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析山羊痘的特点和防治

2020-12-28 16:01:11张艳燕
兽医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痘疹羊痘脓疱

张艳燕

(沐川县农业农村局,四川乐山 614500)

本文通过对山羊痘的概念、病原、危害、特点、症状、诊断、预防治疗等的叙述和总结,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为养羊企业或养羊大户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避免和挽回经济上的损失。

1 山羊痘的概念和病原

1.1 山羊痘的概念

山羊痘,又叫羊天花,是由羊痘病毒所致的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发病急,带热性,主要特点是病羊的皮肤和黏膜上出现一种痘疹。一般说来,山羊痘和绵羊痘都具有针对性,两者之间应不会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

1.2 山羊痘的病原

病原为痘病毒科的羊痘病毒。这种病毒在外界环境中适应性较强,若存在干燥的痂皮中的话时间可保持3个月;若存在于羊舍内病毒保存时间为半年。用福尔马林和2%石炭酸耗时15min可灭活,若经过55℃高温可在30min灭活。另外,碱溶液或酒精都可将该病毒杀死。

这是一种DNA病毒。人会因为接触被患病羊群污染的物品而感染,但传染后终生具有免疫力。消毒:使用3%石炭酸、2%甲醛、0.1%升汞都可以。杀灭病毒:用阳光直射或紫外线光照。

2 山羊痘的流行特点

2.1 山羊痘的流行特点

(1)发病因素:一是冬末春初天气寒冷;二是饲草缺乏;三是饲养管理不善。发病率达100%,死亡率一般不高,恶性羊痘可高达50%以上,羔羊最易感、病死率高,人也可感染。

(2)不仅存在于病羊的皮肤组织、黏膜的痘疹、脓疱、痂皮内及鼻黏膜分泌物中,还会因皮肤损伤或粘膜进入身体。水泡液和痂块掉落后容易跟尘土、饲料混合而被吸入到呼吸道中。

(3)潜伏期的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最初一、两只羊发病,然后逐渐发展到蔓延至羊群。

2.2 羊痘传播途径

山羊痘传播途径为接触性感染,养殖人员、工具、皮子、饲料、垫草及体外寄生虫等,若碰到了羊痘病菌的任何物品就可能变成媒介。病毒不仅常存在于痘疱液、痘疱痂皮和分泌物中,还会在羊虱等吸血昆虫之来传播。

3 山羊痘临床症状

此病的潜伏期为5~7d,开始时体温高达40~41℃,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少或不食,腰成弓形,呼吸急促,伴随咳嗽,鼻子流出黏液或脓性分泌物,眼结膜充血和流泪。2~3d后,在皮肤无毛和少毛的地方(唇、乳房、四肢内侧、阴唇、会阴、肛门周围、尾内侧)会发小红点(斑),很快就增大至3~5mm,为红色圆形硬的丘疹。丘疹再变成水泡,里面含有透明的黄色液体,体温也下降了。再过3~5d左右,体温第二次升高,脓疱形成,结痂、脱落。严重者会因并发肺炎、肠炎而亡,孕羊更易造成流产。有的病羊肢下端还会皮肤破溃,跛行,使起卧都困难。还有的病羊的眼角膜受损,形成溃疡,可能失明。

4 山羊痘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在皮肤上可见到各期痘疹。呼吸道、胃肠道的黏膜上常见有出血性炎症。特征性病变是在咽喉、气管、肺和真胃等部位出现有发展不同阶段的痘疹(灰白色扁平或半球形的结节状)。解剖可见:消化道黏膜、呼吸道出血带炎症,肺部有大理石模样的硬块结节,瘤胃、肠管等也有硬结节。

5 山羊痘实验诊断

可用进行血清学试验、病毒分离培养、荧光抗体检测或电镜观察等检测来确诊。临床上与传染性脓疱的鉴别诊断:传染性脓疱基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其中期疱疹的中央缺乏脐状凹陷,疱疹会互相融合,形成大的增生疣状物;羊痘痘疹为圆形,且带明显边界,面上覆有坚硬的角质化痂皮。传染性脓疱在一般无内脏痘疹。

6 山羊痘防治措施

6.1 山羊痘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夏天防暑降温,消灭蚊蝇,圈舍内保持干燥通风、卫生洁净。另外要适当补饲精料,增强机体免疫力。

(2)羊舍要定期消毒

常用的消毒药有2%的福尔马林溶液、2%烧碱溶液、3%石炭酸、30%草木灰水、20%石灰水等。

(3)羊粪及时处理,可发酵后消完毒再利用,放可能减少疾病的发生。

(4)若有新引进的羊群必须关在隔离圈舍观察,无异常后再进行混群饲养。

(5)加强接种。流行季节到来之前或每年春季进行免疫注射,每只羊尾部皮下注射0.5ml羊痘细胞弱毒疫苗,免疫期可达1年。品种不同的山羊,在30日龄后用山羊痘活疫苗进行皮内注射接种,每只1头份、约0.5毫升,以后每隔6个月免疫1次。

6.2 预防为主

病羊一旦发病立即隔离,封闭疫区,严格消毒,对病死羊必须深埋或焚烧,对未染病的羊紧急免疫接种。治疗方案:一是用忍冬藤、野菊花煎汤;二是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给病羊擦试;三是用淡盐水给病羊清洗,再涂碘甘油。

6.2.1 具体措施

一是养殖场内因建立防疫的相关制度,并按防疫制度采取措施预防该病传入;二是彻底清洗、消毒圈舍,尤其是曾经有过病羊的;三是做好病羊的隔离工作,认真消毒,防止互相传染;四是每年春秋进行一次羊痘疫苗注射;五是严禁从疫区购买羊只及产品。

6.2.2 相关治疗

(1)对症治疗,可在痘疹上或溃烂处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干了之后涂碘甘油、碘酒、紫药水、硼砂软膏、四环素软膏、红霉素软膏等;也可在炎症时肌肉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头孢等消炎药,每天2次,羔羊须得酌减;

(2)注射羊痘灵;

(3)还可采取一些中药汤剂煎汤灌服。

猜你喜欢
痘疹羊痘脓疱
“痘疹”考辨*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皮肤型鸡痘诊断与治疗
鱼腥草外敷除脓疱
特别健康(2017年9期)2017-03-14 03:25:43
一例群发性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北方地区羔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治措施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19
引进小尾寒羊暴发羊痘病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3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1
羊痘的危害及防控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28
《痘疹活幼心法》学术思想及其若干问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