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芳,岳五九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3)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学生将课堂理论教学转化为能力提升和价值认同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知、情、意、行”统一的重要环节。2017年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实践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学生要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养成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参与中树立家国情怀;2018年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提出专科思政课实践教学为1学分,网络教学作为辅助手段不得挤占教学时数,学生可通过参加教师统一组织的实践教学或提交相关的实践教学成果获得。一直以来,各高职院校都在从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思考,涌现出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文章试以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校园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模式构建。
一般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内容或形态要素划分,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对应地,校园文化资源包括了物质文化资源、制度文化资源及精神文化资源,具体包括校园的楼宇、雕塑、广场、人工湖、图书馆、校史馆等载体资源以及教师学术、学校规章制度、校徽校训、校园文化活动等精神资源。
思政课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内实践教学和课堂外实践教学,课堂内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教师课堂内创设(布置)问题,学生以小组分工或自学为依托,作为课堂教学延伸和平时成绩,通过某种形式(辩论、演讲、展示、表演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做适当引导和总结。实践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学生亲身参与的实践教学,课堂外是重要途径,课堂外又可分为校园内和校园外实践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许多高校充分利用网络视听资源,开展线上和线下模拟情景体验,这也是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
作为一所以水利为特色的工科类高职院校,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充分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通过深挖校园文化资源,发挥“三全育人”合力,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结合校园文化育人,构建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导,联手通识教育课和专业课教师,以校园文化景观资源为主要依托,同时结合第二课堂和学生社团活动,构建出了“一托两联多动”的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体系。
(1) 融入校园文化资源,能有效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瓶颈。在承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校内和校外两种途径中,考虑经费和安全保障等因素,较大规模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存在组织难度大、覆盖面不够、安全隐患较大等现实问题,能够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践教学,有必要深挖和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坚持校内开展为主,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尚在起步阶段的背景下,有效利用校内资源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瓶颈的重要方式。
(2) 融入校园文化资源,能更好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作用。研究普遍认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核心都是育人,都需要发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等方面的作用,但两者在内容、定位、特点和优势上有所不同,思政课注重挖掘学生价值体系转向知识和能力体系的动力因素,专业课注重挖掘专业知识体系转化为价值体系的专业情怀,通过组建跨学科思政课实践教学团队,利用校园文化资源载体,将学科间交叉交融,能有效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
(3) 融入校园文化资源,能有效提高思政理论课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与课堂内实践教学相比,课堂外实践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开阔,形式和内容更为丰富多彩,能与课堂内形成很好地渗透和互补。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组织形式,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开展课堂外实践教学,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理论课堂教学的认识,增强学生爱国爱校情感。
(1) 一托。依托学校文化景观丰富校内实践教学载体,精选校园文化资源充实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源头起点。校园文化景观资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廉政教育和红色文化教育的载体,通过整合分类,能进一步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办学定位,结合行业和区域等特点,构建了以行业文化水文化和地域文化徽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充分利用墙体(水利文化墙、廉政文化墙等)、雕塑(工匠雕塑、经天纬地雕塑、图书馆浮雕、50广场雕塑等)、广场(师禹广场、60广场和廉政广场等)等文化景观,将它们与思政课理论教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想信念和党的建设等教学知识点联系,形成了以水文化、徽文化、廉政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通过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素和红色基因,向学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激荡学生爱国和爱校的家国情怀。
(2) 两联。联手通识教育课和专业课教师,探索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结合新路径。实践教学方法创新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其中教师队伍有效运作是关键。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中,不少高职院校存在思政课教师和其他教师之间有效衔接和协作缺乏现象,导致在实践教学中,思政课教师易陷入“单一作战”,从而影响实践教学效果。为打破实践教学“单兵式”、“孤岛化”困境,形成“三全育人”合力,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了联手通识教育课和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路径,通过联手开展“水文化”、“徽文化”和“传统文化”知识讲座,挖掘行业、地域和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核心价值。利用在校学生实训周,思政课教师联手其他学科教师共同为学生开展校内实践教学,围绕校园文化景观,结合所属专业,通识教育教师侧重讲授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专业课教师侧重讲授所属专业具体知识,思政课教师侧重讲授“红色文化”和挖掘专业背后的价值内涵,以合力力促实践教学效果提升。
(3) 多动。开展系列实践活动,构建课堂内和课堂外联动的校内实践教学路径。有效活动开展是校内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需要有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为促进实践教学开展,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和《思政课学习与实践手册》(以下简称“实践手册”),构建课堂内和课堂外联动的校内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贴合时事,每学期抽出0.5学分(8学时)开展课内实践活动,主要通过开展观看先进人物(伟人)事迹影像、主题演讲(诵读)、主题研讨和组织表演情景剧(辩论赛)等形式;结合实践手册,固定2学时开展校园文化景观参观实践,发挥校园文化景观育人功能;联合学生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景观参观基础上开展相关活动,突出活动的政治理论性和思想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是充分认识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性,运用好思政课实践教学载体,发挥好思政课实践教学优势,调动好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的积极性,并结合本地区和本学校实际,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发挥育人合力,将实践育人课程育人和文化育人有效结合。将学校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种有益尝试,同时要认识到,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系统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再结合社会调研、志愿服务、中国革命精神谱系参观、企业实习实训等校园外实践教学,通过共同发力,才能全面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