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峰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考虑到小学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如果可以让阅读教学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切合实际情况对学生展开能力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充分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阅读的特点分析,了解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需求,并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开展数学阅读指导的方法,希望可以为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添砖加瓦。
一、数学阅读的特点
1.数学语言具有抽象性,需要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与小学其他学科不同,小学数学语言中包含很多术语和符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理解符号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数学原理分析探讨,才更利于充分地理解每一个术语和符号,并正确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因此,小学数学开展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知阅读材料的关联性,并组织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点分析,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从而在阅读思考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阅读引导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并探讨数学素材的内涵。
2.数学语言具有精准性,需要结合实际精准阅读。在数学语言中,每一个概念、术语、公式、定理和符号都有精准化的含义。如果仔细阅读会发现,数学素材中不会出现含糊不清或者存在异议的词语。在阅读数学素材的时候,对错非常明显,并不存在模棱两可的事情。因此,学生在阅读数学文字素材的时候,或者理解一个概念或符号的时候,一定要清晰地知道数学语言中每一个符号和概念的精确含义。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充分地理解素材中包含的全部要点。因此,阅读小学数学素材,不太适用浏览、概读、速读等情况,而是需要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对素材进行精准化阅读。通过这种模式,才更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知识的要点。因此,在阅读引导中,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精准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3.数学语言具有关联性,需要读写结合展开阅读。数学素材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公式、概念、定理等内容,这些内容虽然比较容易记忆,但是在阅读的时候,如果对这些概念理解不清晰,就会出现理解障碍。此外,部分教材在设计内容的时候,也会受到教材篇幅、排版美观、简约等要求的限制,经常会借助公式、定理等内容进行表达。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由于知识点内容的跨度比较大而无法充分地理解知识的内容的情况,甚至会对部分符号的含义产生误解。这时候,就需要借助纸笔等方式,通过读写结合的模式,实现语言的关联性。在边读边写中归纳出教学的要点,同时,结合回忆分析,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并借助解题格式、证明思想、知识结构图等内容,搭建知识点之间的桥梁,以便日后巩固学习之用。
二、开展数学阅读指导的方法
1.注重引导思考。俗话说:“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在数学阅读中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只是阅读了数学素材,但是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将不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当掌握知识点后,如果没有展开细致思考,就可能会影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如果在后续教学中,得不到进一步引导,将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结合阅读素材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建立边阅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以加深学生对逻辑性比较强的数学知识点的理解。
(1)依据教材引导思考。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才融入其中的,因此,具有非常高的含金量。在开展数学阅读指导的过程中,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定理、“你知道吗”模块以及教材中的習题等内容,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方案,从而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在阅读引导中,可以结合数学教材中的内容科学选材,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教材中读出不一样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在课堂导学阶段,为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性质,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通过阅读,请你们找出折线统计图的定义。通过阅读,你们认为折线统计图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呢?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得到了显著调动,并开始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阅读、主动思考。
(2)融入课外材料引导思考。数学知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并不是数学教材可以穷尽的。因此,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仅需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必要选择多元化的阅读素材,要求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拓宽视野。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积极探索。为平衡学生课后作业和阅读教学引导之间的关系,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应用题作为阅读素材,供学生阅读思考,从而实现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
例如,完成《圆》的基础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这部分知识点有关的探究性应用题。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也可以使用纯文字形式。通过鼓励学生研究应用题的内容,可以在充实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为学生展开阅读训练。之后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综合题目阅读,完成应用题中提出的问题。借助应用题引导,更利于促进学生结合阅读材料思考探讨。为验证学生阅读的效果,针对图像或者图表类的应用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读到的已知条件分析,并用语言的方式描述出来。在读思结合引导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2.培养阅读习惯。良好的习惯是确保阅读有效的基础,也是保证学生阅读数学素材效果的重要途径,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直击阅读素材的要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引导。在科学的引导中,提高学生的阅读习惯。考虑到小学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时候,需要结合以下方法进行指导。
(1)文字符号的精准化理解。小学数学阅读素材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概念、公式、法则、解题方法等,这些内容具有非常强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在阅读小学数学素材的时候,一定要字句斟酌、反复推敲,才更利于帮助学生逐渐清晰地认识到不同结论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准确地把握好结论的内涵。因此,在开展教学引导的时候,需要结合素材中的文字符号,帮助学生逐步弄清楚结论成立的条件,并准确把握好结论的深刻内涵。在主动推敲和分析中,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帮助学生领悟精准化理解的阅读方法。例如,在讲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的时候,需要针对本句话中的“同时”“相同的数”“零除外”等要点进行仔细推敲。在结合每一个字眼分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分数的性质。以“同时”为例,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如果去掉这两个字,这个定理还成立吗?然后组织学生一起分析验证。通过这种模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阅读中精准化理解文字含义的重要意义。
(2)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数学知识点并非独立存在的,而是可以在实践中融会贯通,逐渐达成某种一致状态的。一般情况下,教师需要结合阅读的基础知识分析,朝着更高的层次进行阅读,从而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从系统化的视角引导学生,适当穿插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在知识的融会贯通中,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的深刻含义。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时,可以将整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相关的素材整合到一起,然后要求学生先复习巩固整数加减法的素材,然后再结合相关的思路完成分数加减法的学习。在相互渗透中,更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逻辑性关系的认识,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障碍,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3.读写结合渗透。“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小学数学阅读中也同样适用。为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阅读素材的内容,尤其是逻辑性和抽象性比较强的数学素材,在阅读素材的时候,借助读写结合的方式渗透引导,将会对阅读效率的提升有积极的影响。在读写结合引导中,教师可以适当传授结合的方法,从而消除学生对阅读的抵触情绪,增强学生阅读素材时的良好状态。例如,在阅读引导初期阶段,可以通过划注引思的方式,在阅读中出现疑问的时候,可以先用“?”或者五角星等特殊符号标注,在通读素材之后再次阅读。如果还不是很清楚,则可以借助网络途径或者在辅导用书中搜集一些相关素材分析。在课后阅读引导中,可以采用读练结合的方式。在阅读素材下配有对应知识点的练习题。通过读练结合,组织学生将读到的重点、关键点标注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精准阅读能力。通过在读写结合的模式中渗透知识点,帮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的策略,并在进一步实践探索中懂得如何在读写结合阅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阅读引导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生成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数学素材的特征入手,针对性地融入多样化的途径引导学生,从而在不断实践中提升教学的效率,进一步探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继而为学生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