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医院(450003)党晓静
白血病作为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疾病,使得患者表现为出血、贫血、发热等症状,临床上以消灭白血病细胞群体及控制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为治疗原则,主要通过化疗解除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的体征,控制病情发展,但由于药物选择性因素,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并发症较多,影响疾病发展进展,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的应用解决了化疗药物造成的非靶区器官、组织损害。但患者及家属对于疾病、PICC置管的不了解,往往出现非计划拔管,影响治疗。故就路径化宣教模式对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做以探讨。
1.1 基础资料 选择笔者医院在2018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89例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9例,女40例,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66岁,平均(49.35±4.40)岁,置管时间22~237天,平均(67.34±6.29)天,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配合研究,且医院批准研究进行。
1.2 方法 所有患者根据自制的路径表实施12周路径化健康宣教干预,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配合护理措施,强化宣教内容,①PICC置管前护理,同患者及家属耐心宣讲PICC置管的概念及优点,并为患者详细讲解注意事项,提醒家属为患者做好个人卫生;②PICC置管时护理,在置管当天同患者讲解流程及对衣着要求,并协助患者做好加压包扎、影像学检查等,做PICC置管维护宣讲,定时观察导管状态,避免折叠、移位、脱落等,在输液后应注意生理盐水冲洗,并对穿刺点定时消毒,在出现漏液、渗血现象时及时通知护士处理;③PICC置管期间护理,叮嘱患者不要过度操劳,并注意沐浴、穿衣、清洁等方法方式,避免触及导管,并详细宣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④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指导患者及家属强化PICC置管护理要点内容,并做导管意外、并发症及异常情况的处理方式演练,确保患者及家属熟练应对导管突发事件。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通过科室自制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健康宣教知识掌握情况,对患者置管知识、携管注意事项及突发问题处理进行评分,共计100分,以≥80分为较好掌握宣教知识,并记录患者干预前后的非计划拔管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处理数据,以X2检验计算计数资料(率),以t检验计算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干预前后健康宣教知识掌握率 干预后患者的健康宣教知识掌握率:置管知识(93.26%)、携管注意事项(94.38%)、突发问题处理(92.13%)均明显高于干预前的79.78%、73.03%、7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干预前后非计划拔管率 干预前,非计划拔管率14例(15.73%),干预后,非计划拔管率4例(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81,P=0.013)。
针对白血病常用的化疗治疗手段中大剂量细胞毒性药物对血管刺激较强,容易引起患者疼痛及诸多并发症,临床上现使用PICC置管代替传统外周表浅静脉通道,通过特殊聚胺酯导管进入上腔静脉,此处较大血流量,可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或者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组织疼痛、坏死,减少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静脉损伤,保证顺利完成化疗。为进一步提高PICC置管效果,减少非计划拔管,配合护理干预促进预后。路径化宣教发展于临床路径基础上实施宣教,是医护人员对疾病诊治、护理途径,不仅充分利用医疗资源,而且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在医疗各领域取得较好疗效[1]。现将路径化健康宣教应用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中的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健康宣教知识掌握效果更佳,患者出现的非计划拔管率更低。路径化健康宣教作为一种新型系统化、连续化、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案,根据时间顺序在特定环节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同患者积极沟通,促进宣教效果,实施在白血病PICC置管的整个过程中,满足患者对护理需求,是利用路径表实施有预见性的健康宣教,使得健康教育更佳,也避免因临床护理人员健康宣教水平不均,影响对患者的宣教,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水平[2]。
综上,路径化宣教有助于提高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的健康宣教效果,减少置管意外,促进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