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
摘要:作为传统能源产业,煤炭工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们国家有丰富的煤矿资源,产量始终居世界第一,煤矿总数超过其他重要煤矿生产国的总和。国家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安全生产放在煤矿生产的首位。但长期以来,煤矿安全问题并未引起重视,而且由于无法及时应用和推广信息技术进行安全管理,煤矿发展的现状面临安全问题。因此,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规范煤矿生产中的安全生产非常重要。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煤矿安全;作用
引言
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近几年来,煤矿事故频发、破坏性大,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所有煤矿都配備了现代化设备。采煤是一种传统能源产业,企业应当与时俱进,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建设安全生产,严格的监督和安全制度,对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1 煤矿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1.1 加强煤矿生产安全保障
矿井生产过程复杂,生产环境恶劣,且多为地下开采,专业要求高。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人为因素引起的错误,并通过及时、系统的整合向信息用户提供信息,从而激发煤矿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并识别事故原因。提高对事故的敏感性,快速找到事故原因。另外,使用煤矿信息系统可以确定地下生产环境的环境指标,包括天然气和水,这些指标的可预测性对于安全生产非常重要。
1.2 确保提高煤矿应急能力
煤矿灾害与常规灾害不同,它是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将对矿工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并造成煤矿财产损失。怎样避免矿工伤亡,减少财产损失也是煤矿企业关心的问题。通过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组建应急救援队,并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相关技术来完善指挥系统,可以在事故发生时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
2 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预测技术并不完美
从安全煤矿生产的发展状况来看,煤矿安全生产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对资本投资或技术引进的兴趣不足,实施力度不足。很多煤矿企业对矿工的身心,对瓦斯涌出的机理,火灾的早期发现与控制等方面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也无法及时应对煤矿生产中出现的突发问题。因此,不能有效地防止诸如煤矿和瓦斯爆炸的灾难。
2.2 后方煤矿资源勘探技术不完善
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煤矿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基于现实情况,我国煤矿资源研究技术相对落后,开发程度较低。该方法计算结果不准确,与实际值有偏差,不利于煤矿资源的开发利用。
2.3 底层矿山开发机械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许多煤矿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煤矿资源开发的效率,而且影响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我国上的国民经济长期高速发展,以及能源供应短缺和管理不善的影响,我国的煤矿工业的广泛发展已经导致了许多中小煤矿生产企业存在安全问题,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煤矿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煤炭资源的研究技术比较落后,开发利用水平比较低。例如采矿量低和生产程序不规范。
2.4 煤矿开采的低水平现代化
我国许多煤矿生产企业存在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煤矿行业老化的生产设备和陈旧的监控系统限制了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另外,安全隐患也很大。长期下来,将严重制约我国煤炭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影响我国能源安全。
3 电子信息技术在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3.1 建设煤矿安全信息管理平台
由于众所周知煤矿的生产环境和条件恶劣,以及系统过程和环节都很复杂,延续以往的机械设备或操作,造成错误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或事故。由此可见我们应当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负责管理存储和整合煤矿中的所有信息,并根据系统里的信息进行需要的进一步的分析。以确保及时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目前为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也实施了一些相关措施。其中,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来自监控系统和日常生产数据。前者自动读取监视和员工位置数据,后者将信息自动收集到信息平台数据系统中,不需手动收集输入数据。
3.2 煤矿安全选址管理系统
在我国,虽然增加了煤矿的安全产量,安装了很多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但是,井下工人不能了解动态的实时分布和工作状态。在地下结构发生事故时,工人不能及时得到准确的结构信息,导致施工效率低下。该系统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无线传输、自动控制技术、信息采集技术、网络数据通信技术,采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并采用防爆、本质安全的变电站和控制装置 RFD。选取识别卡、通讯接口、跟踪器、跟踪监测站,研制了新型跟踪定位系统。可以随时准确识别地下工人的活动地点和范围。发生事故时,可以识别出人员分散在事故现场周围的特定情况。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全面记录煤矿生产的实时情况、人员位置及出勤情况。它不仅易于操作,而且还可以检测盲点,并允许随意调整识别范围,从而确保稳定的质量和性能以及高气密性和抵抗力。完整有效地使用包括污染在内的信息管理和监视平台,以自动识别和管理各种采矿作业中的人员或工具。矿山安全监控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首先,它受地质影响,大多位于交通不便,交通事故多,不集中的偏远地区。其次,由于每个系统的建设周期和应用技术不同,该系统的兼容性降低,传输设备的通信协议和物理层与协议标准不匹配,监控系统采用主从式传输,没有多主冗余方式。主从结构系统的低可靠性和低生存能力给矿山安全监控系统中的信息通信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3.3 煤矿安全生产GIS系统和隐患管理信息系统
煤矿安全生产 GIS系统是电子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和安全生产信息的结合,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该系统以 WebGIS为基础,结合了地质调查数据与实时数据追踪,达到所有全部信息共享的目的。系统由安全应用平台、网络服务平台、数据存储平台三大平台组成。一个基于 GIS的管理系统可以提供监控、分析和决策。通常,煤矿安全生产GIS系统集成了生产信息和图形数据库,网络支持和属性信息数据库,并通过煤矿企业的本地网络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同时,它应用了隐藏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来定期识别,分类,管理,跟踪和调查隐藏风险。为了确保日常安全和质量的标准化和效率化,并促进违规行为,可以及时发现和跟踪现有的安全问题,从而为预警提供依据。
3.4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
把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煤矿安全生产,其监控与预警系统主要是为了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监控与调度、全方位的管理、及时预警的需要。比如:气体排放监控和指令传递,短信报警等。它主要由井上中心站、井下工作台、井下安全区域内的相关设备、煤尘等组成。通过RS-485接口,它使用先进的单片机技术实时动态显示监视数据和状态。即使切断电源或切断与中央站的连接,也可以进行实时的监视。发生故障时,主机与备份系统之间自动切换完成,大大减少了系统管理和人力维护。利用安全信息平台的信息预警装置,可以对煤矿各种事故进行实时预警。
4 结语
因此,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以此来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水平,对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电子技术虽然稍显落后,但随着时代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电子科技的不断普及,各煤矿企业已经跟随时代步伐,慢慢适应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在生产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应用,同时也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海潮.现代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煤,2018(6):23-25.
[2]陈静.基于信息技术的煤矿安全管理与控制方法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17.
[3]王立廷,白小宗.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山西焦煤科技,2015(5):4-8.
[4]徐冰峰.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实现煤矿企业长治久安[A].第十四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暨中国煤矿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