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骨科医院(450000)常姣
关健词:CPM锻炼;5E康复护理模式;髌骨粉碎性骨折
髌骨粉碎性骨折易发于老年人,原因是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近年伴随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病率不断增高,防控形势不容忽视[1]。以往多采取保守疗法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但效果较差。外科手术治疗虽能完成解剖复位,但术后长时间卧床亦会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同时易引发下肢血栓等并发症,因此加强术后护理干预非常必要。本研究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77例,目的是观察CPM锻炼联合5E康复护理模式在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伦理协会批准,选取我院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77例(2016年1月~2018年4月),入院顺序分组,试验组39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53~84岁,平均年龄(69.03±5.61)岁。参照组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68.74±5.92)岁。两组临床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干预:①术后第2d实施直腿抬高和等长肌肉训练。②术后3~4d实施膝关节屈伸训练(非负重条件下)。试验组于参照组基础上采取CPM锻炼联合5E康复护理模式干预:(1)术后第1d实施CPM锻炼及股四头肌等长训练,术后第3~5d于复查X线片确定骨折愈合后实施负重下功能锻炼。(2)5E康复护理:①鼓励。护士通过与患者充分交谈,使其对髌骨粉碎性骨折树立正确认知,通过增加交流频率,全面了解患者所思、所虑,鼓励其乐观向上,增强康复信心。②教育。护士结合患者受教育程度及对疾病常识掌握情况,制定个性化宣教方案,内容包括髌骨骨折高发因素、治疗常识、自我护理、康复运动、饮食调理等;宣教形式包括视频播放、操作示范、一对一讲解等。③运动。护士依据患者恢复情况及运动能力,为其制定针对性功能康复训练计划,且严格按照循序渐进原则进行,若患者完成情况较好,则及时予以肯定及鼓励,同时叮嘱患者家属做好陪练及监督工作,促进患者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锻炼内容。对不能下床患者,护士应予以其翻身、肢体屈伸等被动运动。④工作。患者病情稳定后或能生活自理后,护士应鼓励其参与社会活动,提升其社会归属感。⑤评价。护士应每月收集患者康复训练情况及对干预服务的认可程度,据此及时改进干预方案。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以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BI)评定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越低能力越差;以生活质量评分表(WHOQOL-100)评定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越低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 用SPSS25.0统计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两组干预前BI、WHOQOL-100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干预后BI评分(86.34±7.91)、WHOQOL-100评分(89.24±7.41)较参照组(80.43±6.68)、(83.45±6.38)高(P<0.05)。
髌骨属人类最大籽骨,其位于膝部最前方,具有支持膝关节屈伸作用,但因缺乏软组织保护,故于外力作用下易发生骨折,骨折类型以粉碎性骨折最为多见。伴随临床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坚强固定与解剖复位属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关键因素,故诸多内固定手术被大量应用于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虽能一定缓解病痛折磨,但术后护理不当亦会影响康复效果。以往临床对髌骨粉碎性骨折多实施常规干预,但护理效果不理想。早期CPM机功能锻炼属一种骨科手术术后康复训练方法之一,其应用于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不仅能加快膝关节功能康复,且不易产生下肢血栓、创口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安全性有保证[2]。5E康复护理模式理论最早是在1994年提出,经过二十几年发展及临床实践,积累丰富经验,不仅能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加其对疾病常识了解及认识,且可增强其社会归属感,提升生活质量。本研究可知,试验组干预后BI、WHOQOL-100评分较参照组高(P<0.05)。可见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取CPM锻炼联合5E康复护理模式干预,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
综上,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取CPM锻炼联合5E康复护理模式干预,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