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东方医院(471003)李胜迪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不同的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52例,男31例,女21例,年龄为49~67岁,平均年龄为(58.1±4.9)岁;试验组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为50~67岁,平均年龄为(58.5±5.1)岁。家属了解相应的治疗方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实验进行监督;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例如使用阿托伐他汀钙(国药准字H20070054,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mg)与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43021814,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50mg)等。均采用口服方式,阿托伐他汀钙起始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10mg,剂量调整时间间隔为4周,最大剂量为每日80mg;阿司匹林肠溶片为每日1次,每次80~300mg,连续服用20d。
试验组予以苯酞软胶囊(国药准字H20050299,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0.1g)治疗,采用口服方式,每日3次,每次0.2g,连续服用20d。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治疗效果,治疗评价标准:显效,不良临床表现消失,肌力提升超过2级;有效,不良临床表现有所缓解,肌力提升为1级;无效,不良临床表现未缓解。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治疗前、治疗10d与治疗20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情况,依据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定NIHSS评分,满分42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其余资料为计数资料,采用例或例(%)表示,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30%(52/54)明显较对照组的82.69%(43/52)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2 治疗前、治疗10d与治疗20d后的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0d与治疗20d后试验组的NIHSS评分(19.62±2.43)、(10.19±0.84)明显比对照组的(2 4.6 9±3.1 7)、(18.63±2.07)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5%(1/54)明显较对照组的15.38%(8/52)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临床中多使用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该药物是一种多靶点抗脑缺血药,主要适用于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其主要的作用原理在于能够对谷氨酸释放进行抑制,降低细胞内钙浓度与花生四烯酸含量,并且能够对自由基进行抑制,提升抗氧化活性,从而能够有效的改善神经受损现象,增加患者脑组织供血量[1]。与常规的药物相比,该药物能够有效的抗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的聚集,并且将不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大的不良反应,因而对患者具有较大的保护性[2]。依据实验数据显示,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30%,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至1.85%,同时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主要原因在于该药物能够缩小患者的脑梗死面积,并且能够有效地预防血栓的形成,对缺血半暗带的神经细胞进行保护,因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良好的保护。
总之,本文认为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首选药物。但患者仍然需要加强对该药物的研究,以便能够使其为患者提供效果更佳的治疗服务,使患者尽快恢复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