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莉,韩 玮,袁 静,魏 巍,许 林,刘同亭
高寒环境下卫勤保障中药品供应与使用具有其特殊性,笔者结合多次遂行大项卫勤保障任务实践及理论研究,从不同侧面进行讨论,以期为提高药品保障效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1.1 探索并制定寒区特需药品装配标准主要是要进一步优化现有装配药品目录,根据既往药品保障数据与卫勤需求调研,科学优化装配药品品种目录,增加遴选更具有临床优势的配发品种,以及增加更符合卫勤保障需求的药品。如美军“全维能力”作战概念首次纳入“睡眠”和“疼痛”这两大要素,那么有必要将寒区抗疲劳和改善睡眠障碍等药品列入配发药品目录,同时应进行科学论证。同时,要科学确定配发药品数量,其次改进品种包装,在确保药品质量和功效的基础上,升级药品包装,使其具有抗压、抗摔、避光、抗冻、防寒等功能,并且便于携带,方便使用,利于存储,更加有利于恶劣战场环境下的携带和储存[1]。可以进一步改良现有包装方法,更加方便官兵携带和使用,配制寒区专用医疗携行包。
1.2 加强重要战备药材耐寒储运方法的研究只有保证药品的稳定性,才能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寒冷条件下更是如此。在不同寒冷低温条件下,如何保持药品的稳定、有效是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寒区药材储运方法的研究。可以人工模拟不同阈值的寒冷环境以及反复冻融等条件,检测在不同极端条件下药材的稳定性,以及利用动物模型研究重要药材的生物等效性和安全性等,对重要药材的耐寒性提供科学数据支持,为寒区药材的储运提供更优化的卫勤保障措施建议。
1.3 建立科学防治寒区致病特需药物的评价体系为促进防治高寒疾病药物的研发,减少资源浪费,加强工作协同,保障高寒地区官兵生命健康,满足急进高寒地区部队特需药品要求,应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强,并且效果显著、使用方便、包装简便,着力建立一整套系统、科学的高寒疾病药物综合评价体系。评价的主要参数主要包括药品的优效性,药品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药品质量标如原料、质量、标准、工艺、材料、包装等,药物的经济性评估,药品信息的服务评价等,其中优效性是药品评价的核心指标。需要组织相关专家,在实验室研究、现场论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高寒地区冷损伤防治药品优效性科学评价标准,为基层部队使用提供依据。
1.4 加强寒区特需药品使用管理应进一步完善药品预服预案,健全用药体制,规范评价标准,明确操作方法,强化用药宣教制度,提高官兵认识,高度重视药品使用的依从性。如研究制定《寒区部队特需药品使用手册》,提高官兵对药品预防和治疗知识的了解,发放到官兵手中,争取人手一册,提高服药自觉性和治疗依从性,保证用药安全。同时,着手建立寒区官兵药品保障数据库,建立药品的电子化管理软件,收集官兵的基本信息、既往史、家族史、过敏史等基本信息,动态实时录入其医疗行为,包括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是药物治疗,将作为重点研究数据定期进行大数据分析,为论证“寒区特殊药品装配标准”的科学性以及对军队卫勤需求的相匹配性,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2.1 寒区冷损伤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探索科学合理评估寒冷因素对人员的危害,识别高危因素与高危人群,进而研究开发对应的防护装备和环境控制设备,是特殊环境下维持军人健康的必然要求。围绕冷损伤疾病展开回顾性和前瞻性临床研究,掌握冷损伤的寒区流行病学数据并识别可能的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作为后续卫勤保障工作的切入点。对各战区不同区域寒冷地区军队人员平时和非军事行动期间冷气候所致损伤的入院率进行统计,分析高危人群及高危活动,总结冷损伤发生规律。利用寒冷环境医学评价体系,规范性收集数据,分析冷损伤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进而提出冷损伤的预测模型。针对军人在不同寒冷环境、不同任务和个人因素条件下体力作业效率、认知作业效率和冷损伤发病危险进行预测,可实现后勤保障的个性化服务。
2.2 加强对寒区药品保障现状分析进行寒冷地区高发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梳理出寒区官兵的高发疾病,并对其药品保障水平及卫勤需求进行数据收集及分析,查找现有寒区高危疾病的药品保障缺陷环节,提出干预措施,进一步完善卫勤保障服务。
3.1 科学评价现有冷损伤防治药物积极运用卫勤评估技术与方法,深入开展防治寒区药物效果的评价研究,强调其实用性、经济性、高效性,全面评估分析防治效果,为药物筛选和任务配备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效益支撑[2]。在基础研究有线索的前提下,开展防治冷损伤的创新药物研究,必要时在寒区建立现场实验基地,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效药物。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改进现有中药品种,研制促进冷习服的药物。另外,药品的稳定性是高寒地区寒冷条件下药品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需要进一步加强寒区药材保障研究。应根据严寒条件下药材装备保障的特点,研究保障方法,演练保障流程,探讨防冻措施,研发防寒装备,提高-40℃~-30℃严寒条件下药品保障能力。如高寒地区安瓿和瓶装液体药品容易冻结,出现破碎,要在单独装箱、加强保温、妥善保存的同时,积极研制具有保温、防冻、抗压、防震等功能的药箱,大力解决高寒地区寒冷条件下的药品防冻、防震问题。
3.2 探索耐寒基因及机制研究借助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分子遗传学等先进技术平台,通过大数据人群调查,建立大样本冷损伤标本库,大范围品种筛查,为高寒地区冷损伤机制的研究积累完善的流行病学资料,收集丰富的病理组织样本。如寻找寒冷刺激易感性和非易感性人群,检测其DNA的遗传多态性,寻找差异基因,论证其作为耐寒基因的可能性。收集不同阈值寒冷刺激后两组人群的血样,检测其蛋白组学、mRNA、miRNA的表达差异,从机制上探索耐寒信号的作用通路。在探索寒冷环境危害因素对机体时相性表达时以信号传导通路为基础,积极寻找特异靶标,以准确表达寒冷环境危害因素对机体的损伤机制,进而研制特异性防治药物。
3.3 预警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寒区部队的卫勤保障中,及时有效地预警冷损伤尤为重要。寒冷血管反应指数是目前评估冷负荷、预警冷损伤的常用指标,但由于其痛苦性强,消耗时间长,导致患者依从性差,在部队难以推广。肢端血氧饱和度作为临床常用的生理监测指标,具有成为监测冷负荷强度、预警冷损伤风险候选指标的潜力。这样通过生理指标快速预警组织冷损伤为寒区卫勤保障提供新思路。利用代谢组学研究抽样展开军人的长期随访,定期检测其血液、尿液、皮肤的代谢组学物质,监测其健康效能指标及冷损伤的发生,寻找疾病发生的生物标志物、疾病诊断的辅助诊断指标以及疾病预后的标志物等,以系统性开发寒区的辅助决策系统,能够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