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的英文翻译技巧浅析

2020-12-25 06:36高雅琳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3期
关键词:翻译技巧语言

摘  要:语言乃文化之载体,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也就有着复杂的解码过程。解码首先涉及翻译行为,翻译不仅是跨语言的交际行为,也是跨文化的传播方式。翻译的过程中跨文化是必须重视的因素,本文立于跨文化视阈在尊重异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的前提下,以及尊重源语和目的语的思维方式及表达习惯的基础上,探讨适合当代社会的翻译技巧力求翻译更为顺畅、准确与透彻。

关键词:文化;语言;翻译;技巧

作者简介:高雅琳(1987-),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人,教育硕士,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3--02

一、跨文化翻译理论释义

霍恩比在《翻译研究的综合方法》中提出,翻译不是解码的过程,而是一种跨文化活动。

因此,我們通常理解的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的翻译,最终还需要回到它所处的大环境中,涉及到大环境或者文化语境,便进入了跨文化的领域,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跨文化交际是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跨文化活动基本可以理解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种特定的场域、特定的可以理解的语言内进行思想交换、信息传达甚至是精神共鸣的过程。例如,当我们阅读一部用中文呈现的外国优秀作品时,我们进入到作品中的年代,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并对某些片段产生情感共振,这都是跨文化交际的组成部分。我们能够进入到跨文化领域,翻译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翻译行为在解除人际沟通障碍、促进跨文化交际、丰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1]

可见,跨文化交际是大部分翻译活动的最终目的,文学翻译是其中的表现形式之一。跨文化交际作为一种目的,需要有众多的参与者,参与者的是否具有跨文化的能力则尤为重要。译者作为其中的重要参与者,是否也要具备这种能力呢?答案是毋庸置疑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不同民族对同一个词语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性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译者具备丰厚的文化积淀与素养。

翻译过程中如果仅仅是简单的转译,作品背后没有赋予文化信息,这样的作品对读者的理解毫无益处,因而,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译者要传递作品中的深层意蕴。唯有如此,读者才能从根本上理解作品的内涵,对作品背后的文化深意进行消化理解。或许可以说,翻译过程中,译者仅仅具备翻译能力是不够的,而是要在翻译学习中不断了解背后的文化积淀,真正做到信、达、雅的标准。唯有这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才能逐步理解文化背后的差异问题,进而走向真正的文化交际。

例如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这是一部十分具有汉语特征的名著,其表述含蓄隽永、用词极为讲究,词语常常具有言外之意,若用英文翻译,恐怕有时候难以用极为精准的词语表达。除了词语的精深艰涩,作品本身的文化意蕴,中国味道也十分浓厚,从穿着服饰到食物菜品都具备明显的地域特色。因此翻译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这种文化印记。

不同的语言表意习惯不一致,不同的作品创作时代和创作意图也不同,就算是同一作者的作品有时也可能前后思想不一,这些不同都是翻译需要面对的问题,尤其是在跨文化语境下更是如此。那么如此复杂的翻译过程是否无章可循?下文仅提供一些在跨文化视角下进行翻译的理论技巧,这些理论技巧也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去证实。

二、跨文化视角下的翻译技巧

(一)文化补偿

文化补偿是翻译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翻译技巧,目的是为最大程度上的呈现出不同民族之间的特色,并且能让读者对翻译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共鸣。随着中西方交流的不断增多,许多西方特色的表达方式逐渐被我们熟悉和理解,例如普遍的“星巴克”、“卡拉OK”等,许多汉语中的词汇都是源于英语中的表达直译而来。同样的,许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在国外也有这样的表述,例如“jiaozi”、“taiji”等。文化交流是双向的,这种交流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反映。

在影视作品的翻译中,这种文化补偿技巧较为常见,经典影片《史密斯夫妇》中便有相关的例证。John 在遇见Jane后,被其深深吸引并且迅速坠入爱河,他在给自己的朋友描述Jane时使用了这样的词汇:“I'm in love.She's smart, sexy.She's uninhibited, spontaneous, complicated.She's the sweetest thing I've ever seen!”通过句子便可以感受John的兴高采烈和语无伦次,他一连用了很多歌形容词来形容心动的人,用对等的词来翻译这些词语,观众完全可以感受到他的激动之情。但是随之他的朋友却将她的生活实况告诉了他,他希望他们在结婚之前至少有一段共同的生活和稳定的感情,他认为只有长久的生活才能真正体现出两个人到底是否相爱和合适。他说:“I knew Gladys for two and a half years before I asked her to marry me.You have to have a foundation of friendship, brother.The other stuff fades.”在这一句话中, 涉及西方文化意象的句子是“The other stuff fades”,这句话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理解困难,观众可能不甚了解,这样可能会造成文化的缺失。这时候就需要文化补偿,将具有西方意味的词语翻译成带有汉语特色的表达,因此许多译者将其翻译成“审美疲劳”。“审美疲劳”这一词语在我国广为流传,并且为大众所知,将其带入中国语境,是一种理解非本土电影的有效方式。类似的翻译现象还有很多。尤其是涉及到他国的谚语或特有词语表达方式时,便十分需要译者在此国文化语境中找出一个基本对等的词来作为对照,这样不仅有利于读者了解,也增加了译文的可读性和价值,从而达到跨文化理解的目的。

(二)文化移植策略

文化移植是指将一种文化中的表述换成另一种文化中的表述, 这种移植是平等性的移植,也就是说两种文化背景中有同一类表达。这种移植的作用在于增强的原来作品的生动性和灵活性,以减少生僻和晦涩的翻译。例如,在电影《阿甘正传》中,当描述到珍妮和阿甘的感时,有这样一段表述:“From hat day on, we was always together.Jenny and I was like Peas and carrots…”在这一句中,有的将“Peas and carrots”直接翻译成“豌豆和胡萝卜”,在中国语境下,这并不是被大家熟知的词语,也没有这样的表述方式。实际上,这是形容珍妮和阿甘感情深厚的表达,如果在汉语中找出同样的词语来表达这种意思,则相当于“形影不离”、“不离不弃”,如此表达不仅能体现愿意,也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懂得欣赏其中的意味。

(三)视角转换

1、归化技巧

这里的归化技巧主要是针对视角转换而言,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特定的语言习惯,例如句式表达的先后顺序、人物与物的先后顺序等。翻译过程中为了避免沟通的障碍和理解的困难,有时候需要一定的转换。以下仅从两个角度对此进行说明:首先,词语间视角转换。不同的语言之间有一定的表意距离,因此,译者不能完全按照原文的詞语去进行翻译,应该有一定的转换。其次,句式之间进行视角转换。例如英文的表意习惯就和中文不一样,英文中的倒装结构需要转换句式再翻译,这里不仅要保持句子结构的完整,还要深入理解句子的产生环境和背景。

2、文化背景引申

文化背景的引申是对跨文化背景下翻译的一种较为常见的要求,这要求译者对他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如“The weakest goes to the wall”,汉语翻译成“优胜劣汰”,利用汉语中的成语精确表达了英文所传达的意思,这样的表达不仅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也便于理解英文中的原意。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所译作品有一定的理解消化,并同时进行灵活的延伸性翻译。

3、实现简繁互通

翻译本身是对作品的再创造,因此,这种再创造的作品便需要考虑读者的因素,读者作为作品意义传播的另一端,始终影响作品的传播效果。因此,应该及时对读者的反映进行关切和了解,只有从多种角度对翻译作品的效果进行了解,才能进一步反思目前的翻译状况,同时也在差异性中不断调整有争议的翻译内容,以期更大程度上的实现贴切的翻译。才能不断在反思调整翻译内容,才能更深层次的提升翻译策略。[2]所谓简繁互通,就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不断吸取意见,然后对翻译作品中的语言实现更加精炼的目标。读者在反映的过程中,体现出他们的需求,译者在了解读者的需求后,进行大众容易理解的翻译方式,使得翻译的作品成为大众较为容易接受的存在。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在尊重原文前提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变异,这种变异一定是可行的,而不是为了追求简单或通俗进行不对等的翻译。

三、余论

翻译技巧的练就本身需要长期的积淀,而在跨文化视角下进行翻译更是需要了解他国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不仅在本民族内传承下来,还要走向世界,而走向世界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它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其中,译者如何翻译中国作品,使中国特色的作品走向世界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点。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具备敏锐捕捉翻译作品的能力,以平等客观的心态对待他国文化,将原文的内涵用另一种语言呈现出来。因此,加强跨文化能力培养以及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这个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重点。完备的教学体系,缜密的课程构造,始终是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前提,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培养跨文化思维和视野始终是重点。

参考文献:

[1]方菁,郭继荣.跨文化视域下翻译行为影响要素体系及其作用路径分析[J].中国外语,2020,17(01):94-103.

[2]邬锦蕾.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1):178-180.

猜你喜欢
翻译技巧语言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语言是刀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提问的技巧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