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康复护理模式及快速康复护理进展

2020-12-27 05:29:56赵丹黄孝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期
关键词:骨科护理人员康复

赵丹,黄孝玲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吉林 长春)

0 引言

骨科康复护理模式的建立是提高整体护理的必然因素,要求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全方面的护理方法,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训练功能,协助患者患肢的康复工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持患者的生理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1]。快速康复护理工作模式则是在骨科患者康复的护理需求和骨科康复护理发展的基础上[2]。在这样的前提下,骨科康复护理模式及快速康复护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临床上开始得到了较好的使用,下面是对骨科康复护理模式及快速康复护理进展进行叙述。

1 骨科康复护理模式的概念及其内容

骨科康复护理模式需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程序、分工、康复设施做出明确的规定,并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过程的满意度评分,使护理工作更进一步的向标准化、优质化、科学性、合理性的总体方向发展,为康复护理工作的实施和管理提供实践依据和基础,成为更高质量的骨科护理服务,其目的主要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患肢功能[3]。目前影响着骨科康复护理模式的因素,一是护理人员在长时间的工作压力下没有精力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二是护理人员不同学历和工作年限在护理满意度评分上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4]。这些影响因素可通过针对性对护理人员康复工作进行教育培养,并充分发挥高年资护理人员的业务专长,在实际操作中使患者在获得健康服务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参与康复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患肢功能障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一个全面性的观察和评估,如运动功能(关节活动范围、平衡力、控制力)、心理状况、自身疼痛、生活自理能力等。通过具体观察患者的问题所在,并针对性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对于骨科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体位摆放变换护理,为更好地使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则需护理人员为患者肢体实行综合性运动改善;还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除了基本的体位护理外,还应帮助患者排痰和大小便,适当地给予患者按摩,预防压疮、骨折处愈合畸形、肌肉萎缩等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包括患者个人卫生、进食、洗澡、穿衣等。因骨科患者往往基本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则可通过对护理过程的评估指数,为患者由他人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引导训练患者逐步完成自理。

2 快速康复护理的要素和组织结构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主要是以康复为目的,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患肢功能障碍训练护理,协助患者治疗,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活动能力。在护理期间,需优化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尽可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5]。由于骨科患者,多是需要长时间治疗,极易产生恐慌、焦虑、紧张等不良的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应先稳定患者的情绪,鼓励患者,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告知病情情况,增强沟通;指导患者做阻力肌肉训练和按摩肌肉的方法[6]。康复护理模式非常重视整体性,不仅仅是躯体护理,还关系患者的心理健康。为了满足患者的护理要求,提高护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还需要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数量,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工作分配结构。情绪障碍是影响着患者整体功能的重要因素,针对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则采用暗示、支持、启发、疏导等方法,也可在院内展开患者集体座谈会,充分了解病情症状和基本知识,为患者实行有效的心理康复措施[7]。患者的日常行动多为不便,因此病房和公共区域的环境调整是非常重要的,设置无障碍门槛,如:轮椅通道、无阶梯斜坡等;还需设立平衡扶手和防滑垫;保持室内的温度,做好通风。护理人员需定期评估骨科患者的功能恢复状态,收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主要评估内容主要有:①运动能力,患者患肢关节活动度、肌力等。②体位变换情况、身体移动、坐位平衡力等。③对于辅助工具的利用情况,如拐杖、手杖、助行器等。④心理状态(紧张、焦虑、恐慌等)。⑤恢复疼痛指数。⑥个人自理能力。

目前,康复护理模式仍是一个关于患者和家庭存在的康复方法,其康复诊断需密切了解患者功能障碍情况和程度,也是根据护理人员在康复护理中以达到最佳效果的目标。

3 骨科康复护理模式及快速康复护理的现状及展望

目前,骨科患者康复的行为影响因素主要存在:设备资源有限、护理计划中延续性、护理质量和满意度问题。患者疼痛对医疗护理的影响,如功能锻炼较差、对护理满意度降低、住院时间长、产生的不良情绪等[8]。因此,护理人员可进行专门培训,熟悉骨折的定义和病因、骨折愈合情况和影响愈合的原因,及时掌握对患者骨折的诊断,清楚患者骨折治疗中并发症,了解常见四肢骨折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骨折临床症状中全身表现主要是体温升高,局部症状一般为局部疼痛和压痛,有肿胀和瘀斑,基本功能出现障碍;骨折处急性、有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晚期的并发症则表现为关节处内粘连或关节周围肌肉粘连;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面不平整而导致;骨缺血性坏死;深静脉栓塞-患者长期卧床可引起肢体深静脉血流缓慢、血液的沾稠度较高。骨科中的快速康复护理主要是改善围手术期的优化措施,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状况,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痛苦。因此,还需要继续更新康复护理理念,通过参考临床实践,创新出新的、更有利于患者的护理方法,尽早介入患者的功能锻炼,并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个康复护理水平。

4 结语

骨科康复护理模式及快速康复护理对整个骨科康复护理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为护理工作中的理论构建,是全面建立在患者对康复护理需求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结构的形成包括了护理人员日常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的规定,为患者提供了在康复护理过程中的质量评价表,更好地促进了护理工作标准化的方向,也为规范护理人员的实践提供了依据,促进了患者的恢复情况,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整体提高了患者的健康和功能水平。因此,在骨科中的康复护理模式和快速康复护理工作需对患者诊断按轻、重、缓确定先后顺序,解决患者主观上的迫切问题,根据每位患者针对性地制定康复护理方法,护理人员还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新问题的产生,及时收集、统计患者病情资料,进行准确记录。由此可知,骨科康复护理工作模式理论框架的建立是整个护理中的必然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骨科护理人员康复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