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霞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内蒙古 鄂尔多斯)
腹腔感染一般是由于单个脏器炎症的感染以及腹膜炎、腹腔脓肿等导致的感染性疾病,也会继发于空腔脏器的穿孔或是坏死等[1],一般依据感染涉及的范围以及严重程度还会分为单纯性腹腔感染以及复杂性腹腔感染两种形式。同时腹腔感染还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出现呼吸、微循环以及代谢紊乱等症状表现,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患者病程进展过快时,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败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症状表现[2]。本文将结合对ICU 病房由于腹腔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体会进行研究分析与探讨,详情见于下文。
选取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于我院ICU 病房就诊的腹腔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6 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与分析。36 例患者中,男性20 例,女性16 例,年龄60~82 岁,平均(71.59±8.43)岁,其中急性胆囊炎13 例、急性阑尾炎7 例、急性腹膜炎11 例、腹腔脓肿5 例。患者经临床检查诊断确诊经腹腔感染且满足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及时应用抗感染、抗休克治疗,同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特点以及生命指标进行严密观察。抗感染具体治疗措施为:在病原菌未明确之前,根据原发病灶、临床表现等推移最为可能导致机体出现症状的致病菌,并选用强力的广谱杀菌药物进行治疗,再分离明确致病病原菌之后,按照药敏实验结果予以对应的杀菌药物进行治疗,首次注射剂量加量,予以冲击量,为了保证药物的有效浓度,选择静脉滴入或是还是缓慢推注,对于重度腹腔感染,初始剂量必须予以足够的剂量;同时为了更好地防控感染,临床用药时一般建议联合用药,同时还可以短期联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预防毒血症,积极防控感染;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调整血管舒缩功能、防止微循环障碍等,并对全身重要脏器功能进行维护,对于原发感染病灶以及迁徙性病灶进行处理,并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对并发症等进行积极防治;抗休克治疗措施为:扩容治疗,应用胶体以及晶体作为扩容所用的液体,改善有效循环血量的不足;纠正酸中毒,改善组织的低灌注状态,防止DIC 的出现。患者病程进展已满足手术指征时,需立即进行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同时在术中采集患者的病变部位标本,用作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
对ICU 病房老年患者经由抗感染性休克治疗之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
36 例ICU 病房老年患者经由治疗之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是基本消失的患者共有34 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44%(34/36),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患者2 例,主要是由于患者治疗之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症而导致。
感染性休克又称为脓毒性休克,一般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严重感染等引起的疾病表现,同时是由于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由于感染灶当中的微生物以及毒素侵入了血循环,并激活了宿主的各种细胞以及体液系统,并产生细胞因子以及内源性介质,能够作用于机体的各种器官、系统,导致患者的组织细胞出现缺血缺氧以及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症状表现[3-4]。引起感染性休克的主要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同时由于患者的原有基础疾病在经由免疫抑制剂、抗代谢药物、细菌类药物以及放射治疗或是留置导管等均容易诱发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尤其是多见于院内感染患者,老年人以及经由大手术治疗恢复较差的患者更容易出现[5]。
腹腔感染的致病菌一般可见原发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微生物革兰阴性杆菌以及继发性腹膜炎的肠道杆菌等,同时患者由于感染的部位以及发展进程的差异,临床表现各不相同,除了可见腹部压痛以及反跳痛、呕吐、发热、腹泻、腹肌紧张、腹腔脓性引流物等典型症状表现,还会有血液动力学紊乱、呼吸衰竭等症状表现以及感染性休克等症状表现[6-8]。当有一些特定部位引起腹腔感染时还会有特异性症状表现,例如阑尾炎患者还可见脐周或是上腹部疼痛症状,且常表现为腹部绞痛,并具有向右下腹部下移的特点,若有阑尾穿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出现时,就会有腹膜炎症状表现。
一般对腹腔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血常规检查以及病原学、血液流变学酸碱平衡的血液生化等检查方式,可见患者血细胞压积以及血红蛋白增高等血液浓缩表现,同时还可见白细胞例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出现增多并伴左移现象,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血小板进行减少表现,同时经由X 线以及CT 影像检查方式,能够对感染病灶的部位以及邻近脏器的相关变化,包括肠壁的炎症以及膈上、膈下的积液进行显现,B 超检查方式还能够对脓肿进行探查,并引导脓肿的穿刺引流;而在抗菌治疗之前应用患者渗出血液或其他渗出物与脓液、厌氧菌进行培养,分离病原菌用以对患者进行抗菌治疗的药物应用依据,同时结合血气分析,分析患者的呼吸衰竭以及酸中毒症状;由于休克时患者的血液流速通常会减慢,毛细血管、血细胞以及纤维蛋白往往会出现聚集高凝现象,后又随着纤溶亢进而转为低凝[9]。因此临床对于患者的治疗,除了抗感染以及抗休克之外,还需对患者予以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调整血管舒缩防止微循环淤积,并对患者全身脏器功能进行维护。
抗休克治疗的基本治疗手段为补充血容量,血容量是血细胞容量与血浆容量的总和,该治疗方式又称作扩容治疗,主要是用于改善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的严重不足,常用的一些药物主要是晶体状以及胶体状,或是直接输入血浆、全血或血浆增容剂等,补液原则为先多后少、先快后慢,并要注意液体间的合理组合,以用作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纠正酸中毒可使用缓冲碱,但根本是要改善组织的低灌注状况,因此需要增强心肌收缩力,帮助恢复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性,有效避免DIC 的出现。DIC 又称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般是由于很多疾病在进展过程中产生了凝血功能障碍的最终途径,能够促发患者小血管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着,引起机体组织与器官的损伤,同时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还可能会引发全身出血等症状表现,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能够对血管舒缩功能进行调整,疏通微循环淤滞,逆转患者的休克症状,还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和β-内啡肽拮抗剂以及一些辅助治疗手段,均能对患者进行治疗。此外还需要应用相关药物对于患者的心肌功能、呼吸功能、肾功能等进行维护,对脑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进行防治[10-12]。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由于ICU 病房老年患者身体状况的特殊性,一定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生命指标等严密监护,以进行积极防治[13]。
多器官功能衰竭简称为MODS,是一种致病机制较为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具有较高致死率的疾病,多是由于患者在受到严重损害,例如:疾病、外伤、手术、感染以及休克后易出现的2 个或2 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的危险并发症状,也是一种与应激反应状况密切相关的急性全身性器官功能损害。目前对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以消除原发病因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并对组织的有氧饱和进行改善以及维持,并予以营养支持以及代谢调理,还可以应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以及呼吸系统为例,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予以给氧以及应用呼吸机等,还需要保证组织内血液灌注,维持正常的循环功能,恢复各器官功能,维持有效循环血量,恢复血容量,并补充纤维蛋白原维护血液系统的稳定。
临床对于患者的治疗目标在于恢复脏器的血液循环流通以及正常代谢状况,术中需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并发症状等积极防治,最为重要的是对于感染以及休克症状的积极治疗。结合本次实验研究结果,对于ICU 病房的经由腹部感染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的老年患者结合针对致病菌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在对原发感染病灶以及迁徙性病灶等积极治疗之外,予以扩容治疗、纠正酸中毒、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及其他辅助性治疗等。结合本次实验研究结果,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但同时由于患者年事已高并伴有一些全身系统疾病的影响,患者出现了器官功能障碍症状表现,但经由积极治疗,患者临床症状逐渐好转[14-15]。
综上所述,对于ICU 病房经腹腔感染致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需及时结合患者的临床应用抗感染、抗休克以及全身治疗等,同时还需对并发症等进行防治,对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都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