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2020-12-27 01:32饶品良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绿水青山文明生态

饶品良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结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生态建设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化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参与者与践行者,为建设美丽中国培育主力军,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的必然要求。

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许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由此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2019年,习近平科学概括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原则”,深刻反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解决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紧迫的现实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对推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保护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这既是我国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引。

(一)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内涵

习近平多次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对自然的伤害最终只会伤及人类自身,并着重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要求人对自然存在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报恩之心,尊重自然界的一切存在和创造,绝不能蔑视大自然,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秉持的首要态度;顺应自然,就是人要顺应自然规律,依从自然规律来推进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保护自然,就是要求人向自然索取时,要主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体系,承担与自然相处的重要责任。当前,中国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的严峻形势,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有效地防止在发展道路出现破坏生态平衡的错误;[1]也只有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新格局,采用减量化、再利用的生产循环发展方式,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为以后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和可供永续利用的环境。

(二)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最为通俗易懂的一个思想理念。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一切为了金山银山,到后来的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再到现在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变化是经过多年的总结、反思而得出的经验成果。其实,习近平早在浙江履职期间就意识到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曾多次说过,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并要求将“两山”作为一种发展理念。习近平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之后,进一步全面阐发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党的十九大把这一基本理念写入了党章,成为中国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内涵,传承了中华民族关于“天人合一”的生态哲理,显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生态思想,指出绿水青山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如果绿水青山被破坏了,最终殃及的就是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使绿水青山得到保护,才能保障人类的永续发展。现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保护生态环境的形势也日益严峻,所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倡导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思想,把建设美丽中国确定为民族复兴的基础,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2]

(三)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2014年,习近平谈及一些城市空气质量不好的问题时表示:“我们要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的空气。”2018年5月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打赢蓝天保卫战。习近平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指出了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安全的食品、宜居的环境等,都是与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密切相关的良好生态环境,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任何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更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不能对人民生活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四)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2017年7月,习近平在谈及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时说:“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一个“草”字的增加,把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纳入其中,使“生命共同体”的内涵更为广泛、完整。习近平用“命脉”把人与山水林田湖草连在一起,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一体性关系,饱含着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价值理念,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辩证、统筹协调、防患未然等科学的思维方式,是严谨的科学方法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要从系统工程角度寻求治理修复生态之道,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进行整体施策、多策并举,统筹考虑自然生态的各要素,包括山上山下、地表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左右岸,进行整体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全面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持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功能,以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

(五)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习近平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除了树立“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全民意识,还要建立强有力的法治保护伞和严格的制度保障网,强化制度执行,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绝不能姑息手软,绝不能下不为例,要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同时,加快制度创新,建立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六)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指出,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面对生态环境的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唯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只有并肩同行,才能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3]

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代价值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是我们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坐标,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对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时代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态文明教育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任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最新认识的成果和结晶,它不仅是时代的创新性命题,也是中国现实发展所需要的现实诉求,更是全人类共同的奋斗目标。“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2]把这一内容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育青年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消费理念,养成自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行为,为国家和社会的生态建设输送合格的人才,实现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从而推动全社会践行绿色消费、低碳消费,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促进大学生及社会绿色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的形成和发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高校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要素内容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抵制浪费、奢侈等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促使高校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理念、生态信仰,使他们不仅自己形成绿色的环保生活方式,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良好生态行为与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等身边众多人群的生态言行,彻底消除当前社会存在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促进社会的绿色发展方式,助力中国社会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增强青年大学生维护社会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对自己、他人、家庭以及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择业取向等有着密切联系,对大学生的自身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因此,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积极的影响。[4]首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里加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绿色思想和环保理念,在出现环保问题时进行及时自省,迅速纠正自己的错误生态环保态度和思想,从而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环境和谐相处。其次,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挥,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完善自己的生态理念,并且学会把个人的生态环保观念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再次,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大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中国现实,从而由内心生发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社会而效力的愿望。最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影响,引导青年大学生认识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期性与复杂性,从而树立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信念,自觉提升维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要充分发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价值,就必须积极探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促进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成长,培育他们成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 充分挖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教育内容资源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建设美丽中国,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与时俱进的活的思想。虽然高校思政教材在教学内容上的滞后性符合理论发展和教材建设规律,但高校思政教师不能被动地满足于现有的教学内容和资源,更不能简单地充当“教学搬运工”的角色,而是要紧密结合社会热点,积极发扬“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教育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形成崇尚“节俭”理念,在行为上养成尊崇“环保”习惯,在社会上趋向“绿色”文化形态,培养大学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力量。

(二) 合理建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方式,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过程中,应该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蕴含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和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思想,融入和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所开设的相关课程中,同时,积极探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专业教育相关内容的结合,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努力打造生态理念,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党的教育方针以及综合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融入课程建设和思政教育改革中,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有机结合,促进高校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思想育人工作的进程和成效。

(三) 创新生态文明思想教育教学形式以增强实效

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大多出生在新世纪,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长大,再加上他们生活在日益信息化、科技化的新时代,各种各样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成为其日常必备品,他们更加热衷于借助手机、电脑等新媒体工具与外界进行交流与互动,形成了注重自我、张扬个性、追逐潮流的性格。在此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因情施教,借助新媒体的功能和作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网络空间,如制作以绿色环保为核心元素的视频、音频等,实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虚拟化和无纸化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实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的生活化、常态化。

(四) 推动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以发挥生态文化育人功能

社会实践是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高校青年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规律,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社会实践的教学活动中,使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的活动中,逐渐提高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行为的能力。例如,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植树日或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的环保活动,定期开展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还可以鼓励和支持高校大学生创建绿色环保的主题网站,使网络空间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营造绿色校园的文化氛围;或者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生态调研、护卫环境等主题的实践教育,激发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通过开展这些实践教学活动,既能促使高校大学生经过实践教学的思想熏陶,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感知认识升华到认知阶层,升华其思想道德境界;同时又能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和传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内容,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体验生态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以培育完整“生态美”

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现实的人”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5]同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产生、阐释、传播到固守,都是需要现实的“人”来承载,高等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大使命,在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更应该有所作为、有所担当。建设绿色大学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校的具体体现,为国家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所需要的完整“生态人”是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该肩负的神圣责任。因此,在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知识体系,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审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重要价值,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产生对社会生态建设的效能,经过“人”的活动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产生影响,体现社会人的主体价值,形成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生态价值认同理念。同时,又通过构建良好的生态社会环境反作用于高校的生态育人工程,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循环,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态风尚,形成稳定的生态人格,自发履行生态义务,成为具备生态知识、生态道德、生态智慧和生态能力,为建设中国生态文明而理想坚定、具备高生态素养的完整“生态人”。

猜你喜欢
绿水青山文明生态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绿水青山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