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对提升畜牧养殖业竞争力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也是保证动物产品的食物安全和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基础[1]。
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和了解,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实行存在多方面的阻碍,其中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不重视、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实施力度不够、养殖人员对疫病的防疫和危害意识淡薄是畜牧兽医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所在。
1.1 疫病防疫观念淡薄 畜牧业的发展无论是在经济收益层次还是在新农村发展方面均取得了重大了效益,但是社会各界人士对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地方政府部门的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不够,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只是流于表面,并未真正的严格实行[2]。再加上大多数畜牧养殖户为当地的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并非受过专业化培训的专职养殖人员,往往会忽视动物疫病防治的工作或者采用不正当、不科学的防治办法。要想从根源上解决动物疫病的传播问题,需要加强养殖人员的疫病防疫观念,养成良好、规范的防疫手段和措施。例如最基本的环境卫生状况,保证养殖场的干净卫生是避免疫病孳生的重要手段,养殖场内外增加消毒装置,切断外部环境不利因素对动物生长的影响,只有做好各方面的安全措施才能在动物疫病来临时将损失降到最小的程度。
1.2 兽医专业人才稀缺 兽医专业为常见的冷门专业之一,除了真正喜爱兽医行业的人员外,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人转向机械类、科技类等相关领域。现如今的兽医管理工作岗位大都是一些高龄的老一辈人员,缺少有活力的新一代年轻工作者,虽然老一代的兽医拥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现代科技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他们传统的思想观念极易同新方法和新技术手段脱轨,缺乏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利于畜牧业兽医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完善,继而阻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1 引进兽医管理人才 畜牧养殖场大部分建于偏远的山地或平原区域,工作环境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不足导致很难招到年轻的兽医工作者来从事基层畜牧养殖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部门应当制定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鼓励年轻一辈的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兽医工作者从事基层兽医工作[3]。此外地方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工作者加强畜牧养殖和动物疫病防护的宣传工作,普及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养殖户的整体疫病防护意识。同当地职业院校的合作与交流,一来为从事兽医专业的学生提供实地的实习考察的机会,二来培养当地的兽医人才,增强动物疫病防治的力度。
2.2 优化兽医管理体制 建立系列的兽医管理体制,加大兽医工作监督力度,形成科学的畜牧养殖体系。在开展养殖工作前,应对养殖场的周边环境和适应养殖的动物种类进行严格的调查和筛选,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是动物健康生长的首要条件,必须从源头做好动物疫病的防范工作,定期对动物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如有类似疫病状况的发生,第一时间做好相关防护和治疗措施,避免疫病的扩大和传播。在市场售卖过程中,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监督力度,保障人们使用的是健康、无污染的肉食产品。畜牧养殖、疫病防治、市场售卖等各个环节管理和监督机制的优化能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水准、保证人们食品安全。
2.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为保证动物防疫工作的有力实施,应当增加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的购买经费,完善基层动物检疫机构的检疫设施,引进最新的检疫设备、监控设备、新型材料等。由于养殖的动物数量规模不同,传统的方法难以实现精准化管理,当引入最新的监控设备时,即使不在现场也能调用监控设备,时刻查看不同动物的现状,大大提高养殖人员的工作效率。
总之,做好动物的防疫工作不仅关乎着我国畜牧业快速的发展,更加关乎着流入市场中的动物食品的健康安全。地方政府部门、畜牧兽医管理相关人员以及畜牧养殖户各方面的改进和优化是做好疫病防护工作,减少疫病产生的关键所在,最终实现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