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发展平欧杂种榛的优劣势分析及对策

2020-12-26 17:29王陆军孙璟蔡新玲周米生王永俊肖正东
安徽林业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杂种榛子安徽省

王陆军,孙璟,蔡新玲,周米生,王永俊,肖正东*

(1.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安徽 合肥230031;2.宿州市夹沟国有林场,安徽 宿州234102;3.六安市金地豪农业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六安237158)

榛子(Corylusspp.)为榛科榛属植物,全球约有16 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及北美洲等北半球温带地区。其坚果是世界四大干果(榛子、核桃、扁桃、腰果)之一,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1]。果仁中含脂肪57.6%~63.8%,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93.88%;总蛋白含量18.5%~25.3%[2],明显高于薄壳山核桃的总蛋白含量(3.71%~15.67%)[3],具备高脂肪酸和高蛋白质双重利用价值。含有大量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 和矿质元素,尤其是维生素E,含量达11.7~15.5 mg/100 g,具有延缓衰老、防治血管硬化、润泽肌肤的功效[2]。同时,还富含生育酚、角鲨烯、β- 谷甾醇、类胡萝卜素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成分,是制作高档食品的重要原料。榛子果壳、果苞和叶片中含有单宁,可制栲胶。榛子林下生长的榛蘑,是具有很大营养价值的山珍,适宜发展林下经济。部分榛子品种具有彩色叶和果实及扭曲状的枝条,亦可作园林绿化树种。榛子侧根发达,具有良好的水土涵养能力。平欧杂种榛是通过国内野生平榛和国外的欧洲榛种间杂交获得的新种质,具有果大、丰产和适应性强等特点[4-9]。优良品种和栽培技术体系日益完善,实现了由野生资源利用向品种化、园艺化栽培的转变,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条件。榛子产业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绿色富民产业,也是助推脱贫攻坚、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可为安徽省林业产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调整当地林业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1 平欧杂种榛产业发展现状及潜力

1.1 全国平欧杂种榛产业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平欧杂种榛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平欧杂种榛全国20 余个省份均有种植,栽培面积约8.4 万hm2,主要产区为东北三省及山东、新疆等省(区)。随着对榛子认识水平的提高,各地涌现出一批管理规范的榛子示范园,对推动榛子栽培产业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社会资本加盟榛子产业,促进了榛子加工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已经有5 家较大规模的榛子加工企业,主要加工产品包括榛子乳饮料、榛子油、榛子粉、榛子酱、小包装榛子仁、榛子酒等。由于国内生产的榛子不能满足加工业的需要,一些大的加工企业需要进口欧洲榛子,需求缺口很大。

榛子研发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对产业的支撑能力不断加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先后成立了榛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榛子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在科研创新、技术开发、成果推广、产业提升等方面整合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力量,有力推动榛子产业质量的发展。目前,全国审定良种4 个,分别为“辽榛1 号”“辽榛2 号”“辽榛4 号”和“辽榛9 号”;地方审认定良种10 余个。全国榛子产业发展基本实现了良种良法发展。榛子的相关标准日趋完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实施的行业标准:《榛子坚果 平榛、平欧杂种榛》(LY1650-2005)、《平欧杂种榛直立压条育苗技术规程》(LY/T 2201-2013)、《榛坚果贮藏技术规程》(LY/T 2702-2016)、《榛子仁质量等级》(LY/T 3011-2018) 和《榛培育技术规程》(LYT 2201-2020)等。学者们在平欧杂种榛资源评价、苗木培育、坚果经济性状和加工性状、施肥管理及丰产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10-13],为下一步榛子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安徽省平欧杂种榛产业发展现状及潜力

自2010 年开始,安徽省平欧杂种榛发展经历了由零星引种栽培到示范林建设及推广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平欧杂种榛在阜阳、亳州、六安、合肥、滁州等地发展面积约334 hm2,重点发展区域在宿州和阜阳。

相比其他干果树种,平欧杂种榛属于灌木,生产栽培管理简单、采收成本低、经济效益高,5~6 年即可进入盛果期,投资回报率高。平欧杂种榛耐干旱和耐瘠薄,在江淮丘陵地区和淮北地区均可发展,尤其淮北地区适合规模化发展。以宿州市砀山县黄淮海大果榛子发展有限公司榛子园为例。该园区建于2015 年,面积6.7 hm2,栽植密度1 500 株/hm2,主要栽培品种有达维、辽榛4 号、辽榛9 号及85-119 等品种(系)。园区管理成本支出费用:地租10.0 万元/年,除草、除萌蘖、打药、施肥及采收鲜果劳务用工费用约5.0 万元/年,合计支出费用15.0万/年。2019 年园区榛子已经有一定产量,并且以12 元/kg 将带苞鲜果销售给采购商,实现销售收入10.00 万元;2020 年鲜果产量达400~500 kg/667m2,6.67 hm2榛园销售收益可达48.00~60.00 万元,实现了收入大于支出,开始产生经济效益。该公司成功带动周边地区(与该园区邻近的河南省夏邑县、虞城县和永成县)农户栽培平欧杂种榛133.33 hm2左右。在安徽省适宜地区选择适宜品种发展平欧杂种榛,不仅能扩大安徽省内干果品种,还能为当地优化经济林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及精准扶贫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市场前景和潜力巨大。

2 安徽省平欧杂种榛科研进展

自上世纪90 年代初,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始引种欧洲榛引种栽培试验,历时10 年研究,积累了丰富栽培和繁殖经验,后因欧洲榛不适应本地区气候条件,相关研究中断。进入21 世纪后,随着平欧杂种榛品种和产业相继发展,研究人员自2011年开始,先后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引进“达维”“辽榛1 号”“辽榛2 号”“辽榛3 号”“辽榛4 号”“辽榛9 号”及“85-119”等22 个平欧杂种榛品种(品系),在淮北、江淮和江北建立品种比较和区域化试验园;并于2020 年4 月份在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河基地新建立多个平欧杂种榛品种(系)资源圃。通过近10 年的研究,已经详细掌握各个品种(系)在安徽省不同生态区域生长发育结实情况,并在宿州和六安等地建立示范栽培林,在全椒县建立了良种繁育圃,开展品种配置、水肥管理及树形管控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利用大别山地区的野生川榛资源与平欧杂种榛和欧洲榛进行杂交育种工作,目前已经培育杂交苗木300 多株,为下一步新品种研发和推广奠定坚实基础。2016 年9 月,“辽榛4 号”和“辽榛9 号”通过安徽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7 年“平欧杂种榛引种栽培技术研究”通过省级成果鉴定,被列入国家林业科技推广成果库。现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是国家榛子产业创新联盟理事单位、榛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员单位、中国经济林协会榛子分会理事单位,可为安徽省榛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 安徽省平欧杂种榛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3.1 优势分析

3.1.1 政策支持,适生范围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料消费国。食用油生产总量增长有限,消费量却不断攀升。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5%,自给率已超出国际安全警戒线,食用油的生产关乎到国家粮油安全。为此,国家从维护粮油安全的高度十分重视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 年10 月1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下发《关于发布油茶、仁用杏、榛子产业发展指南》;2020 年11 月18 日,国家十部门联合发文《推进木本油料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将榛子与油茶同等列为木本油料树种,为平欧杂种榛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平欧杂种榛对立地条件不严(年降水量700~1100 mm,土层厚度40 cm 以上,土壤pH 值为5.5~8.0,沙壤土、壤土及轻黏土皆可),江淮丘陵地区和淮北平原地区均可种植,在安徽省适应范围广。

3.1.2 品种新、产业新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果品生产大国,许多果品都已明显供过于求,出现了“卖果难”的问题。榛子作为经济林产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不同物质需求。榛子具有适应性广、丰产性强、农艺性状优等特色,发展前景广阔。

3.1.3 栽培成本低,易管理

平欧杂种榛属于灌木,栽培管理相对简单,生产用工量低,适于机械化作业。目前,平欧杂种榛在安徽地区病虫害较少,未出现难以防治病虫害。在当今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费用高的现状下,管理简单、用工量少、生产成本低等特点是平欧杂种榛产业发展的巨大优势。

3.1.4 经济效益高

一次栽植、多年受益,连续结果期可达30 年以上。栽植2 年见果,3~4 年具有一定产量,5 年干果产量达100 kg/667m2以上,6~8 年进入盛果期,干果产量200~250 kg/667m2,8 年以后干果产量300 kg/667m2以上(北方可达400 kg/667m2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如果采用2~3 年生大苗建园,经济效益还可提早1~2 年。榛子坚果常温下可贮藏1 年,在低温条件下可存放3~5 年。这种耐贮藏的特性为果实的营销提供了极大的安全和便利。

3.1.5 果实成熟早更利抢占市场先机

平欧杂种榛主要消费市场群体在东北区域。与东北区域平欧杂种榛果实上市相比,安徽地区平欧杂种榛果实成熟期要早20 d 以上,在鲜榛果市场上更易抢占市场先机。因此,安徽地区发展早熟品种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3.1.6 能够带动文化产业链形成

榛子虽是干果,但是鲜榛子风味独特,作为鲜果消费也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榛子是大灌木类型,适合观光休闲采摘,游客可边采摘边食用。各地可举办榛子采摘节,从苗木繁育、榛园种植到榛果销售、榛子产品深加工、榛子技术服务、榛子文化传播等打造全产业链,实现三产融合,带动旅游、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打造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

3.2 劣势分析

一是认知度低。平欧杂种榛起源、重点发展区域和主要消费群体在东北地区,导致榛子在安徽地区认知度低。二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安徽至今没有将榛子列入木本油料树种,没有享受到与油茶、薄壳山核桃同等的财政资金支持,限制了榛子产业发展。

4 发展对策

4.1 选择适宜品种

品种是经济林发展的关键。品种选择不当,将导致较大经济损失,也将会影响榛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榛子市场前景和地区发展优势,安徽省榛子最大优势就是选择早熟品种和不适宜北方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江淮丘陵地区适宜栽植品种有“达维”“辽榛2 号”“辽榛4 号”和“辽榛9 号”;皖北适宜品种(系)有“达维”“辽榛1 号”“辽榛2 号”“辽榛3 号”“辽榛4 号”“辽榛9 号”及“85-119”等。

4.2 合理配置授粉树

榛子是通过风媒介传播花粉及异化授粉树种。因此,园区建设一定要考虑授粉树及其配置比例。如作为主栽早熟品种“达维”,在秋冬季节,雄花絮完全脱落,必须要配置适当的授粉树才能达到丰产效果。根据对不同品种亲和性的研究,选择合适的授粉品种(系),配置比例4∶1~6∶1,每行栽植4~6 株后栽1 株授粉品种,每个园区配置2~3 个授粉品种。

4.3 加大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

榛子在安徽地区大力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建议林业主管部门将榛子明确列入木本油料树种,与油茶、薄壳山核桃享受相同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组建安徽省榛子专家团队,推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以首席专家带领榛子科研推广团队,在榛子发展新区常年开展科技培训与现场技术指导,以科技保障安徽榛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加大榛子宣传力度,提高榛子在全省的认知度,助推榛子产业发展。

4.4 科学规划发展布局

安徽形成产业发展干果经济林树种的不多。榛子既是著名干果,也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还是林业产业扶贫的好树种。建议将榛子纳入“十四五”木本油料发展规划,适宜发展地区以江淮丘陵地区和淮北地区冈坡地为主,不与农田争地,其中淮北地区可以作为榛子生产发展主产区。

4.5 建立省级榛子良种繁育基地和丰产示范园

根据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成果,科学选择适合安徽不同区域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建立省级榛子良种基地,规范良种苗木市场供给。根据榛子新品种在安徽不同区域的适宜性,在全省布设4~5个省级丰产示范园,示范推动榛业快速发展。

(致谢:安徽省林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程鹏理事长和中国林科院王贵禧研究员为安徽平欧杂种榛发展建言献策和文稿材料的修订。)

猜你喜欢
杂种榛子安徽省
成长相册
湖羊及其杂种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差异研究
真人榛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盯着一个蚂蚁窝看了半天
榛子的猫猫图鉴(上)
玉米—大刍草杂种F1籽粒品质杂种优势分析
松鼠采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