、乳腺炎和无乳症综合征(Klopfenstein 等,2006)。据报道,产后乳异常综合征发病率的因素包括极短时间内将妊娠母猪转入产房、引产、引产至产后的时间以及妊娠后期的饲养(Papadopoulos 等,2010)。为了尽量减少母猪产后疾病的发生率,需要调查关于分娩前后管理和治疗数据。由于大多数哺乳期的母猪都被关在封闭式猪舍里,室内外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其生产影响较大。夏季高温高湿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包括受孕率下降、胚胎损失增加和断奶至再发情间隔时间延长。此外,高温高湿条件下母猪较差的繁殖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哺乳期体重或背膘厚度损失及产后疾病。母猪在泌乳期体重下降越快,说明在妊娠期采食量越大,体重增加越多。由于热应激,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饲养的母猪在哺乳期的采食量相对较低,背膘厚度或体重下降风险较高。因此,在生产前应仔细确定母猪背膘厚度。本研究旨在确定高温高湿条件下母猪在哺乳期间背膘厚度及产后静脉注射氨基酸对其繁殖和产后疾病的影响。
1.1 试验分组本研究在6 ~9 月开展,采用A型超声波仪测定70 头二元母猪(平均胎次1.8±1.3)的背膘厚度,分娩前根据背膘厚度分为3 组,即15.0 ~20.0 mm(n=21)、20.5 ~25.0 mm (n=35)、>25.0 mm(n=14)。研究期间,室外日平均最低、最高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25.0±0.8)℃、(34.1±1.9)℃和(83.5±5.1)%。母猪在预产期前一周进入产房。在哺乳期母猪每天饲喂2 次(5 ~6 kg 玉米- 豆粕型日粮)。母猪分娩后记录总产仔数、产仔时长、活产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试验数据见表1。
1.2 分娩后处理及产后紊乱症判定根据产后处理情况将母猪分为两组。对照组(n=31)和处理组(n=39)。对照组母猪在分娩后未接受氨基酸复合物静脉注射,但给予抗生素、消炎药和维生素。处理组母猪接受和对照组一样的处理,同时每头猪静脉注射50 mL 复合氨基酸。分别于分娩第0、1、2、3 天测定产后母猪直肠温度及临床体征,包括阴道分泌物异常、产后抑郁、食欲减退。直肠温度≥39.5℃的母猪视为发热。阴道异常分泌物是根据产后是否有异常阴道分泌物,如从深灰色到白色的渗出物或带血的分泌物。根据有无乳房炎症或无乳症来定义产后紊乱综合征。
1.3 统计分析使用SAS 软件一般线性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分娩和断奶时背膘厚度、背膘损失、相对背膘损失和分娩时间在内的连续因变量。采用最小差异检验对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P <0.05 表示差异显著。
2.1 母猪分娩期数据记录由表1 可知,母猪的 平 均 分 娩 时 间 为(117.2±47.3)min(范 围28 ~383 min)。
由表2 可知,分娩时不同背膘的母猪其分娩时长无显著差异(P >0.05)。短时间内分娩的母猪(<2 h)平均分娩时长为(85.2±7.8)min,产程较长的母猪(>2 h)平均分娩时长为(145.8±8.2)min。分娩时背膘厚度为15 ~20 mm 的母猪其活产仔数较其他两组分别显著提高14.02% 和10.91%(P <0.05),同时该组母猪分娩和断奶时的背膘厚度最低,分别较其他组降低18.06%、34.74% 和15.12%、25.64%(P <0.05),但其背膘损失和背膘相对损失率也表现为最低(P <0.05)。背膘损失率为10%的母猪占43.9%(n=29),背膘损失率≤10% 的母猪占56.1%(n=37)。分娩时背膘厚度>25 mm 的哺乳母猪背膘损失率>10% 的比例显著高于分娩时背膘厚度为15 ~20 mm 的母猪(P <0.05)。
表1 产后母猪繁殖性能的描述性数据
表2 分娩时母猪背膘厚度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2.2 静脉注射氨基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由表3 可知,分娩后母猪注射氨基酸对其分娩时长、总产仔数、活产仔数、断奶时背膘厚度、背膘损失、背膘相对损失率、哺乳天数和断奶- 发情间隔均无显著影响(P >0.05)。但对照组分娩时母猪的背膘厚度较处理组显著提高了3.49%(P<0.05)。
表3 静脉注射氨基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3 静脉注射氨基酸对母猪产后食欲和紊乱症的影响由表4 可知,对照组与处理组母猪在产后1 和2 d 的发热和产后无乳综合征比例无显著差异(P >0.05)。分娩当天对照组母猪食欲减退的比例较处理组显著降低8.71%(P <0.05),但分娩1、2 和3 d 对照组母猪食欲减退的比例较处理组分别提高25.77%、84.08% 和35.76%(P<0.05)。此外,对照组母猪在分娩1 和2 d 后阴道分泌物异常的比例较处理组显著提高227.34%和99.03%(P <0.05)。
表4 静脉注射氨基酸对母猪产后食欲和紊乱症的影响
近年来,为了促进仔猪生长,降低断奶前仔猪的死亡率,研究人员试图调查影响母猪为其后代生产足够奶的能力的因素,特别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在夏季,母猪的繁殖性能明显低于其他季节,部分原因可能是泌乳母猪在哺乳期,特别是产后最初几天采食量不足。炎热潮湿的气候可能会降低母猪食欲,减少饲料摄入量,本研究期间,白天平均气温高达(34.1±1.9)℃,平均相对湿度为(83.5±5.1)%,这可能导致一些母猪中/ 重度热应激。本研究发现,产后第2 天出现食欲下降的母猪比例较高,但静脉注射氨基酸复合物的母猪在产后第2 天显著降低了食欲低下母猪的比例。此外,与分娩时背膘厚度高(>25 mm)的母猪相比,分娩时低背膘厚度的母猪(15.0 mm ~20.0 mm)断奶后背膘厚度保持得更好。这一数据表明,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母猪在分娩时的背膘厚度较低,在分娩后食欲较好。此外,对产后母猪静脉注射复合氨基酸,也有助于改善产后母猪的食欲,最大限度地减少哺乳期间的背膘损失。
众所周知,产后紊乱症或母猪食欲不振会导致许多产后疾病,尤其是产后综合征或产后无乳综合征。这些异常通常在分娩后24 h 内开始,表现为多种临床症状,如高烧、食欲减退和阴道分泌物异常。Kemper 和Gerjets(2009)研究表明,引起产后疾病的细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但分离出的细菌在健康母猪和患病母猪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临床产后疾病和实际感染的发展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母猪的个体耐药性。虽然抗生素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但额外的支持性治疗也应考虑。在本研究中,两组使用相同的抗生素和消炎药,因此,我们比较了有无静脉注射氨基酸的母猪在产后疾病发生情况。但应注意的是,这种补充剂不含有氨基酸,如色氨酸、精氨酸、L- 半胱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这些成分对产后母猪很重要。本研究表明,产后静脉注射氨基酸可以降低产后几天内食欲不振的母猪比例,因此,静脉注射氨基酸复合物静脉能显著提高母猪的健康水平。
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母猪分娩时的背膘厚度对泌乳时的背膘损失有显著影响。母猪产后静脉注射复合氨基酸可以提高产后母猪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