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体成因及治理办法

2020-12-25 03:08马涛梁建博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12期
关键词:清淤底泥水体

马涛,梁建博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1 引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各个城市的人口规模在不断膨胀,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却发展滞后,导致大量的污水被排放到城市水体中,出现了严重的水体黑臭现象。水体一旦出现黑臭问题,不仅会给周围居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还会削弱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时刻威胁城市生态环境的和谐[1-2]。目前,针对黑臭水体的形成、修复等内容,我国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在提高水体自净化能力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很多本质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和解决,如底泥无法充分、完全处理等。因此,有必要针对黑臭水体具体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治理举措,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工程概况

某市城区东部景观河水体污染主要是因为污水未经过处理直排,同时还存在雨水径流的污染。不仅如此,由于没有稳定的水源,水的流动性、动力较为薄弱,所以导致该景观河水体出现黑臭的情况。为了有效改善该景观河水体黑臭的问题,有必要将对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方法展开分析研究。

3 关于黑臭水体的定义、分级

所谓黑臭水体,具体指的是纳污量超出了水环境污染物的容纳量,导致水体发黑、变臭。经过检测发现,黑臭水体的水质标准明显低于地表水水质标准,其溶解氧不足2.0mg/L。黑臭水体常见于城市建成区、城乡结合部等区域,这些区域普遍具有人口密度大、基础设置不完善、污染负荷强度大等特点[3]。根据黑臭程度可以将黑臭水体分为两个级别:轻度黑臭;重度黑臭。

对于城市黑臭水体的定义,还要强调两点:

①黑臭水体属于城市建成区,存在于居民生活的周围环境中;

②这种水体呈现的颜色以及发出的气味,会影响人的感官愉悦程度,判断这种水体主要以感官判断为主。目前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情况示意图

4 我国城市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

4.1 截污制度不够不完善

①污水收集管网的覆盖率较差,使得大量的城市污水未经过收集和处理后就排入到城市水体中,导致水体发黑发臭。另外,根据2016年的一次统计调查,我国管龄超过10a的排水管道长度占总排水管道长度的64.89%,因为日常维护工作开展的不够充分,部分管道发生破损,污水渗漏情况较为严重,加剧了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

②排水体制不够健全,目前,国内很多城市的污水管道和城市管道并没有分开,污水会随着雨水通道一同排入到水体中。

③雨污合流体制和雨污分流体制之间存在争议。雨污合流体制,因为截流效果较差,给污水处理厂带来了巨大的污水处理压力,如果降雨量增加,污水处理厂无法处理多余的水量,只能将其排放到水体中,给城市的水环境造成污染。雨污分流体制,初期雨水已经被污染,直接排入到水体中势必会给城市的水环境造成污染,另外,管网错接乱接较为普遍,污水管错接入到雨水管后污水也会直接排入水体,也会导致城市水体的污染。

4.2 底泥淤积,污染物不断释放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在底泥中不断的集聚,导致底泥受到污染。如果底泥吸附的污染物量达到饱和,会持续不间断地将污染物释放到水体中,水体受到扰动加剧了这种现象,造成水体污染更加严重。经过调查发现,我国各个城市内的水体中普遍存在大量的底泥,水体中底泥沉积量越多,水体出现黑臭问题的几率就越大。另外,放线菌、蓝藻类细菌等生物在底泥的表面不断繁殖,这些生物的生存也会产生有机物,加剧水体黑臭(见图2)。

图2 黑臭水体的成因

4.3 大量工程措施,降低水体自净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各个城市或多或少都存在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再加上近年来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增加、水资源调配不够合理等,给城市水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很多城市为了美化城市环境开始打造景观水体,人为将活水变为死水,甚至有些地段已经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削弱了水体的自净化能力,使得水体水质发生恶化,给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造成巨大的阻力。

4.4 监管不到位,影响城市水体景观

除了以上原因,水体周围环境监管不到位也是导致黑臭水体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数量较少,人们往往将生活垃圾直接倒至水体周边,给水体带来污染。地方监管工作不到位,有些企业私设暗管偷排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城市水生态环境带来影响。

5 治理措施

5.1 控源截污,避免污水直排入河

全面排查溯源,做好截污工作。为了提升该景观河污水的总收集水平,针对污水收集系统没有全覆盖的区域,建设并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全面检查、了解和掌握其他入河污染源情况,其中,污水进入水体环境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入河排污口。截止目前,很多城市已经开始推行“河长制”,该制度的提出和执行明显改善了城市水生态环境。所以,在治理该景观河污水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河长”的监管力量,从入河排污口开始,追根溯源,排查所有直排入河的污水,以此为基础优化和完善该景观河的污水收集管网,实现截污纳管的目的。

要想提高该景观河各类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必须加强对污水收集管网的维护,对于埋设时间久远的管网,通过检查掌握污水管淤堵和渗漏的情况,定期疏通、修补或改造,提高污水管收水和输水效率,增强污水处理系统去除污染物的能力,优化该景观河的水生态环境。控源截污的过程中应关闭原有排污口,及时处理堆放于水体附近的垃圾,同时敷设相应的截污管道,这样能够及时处理及收集初期雨水。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对该景观河雨水的利用及处理,运用初期雨水净化及控制技术、海绵城市开发技术等,对径流中所存在的污染物严格控制,降低治理压力。在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注意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合理确定排水体制。

5.2 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以保证该景观河行洪功能为基础,逐渐恢复河道内部的生态环境,恢复水体的自身净化能力。拆除不必要的闸坝,让水体流动起来,增加水体富氧几率;为了提高该景观河水体去除氮磷有机物的能力,适当种植浮水植物;定期观测水体,如果发现水体流动性变差、富氧能力较差时,可以设置人工增氧设施,提高水体内溶解氧的含量,防止有机物在缺氧的状态下产生氨、硫化氢等恶臭物质,加剧水体黑臭程度。

同时,也可以采取相应的修复技术自然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降低污染物破坏水体的几率。将利于土著微生物生长的药剂、具有较强降解功能的生物菌等投入到该景观河之中,加快水体内微生物的代谢、生长,以实现原位修复底泥的效果。或者利用根系植物自身较强的吸附、吸收功能,将水体中重金属、磷、氮等有毒物质吸附。治理该景观河黑臭水体时,可以优先选择抗逆性强、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的植物,主要的净化方式包含人工浮岛、生态浮床、水生物氧化塘、人工湿地等形式。如采用人工湿地的方式时,将泥土、煤渣、沙石等依照相应的比例配制成培土,并利用它完成对湿生类植物、水生类植物的栽种,以此模拟出相应的自然湿地系统。

5.3 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在开展水资源配置工作的过程中,发挥工业和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回用系统的作用。将改善城市水体和城市海绵体的建设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应用低影响的开发模式,提高该景观河水体的滞蓄和净化能力。在提升该景观河再生水利用效率时,需要综合考虑水质改善、防洪、灌溉以及排涝等因素,以不影响该景观河防洪排涝安全为基础,以改善水质为目标,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河流的流动状态。

5.4 环保清淤,减少内源污染

一般来说,通过控制外源因素改善水体黑臭问题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在治理该景观河黑臭水体时,应加大力度控制内源污染因素,缩短改善水体黑臭问题的时间,目前较为常见的控制方法为清淤。清淤疏浚的方法主要包含几种:

①环保清淤;

②排干水体的上覆水之后再清除底泥;

③利用机械抽取水体中的沉积物。针对淤泥厚度较小、河道宽度较窄的区域,可以在旱季分区、分段进行排水,然后利用机械开挖等方式清理河道内的淤泥;

④针对淤泥厚度较大、河道宽度较宽的区域,可以利用超声等技术清理。

需注意的是,在清淤疏浚过程中必须合理控制清淤深度,以避免过度清淤导致下层底泥受到影响,让原本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5.5 加强监管,保障治理成效

为了保障治理成效,必须加强日常监管。在开展具体监管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检查、定期摸排,严格禁止企业存在偷排漏排等情况。其次,加大力度控制好“散、乱、污”等问题,避免周围居民的生活垃圾排放入该景观河水体内。同时,在水体周围设立明显的标识牌,充分发挥公众举报监督的作用,对于违规操作的企业和居民适当采取警告或处罚措施。为了保证该景观河污水治理成效,建立“回头看”制度,保证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6 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是影响较为复杂的工作,政府主管部门首先应该制定符合城市发展的治理制度,严格执行,加强监督,全民参与,保证水体治理工作更加充分地开展,提高城市内部水生态环境的质量,保障人们用水安全。

猜你喜欢
清淤底泥水体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基于钙镁盐的底泥高效脱水固化方案
关于新型底泥渗水砖可能性和实用性的探究
市政道路软基清淤回填施工技术实践与探讨
河道疏浚底泥堆土镉污染修复技术分析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复合修复技术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应用评价
黑臭及劣Ⅴ类水体底泥环保清淤与二次污染控制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