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17例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类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总结分析及安全用药合理化建议

2020-12-28 00:02河南省原阳县人民医院453500王超亚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菌类头孢抗菌

河南省原阳县人民医院(453500)王超亚

本研究选取我院117例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类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安全用药合理化建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9年2月117例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女55例,男62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6.37±10.08)岁,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

1.2 方法 不良反应病例均由我院各科室医生上报,结合相关文献,对各类型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安全用药合理化建议。

2 结果

117例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均停药观察,对症治疗后痊愈;二重感染6例(5.13%),血液系统反应7例(5.98%),神经系统反应14例(11.97%),消化系统反应28例(23.93%),过敏反应62例(52.99%)。

3 讨论

第三代头孢菌类抗菌药物具有杀菌作用强、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等优势,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抗生素品种[1]。随着医药学研究的深入,各国专家、学者已完全掌握第三代头孢菌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但临床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本研究结果显示,第三代头孢菌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为二重感染(5.13%),血液系统反应(5.98%),神经系统反应(11.97%),消化系统反应(23.93%),过敏反应(52.99%)。①过敏反应。据统计,过敏反应为第三代头孢菌类抗菌药物最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1.0%[2]。过敏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哮喘、瘙痒、皮疹等,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过敏反应与自身体质具有密切关系,有过敏史人群发生风险,因此,临床应用时,医生须对患者过敏史进行详细了解,合理选用药物。②消化系统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主要包括腹泻、上消化道出血。据统计,第三代头孢菌类抗菌药物中,头孢哌酮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最高。分析其原因可能为,药物可影响肠道正常菌群维生素K合成,进而抑制凝血酶原生成。因此,胃肠道疾病(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患者应谨慎用药。③神经系统反应。头孢菌类抗菌药物常规剂量难以通过血脑屏障,故神经系统反应多于大剂量应用时出现,机制可能为抑制氨基丁酸受体结合力。临床应用时,应限制婴幼儿应用剂量,并严密观察是否发生神经系统症状。④血液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以血小板水平下降、贫血、白细胞水平下降等为主,机制可能为第三代头孢菌类抗菌药物可转化为免疫介导物,抑制维生素K。因此,第三代头孢菌类抗菌药物长期应用时,应对血象进行定期检查,以减少此类不良反应发生。⑤二重感染。长期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类抗菌药物可引起机体正常菌群生长、繁殖受到影响,导致大量耐药菌株出现,引发二重感染。有学者指出,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梭状芽孢杆菌过度生长,进而使伪膜性肠炎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安全用药建议:①严格规范过敏试验管理。药政、医政等部门应作出明确规定,第三代头孢菌类抗菌药物应用时必须进行过敏试验,并对皮试标准进行逐步规范。②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感。第三代头孢菌类抗菌药物应用时,医生必须对患者过敏史、病史等进行详细了解,合理选用药物,并按要求进行皮试。第三代头孢菌类抗菌药物经患者胆道排泄,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维生素K缺乏等,因此,大剂量或长期用药时,应注意补充维生素。③加强用药监护。第三代头孢菌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时,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生化指标、血液进行严密监测,并严密监护药物耐药性、疗效、不良反应等,同时,应尽量避免与青霉素合用,必须合用时,需调整抗凝剂口服剂量,并监测患者凝血时间。④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细菌培养、药敏实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此外,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第三代头孢菌类抗菌药物药学知识(药理、耐药性问题、不良反应等)培训,以便临床监护过程中及时发现用药问题。

猜你喜欢
菌类头孢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头孢那么多,到底怎么选?
四代头孢药功效各不同
不是所有的头孢,孩子都可以随便吃
在雨后,与菌有约吗?
蘑菇,植物还是非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