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华,姜丽,郎娜
(1.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延安;3.渭北中心医院,陕西 渭南)
心脏移植是临床治疗心脏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但移植治疗后患者容易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因而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减少排斥反应[1-2]。本研究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 例心脏移植患者,采用免疫抑制治疗,监测治疗效果,探讨心脏移植的免疫抑制治疗及效果。
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 例心脏移植患者。其中男性7 例,女性1 例,患者年龄34 岁~67 岁,平均(56.7±4.4)岁。其中包括3 例扩张型心肌病,3 例克山并, 2 例频发室性早搏伴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纳入与排除:
纳入:(1)患者临床上行心脏移植手术治疗,病历完整。(2)患者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肿瘤性疾病的患者。(2)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3)术前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所有患者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术前30 分钟静滴MP 500mg,术中主动脉开放后予MP 500 mg,术后24 小时内MP 125mg 静滴,每日3 次。CsA 术后第一天5 mg/kg 口服,MMF 1g,每日2 次。免疫抑制剂维持:CsA 早期用量8 mg/kg/d,术后两月减至5 mg/kg/d,1年后减至2 mg/kg/d。MMF 早期用量2 g/d 分两次口服,术后半年减至1.5 g/d 分两次口服,术后1年减至1.0 g/d 分两次口服。MP 术后1 周5 mg/kg/d,每天减30mg,术后半年15 mg/d 长期维持
观察患者术后排斥情况。有创性监测为定期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将排斥反应分为0 到4 级;无创性监测为症状体征、心电图、X 线片、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荧光偏振法测定CsA全血浓度的谷值与峰值
8 例患者手术过程均胜利,术后均未见排斥情况。所有病例在术后1 周内CsA 谷值维持在400~600μg/L,至第2 周降为400~500μg/L, 第2 个月逐渐降至200~400μg/L, 半年后降至200~300μg/L,并以该剂量长期维持治疗。
心脏移植术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手术,对于治疗多种原因导致心脏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4]。目前心脏移植手术虽然有了较大的进展突破,但总体上移植手术的围手术期间存在诸多感染、心律失常等风险,具体发病机制汕尾完全明了。免疫排斥反应是心脏移植手术需要重点攻克解决的难题,因术后患者容易出现急性或超急性免疫排斥需要在围手术期间应用免疫抑制类药物。免疫排斥反应的具体过程尚未研究透彻,具体设计的免疫机制和相关的调控关键位点的研究尚缺乏彻底的药物治疗方法,因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本研究探讨心脏移植的免疫抑制治疗及效果。结果表明,8 例患者手术过程均胜利,术后均未见排斥情况。所有病例在术后1 周内CsA 谷值维持在400~600μg/L,至第2 周降为400~500μg/L,第2 个月逐渐降至200~400μg/L, 半年后降至200~300μg/L, 长期维持。通过在围手术期间联合采用CsA、MMF、Pred 三联抗排斥治疗对患者体内的免疫排斥获得较好的控制[5-6]。目前临床上也有采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和泼尼松组成的三联用药进行抗排斥,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硫唑嘌呤容易导致骨髓抑制作用,环孢素可以引发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神经损害等不良反应[7-8]。也有采用大环内酯类化合物FK506 作为一种新型抑制剂进行免疫抑制的治疗,该药物的作用原理为通过结合内源性细胞内受体可以阻断钙依赖性t 淋巴细胞信息传导通路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因药效更为显著可以大大缩小用药剂量。有研究认为FK506 的毒副作用和药物的血药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而通过联合其他药物如MMF 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虽然心内膜心肌活检是临床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金标准”,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容易引发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生理、心理伤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的临床应用[9-10]。早期、及时开展与排斥相关的无创性临床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部分免疫排斥反应在移植后的24 小时内发生,由于排斥程度较为剧烈直接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通过联合考虑心胸比率增大、心电图各导联电压总和降低、超声心动图等容舒张时间缩短等指标可以对免疫排斥反应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同时结合患者乏力、疲倦、食欲下降等临床表现等并进而决定是否进行心内膜活检、是否需要采用免疫冲击治疗[11-12]。
综上所述,心脏移植的免疫抑制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抑制相关的免疫排斥,减少体内对移植器官的免疫损害作用,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有利于减少单一用药的剂量,减少与用药相关的副作用,免疫排斥监测需要同时结合无创监测和有创心内膜活检进行从而提高检测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