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任国富
柳江原本叫“柳姜”。据传镇子肇始于南宋,柳氏和姜氏移民而来,在川西南这块山清水秀的沃土上繁衍生息,发家致富,家业兴隆。雅水源远流长,自崇山峻岭中旖旎流淌出来,带着青山的体香,两水相夹形成独特的地貌。一水清平回澜,为杨村河,如明日;一水弯环抚抱,为花溪河,如弦月,由此又叫明月镇。茶马古道沿江而下,人马往来频繁,以路兴市,江头贸易日盛,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集镇。为了方便居民交易,柳家与姜家共襄义举,斥资兴场,拓荒劈土,筑台砌坝,捐建了贸易市场,是为柳江老街滥觞。在岁月的前行中人气集聚商气活跃财气,成为南茶马古道的重要关节点,带来了一方经济繁荣。人们便将明月镇改为柳姜场,以光其兴市惠民之德。由于市场临水,传为柳江。
流光的长河淹没着镇子的过往。柳家与姜家繁荣过若干春秋后渐渐隐入历史的深处,但却擦不掉芳华绝代的背影。十八世纪,曾居乐山的曾艺澄到柳江经商,见此地资源富饶,水通陆达,毅然择居于此,买田置产,在杨村河岸自行设计修建了中西合璧的曾氏家园。曾氏家园现存一进四院三戏台,占地约十八亩。整个建筑呈别具匠心的“寿”字布局。前临杨村河,门前是高大而古老的楠树。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楼台回廊,雕窗绮户,廊腰缦转,深入浅出,上转下折,花木掩映,有如梦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砖砌的拱劵门和墙体的缝隙里迸出了荆丛蔓簇的毛发,槛下的芝兰草卉任性地抒发出浅深不一的碧绿。随便站在一处眼前都是一幅美妙清幽的图画。院落古老原真,现已公布为国家级文物单位。不到曾氏家园等于没到柳江。日暮乡关何处是,就认柳江是故乡。曾家在柳江置产以后富甲一方,站稳了脚跟还扎下了根,最终长成了参天大树。“萧楼映日开诗酒,米舫横波驾画山。”柳江成全并成就了曾家的商业。先是贩运茶叶,继而发现此地林产丰富,又借助水运的便利贩运木材,精勤经营终到家财万贯,富比陶朱。时过境迁,在空空荡荡的宅院里缓慢穿行,总想从眼下宏富而质实的所在中寻找到那些繁华如梦的从前。曾家戏楼主台都是前端伸出来两边渐次收缩的,富有创意。前院的戏楼演给乡民看,中院的戏楼演给家人看,后院的演给家眷看,内外有别,层次不同,皆在教化。中院的戏楼前有一棵高大的荔枝树,据传是主人为庆祝结发妻子樱桃的生日所栽,现已人去物非,枝繁叶茂高过房顶,亭亭如盖,安静地怀想着曾经。
曾家的院子是融建筑园林为一体的,木架穿逗,比屋连苑。走廊、穿堂、回廊、明楼、胡梯、阶廊在参差有序的瓦檐下兜兜转转,相互通达,给人山重水复的悬念和柳暗花明的惊奇。正门、偏门、仪门、幺门、窄门随势而设,或上或下,或左右旁通,把各处分为若干单元而又连为整体,每一道门都曾封闭过一个掬水月在手的空间。楼上的房间前后开窗,向内院有窄窄的走道,设置几何图案的扶手。烟波江上,月明在天,每一扇窗都曾打开过春暖花开的眼帘。启窗可见青山绿水浮沉在又浓又淡的水墨里,对面是稀薄的人家瓦屋与茂林修竹耳鬓厮磨,下视河上是点点船帆不舍昼夜在游弋,有鹭鸟在水面上不离不弃的回旋,斜晖脉脉水悠悠,在某个无奈的时刻,总会让人涌起千帆过尽的恒久迷惘。向内可见院内黛青的坡瓦,天井的人影和檐下的花树,何其的静谧安祥。转角处为敞开的凉厅,有美人靠,在此品茗或者纳凉,清风徐来从身边缓缓流逝,举眼可见隔河的街场,河边的田野,不远处的隐隐青山。
“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柳江是水做的骨肉,一切都因为水分充足而呈现着青春的状态。硕大无棚的枫杨、楠树、梧桐的老干上染着斑斑驳驳的绿苔,堤坝的石坎和女儿墙上苔藓刺绣出青碧的图画。下到河岸,散落不少写生的学生,正在画板上记录着会心宜人的感悟。河水里有“人”字形和S形的跳墩子,河水吻舔着跳墩子轻吟浅唱,从跳墩子过河,好像也把脚伸到了水里边,柔弱的清风在耳边对白着造化的奥秘。移步换形,又上岸了。回视脚下,舟辑云集离合关情的老码头沉默着,正在回忆着青春的华年和相思的渡口。竹丛和古木庇护着沿岸窄窄的半边街,蒙蒙细雨刚歇下来不久,石板路湿退干上。身边是各样风情的民居,木架挑楼,向江依势而建,有吊脚楼,有明楼,也有望楼,一家挨着一家,身躯紧缩着,装饰古朴自然,不见一丝矫揉造作,开着茶楼、酒吧、饭店和小杂货。瓦楞上间或长着绿茵茵的藓丛,偶尔有青绿的藤蔓垂下好看的几缕刘海,或抱着柱子或轻拂着窗眼。横空的古树肆意伸张着劲健的长臂,小街容不下它魁梧的身躯,任它一直把手张扬到河水上,苔蕨为它的老干植上了绒软的体毛。游人如织,融化到眼前的美妙里,抢着自拍发微信分享旅途风景,在铺子里挑选可心的土产。写生的学生先入为主,成群结队挑占了有利的街头、水岸、露台或者甬道,侍弄着调色盘,画布上的色彩正在渐入佳境,心与手描,沉浸到山水中抵达审美的深处。
文旅融合的阳光洒满了柳江的大街小巷。振起的柳江焕发精神走进了春天里。笔者期待所有的古镇植根本土长成参天大树,也如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