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462000)王玲莉
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462000)王琳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主要指通过外周静脉置管,导管尖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较其他类型中心静脉导管,PICC有安全、操作简便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在肿瘤治疗、抗感染、肠外营养等领域,但在PICC使用过程中维护不当容易出现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1]。PICC带管出院患者相关知识的缺乏,照护能力能力较差更容易造成不良意外情况,需要提高患者认知,减少并发症发生。现就品管圈活动应用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效果分析报道。
1.1 基线资料 医院伦理审核通过后,纳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的100例PICC带管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A组(n=50)和B组(n=50),其中A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4~76岁,平均(51.34±5.10)岁;B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5~74岁,平均(51.38±5.11)岁;对比A组与B组基线资料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可做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B组患者做常规注意事项宣讲。A组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①组建品管圈小组,选取若干名科室医生和护理人员组建小组,并确定组长,在组长带领下培训品管圈、PICC置管相关内容;②确定品管圈活动计划,针对PICC置管患者可能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总结意见确定应对措施,制定科学、完整的护理计划;③患者自我照护水平现状及护理,护理人员详细记录患者病情、病史,并测量所有患者的自我照护水平,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着重讲解日常饮食、运动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及家属在出院后能自行操作PICC居家护理,可通过视频、手册及现场教学等多形式教学;④随访,在患者出院前详细登记患者信息,以便定时随访,监测患者的自我照护情况,指证不足之处。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标准 根据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的自我照护水平,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掌握程度越高,分为完全掌握(>90分),部分掌握(60~90分),未掌握(<60分),掌握度=(完全掌握+部分掌握)/例数×100%,并对患者PICC带管护理期间发生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依据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用率(%)、()表示,进行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1 两组患者的自我照护水平掌握度 A组自我照护水平掌握度94.00%较B组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A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B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ICC作为一种新型穿刺技术,在1997年引进我国,通过PICC置管输液过程较常规输液简便,有效防止药物外渗,可用于较长时间置管,广泛应用在肿瘤化疗、血管不易穿刺但需长时间输液人群中[2]。对穿刺后容易出现并发症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强护理干预改善,促进预后。
品管圈作为相同或相似工作场所中,为提高质量及效率,自发组成数人小团体合作、集思广益,连续不断地改进工作程序管理,达到解决问题目的[3]。品管圈活动应用在护理过程中通过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共同探讨、解决护理工作中问题,确定护理主题及计划,严格执行,积极引导患者配合治疗。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更好,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更少。品管圈活动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医疗团队凝聚力和水平,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优质护理,更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PICC带管出院患者自我照护知识水平,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治疗过程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