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牟县人民医院(451450)马志芳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属于肥厚型心肌病特殊类型,其发病率较高,可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其早期并无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在活动后产生胸闷、心前区疼痛、头晕等症状,易出现漏诊、误诊现象[1]。心电图(ECG)属于心脏病检查、诊断常规方式,可筛查T波、ST段、Q波异常等,具有指征意义。超声心动图(UCG)可对心脏、大血管结构进行实时观察,对诊断心脏病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选取我院疑似AHCM患者42例,旨在探讨UCG联合ECG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0月疑似AHCM患者42例,其中女性20例,男性22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0.96±8.45)岁。
1.2 检查方法
1.2.1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穿刺,将6F猪尾导管送至左心室,实施左心室至升主动脉的连续测压,将导管顶端放置在左心室中部,利用高压注射器将30~45ml造影剂注入,流速为每秒15~20ml,实施左心室造影,进行多个投照体位的冠状动脉造影。
1.2.2 ECG 利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检查,纸速设置为每秒25mm,主要对胸前导联T波、RV5波以及RV5+RV1波振幅检测;QRS波群、ST-T波群测量以P-R段作为零电位线,而每个导联进行连续测量ST-T波群和QRS波群3个,取平均值。
1.2.3 UCG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设置为2.5~3.5MHz;取左侧卧位,扫查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短轴、二尖瓣的水平短轴、乳头肌的水平短轴、心底的大血管短轴、心尖两腔的心切面、左心室长轴,仔细对左心室的心尖部心肌进行观察,确认是否发生增厚,并仔细观察心脏内部结构和心肌回声,确认是否发生改变。
1.3 观察指标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UCG、ECG以及UCG联合ECG检查结果;对比UCG、ECG以及联合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联合诊断标准为符合UCG或ECG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检查结果 42例疑似AHCM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阳性25例,阴性17例;ECG检查显示,真阳性13例,真阴性14例;UCG检查显示,真阳性12例,真阴性14例;UCG联合ECG检查显示,真阳性24例,真阴性13例。
2.2 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 UCG联合ECG灵敏度96.00%、准确度88.10%高于ECG52.00%、64.29%以及UCG48.00%、61.90%(P<0.05),但三种检查方式特异度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AHCM属于特殊心肌疾病,关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并未明确,且病情较为复杂,随疾病加重,可引发心律失常、心衰甚至猝死等,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大意义[2]。冠状动脉造影对诊断AHCM准确度最高,但其有严格禁忌证、医源性创伤,具有局限性。
ECG可记录机体心脏电活动,可通过对左心室除极过程中投影于额状面分向量来评估心脏电活动状况,进而判断病情,但由于AHCM的心电图易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无症状的心肌缺血、高血压等疾病所致心脏扩大和非Q波的心肌梗死影响,产生误诊、漏诊现象,从而降低准确度。本研究显示,ECG检查显示,灵敏度52.00%,准确度64.29%,特异度82.35%。UCG是基于超声的特殊物理学的特点,对心脏、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进行观察,且还可依据探头部位、角度变换,获取不同方位、层次的切面图,具备可重复、无创、图像清晰等优势,对心室壁进行直观测量,进而清晰的显示侧壁、心尖部较重肥厚程度,可较为准确评估病情较重患者,但对于心尖部和游离壁的肥厚度较轻的显示效果欠佳,从而致使在临床应用时具有局限性。本研究显示,UCG联合ECG灵敏度、准确度高于ECG、UCG(P<0.05)。UCG联合ECG检查时,可互相弥补不足之处,从而提高诊断准确度。
综上,UCG联合ECG检查AHCM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