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武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54950)郭小灵
有相关研究指出,肺结核是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病情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临床在治疗肺癌的同时需进一步研究针对肺结核的治疗[1]。本次研究对老年肺癌伴肺结核患者采用不同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旨在探讨对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在我院门诊入院治疗的老年肺癌伴肺结核患者共85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42例,男33例,女9例,年龄64~78(71.30±4.57)岁;结核病程3~7(5.28±2.64)年。B组43例,男32例,女11例,年龄63~77(71.51±5.43)岁;结核病程3~8(5.60±2.87)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局部楔形切除术治疗肺癌。其中A组同时采用抗结核方案治疗:异烟肼(甘肃扶正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62020237)口服,5mg/kg每日,1次/d、吡嗪酰胺(成都锦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H51020877)每日30mg/kg口服,1次/d、乙胺丁醇(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H21022349)15mg/kg顿服,1次/d、左氧氟沙星(北京第一三共制药有限公司,H20000655)0.5mg/次,1次/d,连续治疗4个月。B组采用的抗结核方案:利福喷丁(无锡福祈制药有限公司,H10940012)口服0.6g/次,1次/d,餐前送服;帕司烟肼(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H50022019)每日20mg/kg,顿服;对氨基水杨酸(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H20091208)口服0.3g/次,3次/d;莫西沙星(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J20150015)0.4g/次,1次/d,连续治疗4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痰菌检查转阴,病灶明显吸收,空洞闭合且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X线胸片检查病灶无改变,但症状好转,且痰菌转阴为有效;临床症状及病灶恶化扩展,痰菌呈现阳性为无效。②记录药物副作用。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用(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05%,高于A组的64.29%(P<0.05)。
2.2 药物副作用 B组患者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为20.93%,显著低于A组患者的42.86%(P<0.05)。
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抗结核方案治疗,发现治疗后B组患者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分析原因在于A组患者所采用的异烟肼是临床首选抗结核药物,只针对于结核分枝杆菌,长期服用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的耐药性,且肺癌伴肺结核患者均为老年人,因此长期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吡嗪酰胺与乙胺丁醇单用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常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连用,而此药的效果取决于药物的浓度;左氧氟沙星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属于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有资料显示,左氧氟沙星对肺结核的治愈率在90%以上。而B组所采用的莫西沙星属于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此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在92%以上,抗菌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联合使用利福喷丁、对氨基水杨酸及帕司烟肼可发挥充分的抗菌作用,不仅提高老年患者的耐受性,且能以小剂量给药。对比本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药物副作用低于A组,这可能是由于A组所采用的吡嗪酰胺与异烟肼存在严重的肝功能损害,且因肺癌伴肺结核患者属于老年人,长期使用会造成患者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并能导致血尿酸的升高;另有研究提示,药物的浓度及剂量与药物副作用呈正相关,因此长期服用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会增加药物副作用。B组所采用小剂量的对氨基水杨酸可以阻断乙酰化的作用,对胃肠道的反应较轻;有文献记载,莫西沙星口服吸收快,局部药物浓度高,莫西沙星的有效药物浓度0.125ug/ml,左氧氟沙星有效药物浓度0.250ug/ml[2],表现出B组的服药剂量低于A组,因此药物副作用较低。
综上所述,B组的抗结核治疗方案能有效促进肺部病灶的吸收,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因抗结核治疗方案属于联合用药,因此临床需进一步研究药物对老年肺癌伴肺结核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