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富余 王智波 朱美连
(①山东省龙口市畜牧兽医站 265701 ②山东省龙口市兰高镇畜牧兽医站)
猪霉菌病及其毒素中毒是指猪感染一定数量的致病性霉菌或采食了一定量被霉菌毒素污染了的饲料而产生的相应病症。笔者对山东省龙口市某养殖户送检的病猪进行剖检,并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测鉴定确诊为猪霉菌毒素中毒。
由于饲料堆放时间过长,遭受阴雨连绵而使霉菌大量繁殖。健康猪能抵抗在自然情况下存在的浓度相当大的曲霉孢子的感染,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或者具有呼吸道卡他性炎症时,尤其是环境及饲料中尘埃太多时容易发生感染。2017年9月上旬本人接诊一例猪霉菌中毒病例,现将该病的详细诊疗经过予以介绍,以供广大临床兽医工作者与猪场管理人员学习参考。
龙口市下丁家镇口子村吕某经营一小型猪场,于9月8日早晨向笔者电话求诊:饲养的13头种猪(其中母猪12头,公猪1头),体重均在125kg以上,出现以下症状:大部分猪只出现明显的食欲下降和便秘,个别出现便血,尿呈深褐色,皮肤发黄和发白,仔猪出现呼吸急促,鼻孔流黏液,腿软,腹泻以及运动机能失调神经症状。发病后畜主自行用恩诺沙星注射液、地塞米松等药肌注,用药后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依然未能控制住病情,已有1头母猪死亡,8头母猪流产和产死胎,30多头仔猪死亡。经询问得知猪群采食的该批饲料,是新进的一批外观质量尚可的玉米配制而成的饲料,在加工过程中未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进行脱毒处理,在采食十多天后出现该症状,在畜主强烈要求下,对病死猪进行剖检。
剖检3头病死猪,其主要病理变化为:皮下有出血点,皮下脂肪黄染。口腔黏膜出血,脱水,喉头会厌软骨出血,黄染,气管内有粘液,气管出血,胸腔内有少量黄色液体,肺脏上有大小不等的结节,小的如芝麻粒大,大的有碗豆大。小结节呈散在性和融合性,在小结节中间有化脓。肝严重变性、坏死、肿大、色黄、质脆;肠道内出血、可见游离血块,十二指肠出血,盲肠黏膜出血,水肿,直肠黏膜出血,水肿,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肾脏表面有出血点,外观水肿,切面外翻,膀胱黏膜,轻微出血,尿液黄、粘呈油样,血液稀薄,颜色较淡,血液凝固不良。
根据猪群疾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初步诊断为猪霉菌毒素中毒,送检该猪场样品到龙口市畜牧兽医站进行实验室检测,将猪气管内粘液置于载玻片上,加20%氢氯化钾溶液1滴,加盖玻片后镜检,可见多个呈放射状的菌丝,大量的霉菌孢子,因此,本病诊断为猪霉菌毒素中毒。
停用发霉变质饲料,更换新鲜饲料,同时每吨饲料中添加“霉可脱”2000g、多种维生素500g。增喂青绿饲料,饮水中添加排毒解毒药物,有明显症状的施以对症治疗,制霉菌素灌服。首次用量300~400万IU/头(治疗量3~4倍),用水溶解后一次性灌服,以后病猪100~200万IU/头·次,6~8h用药1次,连灌2~3d患猪病情好转吃食时,可用同剂量的药物拌入饲料内让猪自食。通过采取上述措施5d,全场猪只食欲已恢复正常,精神状态良好,因霉菌毒素引起的死亡已基本停止,猪场逐步恢复正常生产。2周后电话回访,猪群采食量增加,状态良好。建议养殖户在猪场饲料中添加足量脱霉剂。截止投稿,该猪场再无相关病例发生。
(1)通过对发病猪都食用了新进的玉米全价饲料的病史调查,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鉴定以及发病猪饲养的整个过程,诊断为霉玉米中毒。诊断要点是病猪首先无体温升高变化,无传染性,并且有接触食用霉变玉米饲料,前期在治疗过程中并无好转迹象这些多为霉菌毒素中毒的典型症状,可见虽然外观正常的玉米,也有可能肉眼并不能观察到霉变的现象,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预防措施:搞好栏圈及猪体皮肤卫生,不用霉稻草垫圈,不喂霉变饲料;改善饲养环境,栏舍常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夏天);空栏用2%烧碱液泼洗消毒或用火焰烧灼消毒,消灭栏内霉菌。(3)做好防霉工作:不采购霉变饲料,正确保管好饲料,进库的饲料原料要干燥,并置于干燥、低温处贮存。仓库要建筑牢固,地势高燥,地面铺上木板,墙面涂沥青,能防雨防湿。对于发霉饲料许多养殖户觉得扔掉可惜,往往抱着侥幸的心理,添加或少量添加,这样做常常得不偿失。猪场应尽量采购质量较好、水分含量低的新鲜原料,并提前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或吸附剂。
中国农科院畜牧所于21世纪初的一项调查表明,配合饲料中不同程度的霉菌毒素的污染率高达80%以上,在目前的情况下,生猪要完全避免霉菌毒素的危害似乎已是不可能,特别在春夏季节,猪群很容易发生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能引起猪体免疫抑制,导致猪群接种各种疫苗的免疫失败,是诱发多种传染病的重要诱因。因此,养猪场必须高度重视饲料原料采购和贮存期间的品质监控,杜绝霉变饲料导致猪群中毒事件。这是必须牢记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