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琦
(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 200433)
晚清民国时期,各类报纸杂志上刊载了大量的诗话,作为民国旧体文学整理与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些种类繁多、数量丰富的诗话文献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此前,曹辛华先生在《论全民国诗话的编纂及其意义》中指出其所汇辑的民国诗话文献总量已逾2000种,并对全民国诗话编纂及其研究的意义进行了充分论证。(1)曹辛华,《论全民国诗话的编纂及其意义》,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3期。而《新闻报》作为晚清民国时期发行量和影响力较大的民营报纸,有着明确的市场和读者导向,其中所刊载的诗话经初步统计有200余种。
《新闻报》1893年创刊于上海,是晚清民国时期发行量较大的民营报纸,其影响力亦与《申报》相当。《新闻报》最初由中外商人丹福士(英)、张叔和等人合办,后由美国人福开森接办,汪汉溪总理。之后,股权渐渐转移到中国商人手中,至1949年上海解放而停刊。其创办和运营都有着明确的商业目的,立足工商界,以报道经济新闻为重点,与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与民国时期有明显政治倾向以及关涉政治的报纸不同。(2)如1916年创刊于上海的《民国日报》就以“讨袁”为主旨;《申报》则重视时政,多发表政论文章。抗战爆发后,报纸的发行量受战争影响而下降,随后影响力也日渐衰落。抗战胜利后,《新闻报》由国民党接管,而失去其一开始“无党无偏”“经济独立”之宗旨。为迎合市场和读者的需求,《新闻报》开辟副刊栏目,多刊载一些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小说、诗歌、散文、诗话等。其中,诗话主要集中于副刊《快活林》栏目(初名《庄谐丛谈》,后又改名为《新园林》),由严独鹤主编;(3)严独鹤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人,自1914年起任《新闻报》副刊主编,并将《新闻报》副刊《庄谐丛谈》改名为《快活林》。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快活林》改名为《新园林》,1937年抗战爆发后停刊,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复刊。这期间,一直是严独鹤担任主编,其本人亦撰写杂感、谈话类文章发表在《新闻报》副刊上,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对《新闻报》的发展起到有力推动作用。也有相当数量的诗话文章刊载于《茶话》《本埠附刊》《学海》等栏目。这些诗话的刊载方式多样,涉及内容广泛。从形式上来说,有的以诗话命名,有的不以诗话为名,从内容上来说有的是诗歌评论,有的记载诗人异闻轶事,还有考证、诗学类等等。此外,笔者还对一部分诗序题跋类的文章进行梳理,以期收录诗话之全。《新闻报》所载诗话的时间为1893年至1949年,时间跨度伴随《新闻报》报纸的发行始终,而以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为盛,这与报刊编辑更换、栏目创新、时局发展变化都有一定关系。根据《新闻报》自身发展历程及其所载诗话的整体面貌,以1914年严独鹤受聘于《新闻报》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界,将《新闻报》所载诗话分为三个时期,梳理归纳,以窥见《新闻报》所载诗话的具体情况。
1893-1914年,《新闻报》处于初创发展的时期,其中所刊载的诗话数量较少。初始的《新闻报》各栏目划分不明确,文字的排版一律竖排,有关诗话的文章就零星散见于这些文字中。这些诗话刊载方式单一,多是以诗作、诗人为中心的随笔性文章。据笔者统计,这一时期涉及诗话类的文章共有18种。有诗歌评论《都门汪笑侬诗》《诗价千金》《悼亡诗》等;有记载诗家异闻轶事类的如《诗人多厄》《诗僧》《诗人辟谷》等。其中,以诗话为名的有4种,分别署名公、瓢、采的《诗话》3种,《滑稽诗话》1种,均发表于1912年,属于这一阶段的后期,由此,以诗话命名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此外,另有诗序、题跋形式出现的文章如俞樾的《田海筹镇军集句诗序》《春雯阁诗序》《题飞素阁遗诗》等5种。这些诗话单篇刊载于《庄谐丛录》《趣谈录》《余墨》等栏目。这一时期的诗话数量较少,篇幅较短,多是有关诗人、诗作的逸闻轶事,诗评类的也大多随意、松散,但从中可以略见《新闻报》所载诗话涉及内容的繁杂。
1915-1937年,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新闻报》所载诗话的兴盛期。随着报纸的发展和栏目革新,尤其是1914年,严独鹤任主编,将《新闻报》副刊《庄谐丛谈》改名为《快活林》,更加注重普通市民阶层的阅读需要,大量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文章刊登在副刊栏目上。这一时期诗话繁多,计有150余种,主要刊载于《快活林》(《新园林》)《茶话》《本埠附刊》《学海》等栏目。这些诗话不仅是在数量上达到高峰,而且成批量、成规模出现。以诗话命名的文章大量涌现,计有37种92篇,占《新闻报》所载以诗话命名类文章的绝大多数。此类诗话刊载的方式多样,如署名松卢的《国耻诗话》,单篇刊载于《本埠附刊》栏目;署名天侠的《品梅阁诗话》,连载于《快活林》栏目24篇;还有的是同一作者同一期发表不同诗话。不以诗话为名,评论、注解诗作的有90余种。这一类时期话虽然种类繁多,但大多是对某人的诗作进行评论的,例如《唐继尧之诗》《贾岛三月晦日诗别解》《秦淮诗妓之忏悔诗》等,多是单篇刊载,仅有《佣馀随拾·秋柳诗注》连载于《快活林》《韩诗吟赏》《白诗断片》等栏目。记载有关诗人、诗作琐闻轶事的有《诗台趣闻》《风鹤声中之乩诗鬼话》《张孝若嗜诗成癖》等10余种。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不少考证诗作、诗学类的诗话,如《姚栖霞遗诗问题》《诗选正误》《诗的发生时代之研究》《学诗之捷径》等等,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此外,还有诗序题跋类的《八朝全诗序》《鲍贞烈女诗并序》2种。宋代许觊在《彦周诗话》中说:“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指出了诗话功能众多,《新闻报》此期所载的诗话正涵盖了这些特点。
1938-1949年间,《新闻报》的发行量及其中所载诗话的数量逐渐减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受战争影响,各类报纸的发展走向衰落。《新闻报》刊载诗话的主要阵地《新园林》停刊,直至1945年《新园林》复刊之后,《新闻报》所载诗话数量才逐渐增多,但也已呈日薄西山之势。这一时期的诗话有60余种。1945年《新园林》复刊之前,有近20种,均是单篇刊毕于《茶话》栏目;1946-1949年间的诗话有30余种,占这一时期总数的三分之二,单篇刊载或是连载于《新园林》和《茶话》栏目。其中,以诗话为名的有《梦中诗话·七四老人鲍倒翁》《诗话》2种;不以诗话为名,进行诗作评论的占绝大多数,有《黄陶庵中秋诗》《樊山之诗》《禅诗别解》等四十余种;记载异闻轶事类的诗话有《落魄穷途一诗丐》《风鹤声中之乩诗鬼话》《诗家陈三立之怪病》等近10余种;考证类以及诗法类的有《吴诗订正》《“香烟诗”推敲》《韩国钧诗误》《诗讼》《岳武穆诗辨正》《诗法》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连载于《新园林》的汪东《寄庵随笔》和刘成禺《世载堂杂忆》,这两则笔记中也包含一些诗话之作。其中,《寄庵随笔》中的诗话多是记载师友间的逸闻琐事和诗词创作,《世载堂杂忆》则是以评注纪事诗的方式记录清末清陵被劫的史实。这一时期《新闻报》所载诗话的数量虽然逐渐减少,但其内容集中、质量也较高,多出自名家手笔。戏谑性、猎奇性的诗话减少了,多有一些严肃性、知识性的文章。不可否认,这与投稿量减少,投稿人的文化水平较高,以及战后国民党接管使《新闻报》成为实际上的“党报”不无关系。
《新闻报》所载诗话种类繁多、内容广博,相应的,其作者众多且身份多有不同。这些诗话的作者很多用字号、笔名,往往不知其真实身份,而且有些作者仅在报纸上发表一篇诗话,故其生平难以考证,如“病鸳”,有直接署名“病鸳”的,还有“周病鸳”“张病鸳”等。再如署名“天马”的作者,在《新闻报》上发表了三百余篇文章,其中也有涉及诗话内容的,但作者的真实面目则难以考证。就可考作家来说,《新闻报》所载诗话的作者有民国时期报纸杂志的专业撰稿人,也有一部分来自其他行业可能。这些作者的文学素养可能参差不齐,但他们或关注时事,反映现实;或专注于诗歌品评、诗法研究以及考据各有千秋;他们以诗为中心发表作品,共同反映出《新闻报》诗话作者整体面貌。
《新闻报》所载诗话的作者大多为民国时期专业报人或者期刊报纸的专业撰稿人。这些作者也在其他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包括诗话,如周瘦鹃、郑逸梅、刘禺生、汪东、廖柳簃,陶在东、沈绣君,范烟桥等等。这些专业撰稿人因长期为报纸杂志写稿,有相当丰富的创作经验。他们创作的随笔类诗话,大多短小精悍,往往趣味性、故事性较强,是文艺副刊类创作的主力军,当然也是吸引读者群、为报纸增加销量的重要力量。如郑逸梅“因这种‘豆腐块’文章适宜填补报刊的空白面,编辑也特别青睐。一有空白,就约他撰稿,久之,人们称他为‘郑补白’,发展到后来,便成了‘补白大王郑逸梅’了。”[1]郑逸梅是民国知名的报人,他在《新闻报》上发表的诗话,多记载师友异闻轶事。再如署名“柳簃”的,即是廖柳簃,善诗文、书画,二三十年代在报纸上刊发文章,是为专业撰稿人。在《新闻报》发表了不少以诗话命名的文章,多为应时之作。这些作者不仅给《新闻报》撰稿,还有当时的其他报纸以及杂志,内容亦不仅是诗话。
一部分诗话作者与编辑交好,在报纸上集中连载了大量文章,以至于所刊载的栏目在一段时期内类似于“个人专栏”。汪东和刘成禺即是在1945年副刊《新园林》复刊后,应严独鹤之约,在《新闻报》连载了大量笔记,其中包含不少的诗话。郑逸梅在汪东《寄庵随笔》的《序言》中说:“民初,旭丈主《大共和日报》笔政,推为报坛耆宿。时《新闻报》附刊,连载刘成禺的《世载堂杂忆》,累年毕,报社编辑严独鹤,以旭丈博雅多闻,词情豪迈,且和成禺同隶南社,天球琬琰,相得益彰。便商诸旭丈,为附刊执笔。适旭丈闲居多暇,应之操觚,标题为《寄庵随笔》,连载了一百多篇,意倦始辍。”[2]这里汪东的《寄庵随笔》中有许多涉及诗话的篇目,其连载时间为1949年1月6日至5月21日,于副刊《新园林》栏目,小半年的时间,仅刊载一人的著作,可谓“专栏”。上述郑逸梅《序言》中提高的刘成禺情况类似,在汪东之前,连载于《新园林》的《世载堂杂忆》,其中也包含大量的诗话之作。这些作家“博雅多闻,词情豪迈”,在《新闻报》上发表的笔记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不仅为报纸增加的销量,其个人的知名度也随之提高。
《新闻报》所载诗话作者的文学素养参差不齐。民国时期,报刊发展迅速,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门槛相对较低,同时,《新闻报》发行量很大,注重休闲娱乐,所以对来稿作者和内容要求都不甚高。况且诗话本身内容广泛,写作有很大的随意性,信手拈来,故而文学积淀不高的作者也能随笔写作。当然,还有一部分知名的文人学者诸如俞越、周振甫,也在《新闻报》上发表诗话,这些文章往往有较高的学术性和知识性。
除了文人学者和专业报人以外,《新闻报》所载诗话的作者还有的来自特定行业的人士。民国时期的名医邹云翔在“学海”栏目连载13篇诗话,包括6期《韩诗吟赏》和7期《白诗断片》,内容分别评述韩愈和白居易的诗,分门别类对诗人的诗作、为官、治学等各方面进行赏评。这13篇诗话以白话文写作,语言流畅自然,文章清晰有条理。邹云翔也在民国其他报纸和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而且不仅是与医学有关的,还有大量的诗词、诗话文章。民国时期,这些医生除了在《新闻报》发表诗话以外,也在其他报纸上发表随笔,亦有专门的医药报纸杂志,刊载了这些医生的诗词作品。(4)可参见仇俊超、曹辛华发表的《清末民国医药报刊诗词考论》,专门考述了清末民国各类中西医报刊中刊载的诗词,这些诗词的创作主体即以名医为核心,医生为主体,可见诗词以及诗话创作群体的广泛。还有一些中下层的政府官员也在《新闻报》发表了一些诗话,多是对同僚间诗词创作的相互标榜。这些身份、职业各异的作者,丰富了《新闻报》诗话创作的作者群体。
《新闻报》所载诗话数量众多,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涉及内容广泛。有品评诗作、诗句的,讲诗学、诗法类的,考辨性的,记载诗人异闻轶事以及与诗有关的各种笔记等等,既有“资闲谈”消遣之作,也有理论性、学术性较强的文章,总体上呈现繁杂多样的特征。民国时期《新闻报》所载诗话既有传统诗话的特点,也有其自身独特性。
紧跟时事,因时而作,大量刊登在《新闻报》上的诗话具有纪实、应时性。这些诗话多着眼于民国时期的人、事而作,或评时人诗作,或载时事史实,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高蕴辉的《吴佩孚之诗》、荆梦蝶的《吴佩孚之入蜀诗》、汪白天《吴佩孚之睡醒诗》均载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此时正是军阀混战的动乱时期,这些诗话不仅涉及吴佩孚从起势到兵败入川的史实,还有对其诗作的鉴赏,评论,颇有见地。还有如《革命诗人廖平子》《爱国诗人的热情描写》《诗人和革命》,都是紧密结合时事的诗话之作。有些诗话结合民国时期一些社会现象、风俗对古代诗作进行评论,柳簃的《贾岛三月晦日诗别解》就是于1925年旧历三月三十日刊登于《新闻报》,并论及新旧历之分,以及报馆工作人员的辛苦,其间还有个人之感慨;冯公的《俗谚诗话》则是就民国时期的俗语、谚语,以诗歌的形式进行注解、评论,古人诗话有以诗论诗,如元好问之《论诗绝句三十首》,杜甫之《戏为六绝句》,此处以诗论俗语,可谓是别有一番新意。还有一些于各种时令、节气之时刊登的诗话。如《春闺诗话》,即是在春日,作者对古代诗歌里关于春闺思妇一类的作品展开评述;《清明诗话》于清明之时刊载,对古今涉及清明的诗进行品评;还有诸如《夏蝉诗话》《中秋诗话》《重阳诗话》等,大多没有严密的理论分析,多是感发性的随笔之作。
《新闻报》有不少诗话是记载诗人异闻轶事的,这些诗话或轻松幽默,或慨时叹世,颇有特色。征鸿的《趣诗话》记载的朋友间赠诗、索诗之事,所载诗作通俗类似打油诗,饶有趣味。《飞檐走壁之诗贼》就以轻松休闲的口吻记载了盗贼偷财物之后留诗的一则趣闻。《诗家陈三立之怪病》记录诗人陈三立个人生活及其怪病,有窥探诗人隐私的猎奇之感。再如郑逸梅的《张孝若嗜诗成癖》,讲述民国四君子之一的张孝若创作和天赋俱佳,却突然罹难。文章追忆其当年乘船赴欧美各国考察,携带全唐诗,闻海涛而不惊,专心诗书的故事;《诗人胡石予之死》则记载了南社诗人胡石予于乱世动荡中艰难生存,后因病而死的经过。这些诗话记载诗人故事,涉及的琐细杂事较多,意义不甚大,但因涉及保留关于诗人许多直接或间接的故事,因此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因诗话本身就有“消闲”的特性,而民国时期的报纸除了刊载新闻和对时事进行评论以外,更具休闲娱乐的特点,而《新闻报》又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民营报纸,拥有庞大的市民阶层的读者群众,这些充满奇趣性、故事性的诗话正满足了《新闻报》娱乐大众的特点。同时,这些短小的诗话也起到报纸“补白”的作用。
《新闻报》上还有一部分诗话或戏谑讽刺,或严肃反映现实,充满批判性。传统诗话中的讽刺往往是“美刺”,仍遵守“温柔敦厚”之旨,而《新闻报》所载的一类诗话,更加辛辣尖锐,于嬉笑怒骂中寓含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揭露。署名绣君连载于《快活林》的《滑稽诗话》,不仅是文人的游戏遣性之作,更有批判官僚聚赌现象、揭发私塾改良之黑幕,于谈古论今中讽刺一些浅薄之人的卖弄与虚伪。瘦蝶的两则《诗人妙解》记载某老翁援古证今,非徒解人颐,更有“匡衡天下”之意,并在对诗句、诗作的妙解中反映清末各派政治主张不同、斗争不断,导致的社会动荡不安,表达忧民忧世之感;批判社会制度、傀儡政权,指出国体将变,富有现实批判精神。《风鹤声中之乩诗鬼话》既有对当时之人迷信“乩诗”讽刺,又表现了军兴兵祸、盗贼四起,人民惶惶不安;其中对环境氛围的渲染,阴森冷翳,颇有暗示意味。这些诗话的出现有其特定的时代因素,受到清末谴责小说、讽刺文学的影响,也与当时社会文化风气以及动荡不安的现实有关,故而文人关注时事政治的热情高涨,批判更加强烈。《新闻报》上这些诗话反映现实面较广,包罗万象,也有一些诗话的嘲讽则过于露骨,略显低俗。
《新闻报》所载诗学、诗评类的文章,以及一些考据类诗话,既具有理论性、学术性的特点,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诗话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一环,《新闻报》所载诗话的学理性逐渐加强,不仅具有系统而精辟的论述,还表现出独特的时代风貌。范烟桥的《论诗韵》讲今人作诗,不再严格要求诗韵平仄完全合乎古人之标准,也指出诗韵部在逐渐减少,这既反映了民国诗词创作的特点,也从侧面表现了传统旧体诗作逐渐走向衰落的过程。这些论诗之作多推崇清代或当世之作,周振甫的《谈诗》述其友笃好黄景仁诗之深隽,并与唐宋大家之诗对比,指出后者“如长江大河挟泥沙俱下”,而黄景仁之名家诗则是“精莹澄澈”,评论精到,慧眼别具。还有尤曾思的《秋柳诗注》,历来对清初王渔洋的《秋柳诗》注解颇多,而这则诗话则结合明代历史以及王渔洋的身世,专注于发掘其中包含的吊明亡之意和山河易代之感,史论结合,无穿凿附会之感,此外,是为民国时期的诗话,社会变革,作者很自然将之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从政治历史的角度去注解赏评,读之亦无牵强之感。《新闻报》还刊载一部分“辨句法”“证讹误”的诗话,如《姚栖霞遗诗问题》《诗选正误》《小考证诗钟之始》《红豆相思诗的考证》等等。其中,署名虎儿连载于《新闻报》副刊的7篇《诗选正误》,考证各本诗作的不同之处,发表己见,并附各本诗作。此外,还对当时各书局出版之误进行勘正,具有一定的文献和学术价值。《小考证诗钟之始》则考证清代文人流行的吟诗文字游戏之事,考据之中饶有趣味。
《新闻报》所载诗话内容博杂,笔者对其特点进行概括梳理并举例说明,以期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对《新闻报》所载诗话的特征有一个整体而相对全面的把握。
晚清民国时期,报刊浩繁,其中刊载的诗话数量庞大。《新闻报》所载诗话有论古人之诗的,有评当世诗人诗作的,还有的记录诗人奇闻轶事,不拘一格,内容多样,艺术水准也参差不齐。有的空疏不精,随笔而作;有的谈艺颇佳;有的诗话记载资料丰富等等。《新闻报》所载诗话丰富了《新闻报》的内涵,传播了文化知识,对于扩大报纸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这些诗话是中国传统诗话在民国时期新的发展阶段,具有了新的形式和内容特点,丰富了传统诗话的内容;这些诗话紧密结合时人、时事,从中可以窥见民国时期的时代风貌;作为民国旧体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话包含丰富的文献资料,同时可以推动报刊诗话文学和诗学研究的发展。
第一, 这些诗话刊载于《新闻报》副刊栏目,丰富了《新闻报》的内涵,传播了文化知识,对于扩大报纸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民国时期报纸众多,而副刊是吸引读者、增加报纸发行量的重要栏目。《新闻报》的发行量和影响力巨大,能够与《申报》并称,得益于其副刊的变革与发展。尤其是严独鹤任副刊《快活林》主编以来,更加注重副刊的综合性与文艺性,“还有许多的游戏文章、小品杂俎、笔记、弹词等。这些改革的一个总的原则是‘以能使读者感得兴趣为标准。’”[3]而诗话体制短小,随笔的形式,创作灵活,内容大多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因此这些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诗话刊载于《新闻报》副刊,吸引了广大读者消费,提高了报纸的发行量,扩大了《新闻报》的影响力。
第二, 《新闻报》所载诗话涉及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丰富了传统诗话的内容和形式。诗话是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批评的一种形式。中国古代早期的诗话散见于各类著作之中,之后,逐渐发展成理论批评专著。而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大量诗话刊载于报纸上,评论诗作的方式更为灵活多样,受众更为广泛。《新闻报》所载诗话除了具备传统诗话特点之外,又具有时效性、娱乐性等新的特点,为传统诗话注入新的活力。如中秋前后应时刊登在《新闻报》上的《中秋诗话》《中秋月诗话》等等,还有《东坡回文诗》《论诗韵》《讹“明月”之诗》等各类诗话,在消闲娱乐中充分满足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三, 《新闻报》所载诗话大多是以杂谈、随笔的形式刊发,还有些是从笔记中所辑录的,对于考察民国时期的世风世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署名病鸳的《国难诗史》2篇,聚焦时事,辑录、评述有关写作国难的诗作,“至所集诗,但求有关国难期中之史料。”刘禺生在《新闻报》连载的《世载堂杂忆》笔记中,记述了对清代科举制、当时的文化人物、太平天国动乱等等的见解,语言幽默讽刺,并引录大量的纪事诗,进行注解,对自己的见解加以佐证。有的诗话还记载了诗人的生平轶事,广摭博采,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第四, 《新闻报》所载诗话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不仅可以推动民国时期报刊诗话文体和诗学研究的发展,同时为民国旧体文学研究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支持。民国时期,报纸发展迅猛,其刊载的内容广泛,除了《新闻报》刊载大量的诗话外,其他的诸如《时报》《民国日报》《中央日报》等报纸上亦刊载了不少诗话;报刊文艺是民国旧体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报刊文艺的研究也日益繁盛。刊载于《新闻报》上诗话数量庞大,有休闲娱乐性质的,也有随笔杂谈类的;又有学识较高的学人所著的严肃的诗学理论评述,也有普通人发表的见解。这对于报刊诗话的发展及其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丰富了民国旧体文学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