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里程安钢总医院(455004)任彬辉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9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所有患者诊断参照《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中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诊断标准[1];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同意,并由患者签知情同意书。观察组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17~59岁,平均(36.35±18.01)岁,病程4~26个月,平均(8.48±3.23)个月;对照组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18~60岁,平均(37.05±18.13)岁,病程5~25个月,平均(9.05±3.62)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服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084566,规格:5mg/片)5mg,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雷公藤多苷片(福建汇天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Z35020431,规格:10mg/片)20mg/次,3次/d,连用2周后进行血常规检测,无明显异常者继续连用2周。
1.3 观察指标 根据4级评分法[2],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瘙痒程度、风团数目、发生次数、风团大小、持续时间;治疗结束3个月时随访痊愈患者,观察两组病例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症状分析 两组治疗前瘙痒评分、风团数目、发生次数、风团大小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瘙痒评分、风团数目、发生次数、风团大小及持续时间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瘙痒评分(0.88±0.21)分、风团数目(0.81±0.18)个、发生次数(0.73±0.20)次、风团大小(0.77±0.17)cm及持续时间(0.82±0.17)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6±0.25)分、(1.22±0.20)个、(1.25±0.22)次、(1.21±0.21)cm、(1.31±0.31)h,P<0.05。
2.2 两组复发率比较 用药结束3个月时随访,观察组复发5例(10.87%),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1 5 例,复发率为32.61%),P<0.05。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不同大小的局限性风疹块,全身症状相对较轻,时多时少,容易反复发作,且瘙痒剧烈,一般情况下痊愈后不留痕迹。祖国医学中,将其称为隐疹,病因较复杂,往往与系统性、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相关性,一些β内酰胺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ACEI类等药物均会诱发荨麻疹的发生。对其治疗原则为抗过敏、去除病因、对症治疗等。左西替利嗪为H1受体抑制剂,选择性强,对中枢抑制作用较弱,因此不良反应少,目前其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普遍应用[3]。雷公藤多苷主要从雷公藤根茎中精炼而成,脂溶性强,对免疫、炎性因子有明显的调节左右,具有“中草药激素”称号,在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肾炎、Graves眼病等的治疗中应用广泛。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在左西替利嗪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荨麻疹的复发率。此结果与刘铮[4]的研究一致。分析其原因:雷公藤多苷具备明显的抗炎、提高免疫作用,对组胺、5-羟色胺的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其能够调节T细胞免疫,有效维持Th1/Th2间的平衡,从而发挥缓解荨麻疹症状、减少复发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在给予左西替利嗪口服的同时加用雷公藤多苷,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