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考验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①

2020-12-25 00:30唐曦瀛黄静芳孙中文易丽娴王利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0年20期
关键词:免疫学病原思政

唐曦瀛 黄静芳 孙中文 易丽娴 王利明 潘 红 孙 静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苏州215009)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笼罩荆楚大地,并蔓延全国。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的号召下,全国各高等院校利用各自优势开展在线教学。截至5月8日,全国1 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讲授107万门课程,合计1 226万门次课程,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 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2]。我院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线上理论教学,在学生返校后,进行线上理论结合线下实训教学,形成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讲解临床常见细菌、病毒、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机体免疫之间相互作用,解释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医院感染与防控,为后期学习临床护理提供基础理论、基本依据。课程在2018年《关于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导下,坚持“人民医疗为人民”为课程思政主线开展教学探索。

1 疫情下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及存在问题

1.1疫情推动教学模式改变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的理解运用、交流批判过程由线下教学改变为线上教学(图1)。 如何进一步紧凑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有效开展多种教学活动,贯通知识、理解运用、批判交流与联结创作全过程,疫情下提出的全新教学思考。

1.2学习主体地位认识不足呼唤“灵性”教学 在线上教学两周后的调查反馈中,学生认为新教学模式增加了与同学、老师的距离感,考验自身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同时赞赏线上资源丰富,超越课堂的呈现水平,线上学习能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与学习进程。学生的优劣评价主要来自于新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和自由度。一方面满足了大学生对知识多面性的需求,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叩响了新问题:为什么学?什么是学?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用?怎么用?这些问题超越了学生的思考高度而深深埋藏在思考深处得不到解答。帕尔默将教学工作比喻为“牧羊犬”任务,将学生比喻为“羊群”,教学就是要给羊群自由吃草的空间,用一些手段让羊群自己喂饱自己,把走失的羊带回来,把羊群保护起来,并可以带领羊群转移到下一个放牧场[3]。在强调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做好教学引导、组织、评价、竞争工作,强化教学主导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灵性”[4],将线上教学上升为“与人的学习”而不是“对着机器的学习”。并充盈着人的精神情感体验,从而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学积极经验[5]。

1.3“跟进时事守好渠,科学思维强筋骨”课程思政教育迫在眉睫 “课程思政”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是完善“三全育人”的重要方面[6]。“课程思政”覆盖面广、是隐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段渠”[7]。在育人理念上,着力实现“需求侧”和“供给侧”协同联动。着眼学生“关心什么”,增强以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的解疑释惑能力[8]。伴随疫情发生、发展、控制,各类与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相关的时事不断涌现,为教学提供了新鲜、感动的思政元素。在坚持与时俱进的同时,葆有奋斗精神、秉承科学思维,是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的重要遵循[9]。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是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以课程内容为载体,强化科学思维培养是课程思政的抓手也是方法目标。

图1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过程与疫情下教学模式改变Fig.1 Teaching process of pathogenic biology and immunology and the change of teaching mode under epidemic situation

1.4尊重线上学习行为数据,发挥主体地位开展互动评价趋势 线上教学占比增加决定了评价依据主要来自于线上学习行为数据。课程平台记录学生学习数据。一部分数据是绝对评价,如学习频率、时长,打卡率、作业、测试与考试中的客观题等;另一部分数据是相对评价。绝对评价由平台系统记录,及时、客观;而相对评价有一定的主观性。做好相对评价,确定“基准”是个关键。借助在线教学技术实时、公开等特点,实现同伴互评不仅可以让学生认可“基准”,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提升,内部动机上升而外部动机减退[10]。注重同伴互评开展策略,完善同伴互评活动,适当引入教师参与评价的活动,一方面通过对作业的互评,学生能对作业及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思想的碰撞、融合与创造的机会,产生深度理解,指向深度学习[11]。

2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实施建议

坚持以“人民医疗为人民”的课程思政主线为“骨”,挖掘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健康宣教等一系列健康服务中的课程价值为“肉”,以“互联网+”教学技术为“筋”,尊重学习行为数据“以学评学”为“脉”,打好疫情下创新教学模式组合拳。

2.1以“人民医疗为人民”的课程思政主线为“骨” 骨,肉之覈也[12],是指肌肉所依附的坚硬组织,也是其他组织依附的基础。在课程建设中,骨是核心内容,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课程从护理专业角度出发,围绕“人民医疗为人民”课程思政建设,设计了“知己”、“知彼”、“百战”三个阶段(表1)。

“知己”、“知彼”、“百战”三阶段的设计思路遵循疾病发生、发展、控制规律,将课程内容与病原体研究、传染病非特异性防控、预防与治疗研究等各类新闻时事、科学报告相结合。“知己”即认识自己,解决“为什么学”、“什么是学”,从及关于学习目标、学习本质的问题;“知彼”即认识病原体,科学认识传染病防治,强调学习方法,解决“学什么”、“怎么学”问题;“百战”即免疫运用,解决“有什么用”、“怎么用”问题。三阶段内容螺旋式渐进,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和奋发搏击精神,昭然“人民医疗为人民”的职业理想。

2.2跟进实事挖掘课程价值为“肉” 肉,胾肉[12]。

表1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与实施

本意为可以食用的禽兽的肉。课程建设中“肉”即为以飨学生课程内容。根据课程标准描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对接护理岗位需求,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健康宣教等健康服务全过程中提炼课程价值,录制教学视频、制作微课,甄选国内外新知识、新技术网络资源,拓展学习广度和高度。课程资源时长较短,颗粒度小,于学习者而言,学习资源的碎片化处理是分散式合作学习在资源分割上的关键要求[13];于教师而言,不仅能实现课程设计的“乐高式”拼接,而且便于资源更新与实现个性化教学。

2.3“互联网+”为教与学之“筋” 筋,肉之力也[12]。有了筋,肉就有力。课程教学平台提供多种教学技术,比如,“分享位置签到”具化空间位置,降低“一个人在学习”的感觉。“群聊与私聊”随时拍摄、语音、直播等形式与多人或个人进行具象沟通。“主题讨论”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者各抒己见并互评互动。“直播”拍摄周围环境、细节动作,参与者可异地观看并通过弹幕交流。“PBL”记录小组活动与学习成果,参与者对二者进行互评。此外,微信“小打卡”设置了70天闯关复习,夯实基础知识并养成复习习惯。

教学媒体通过被动地表征知识,进而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并走向人性化的发展趋向[14]。引导学生使用课程平台各种功能,比如发起讨论、群聊等,普遍使用思维导图、PPT、录屏、视频剪辑软件,让学生更替纸笔学习方式,自动化“互联网+”学习方式。

2.4“以学评学”的互动评价为“脉” 脉,或从肉[12]。本意指人体中的血管,连通各组织器官,其作用是供给营养,带走废物,促进各组织器官工作。适用于线上教学的学习评价是“以学评学”,即学习者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状态,如学习行为的针对性、能动性、多样性和选择性[15]。在评价原则的基础上遵循目标的具体性与包容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16]。微课“小T说”学习任务为课前导入,具化学习内容、要求、学法,是学习行为和互评的准绳。对学习行为进行即时评价,评价者包括同组成员、班级内同伴、平行班级同伴等。使用教学平台的“统计”实现学习个体的纵向评价和学习群体的横向评价。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实施互动评价,使教学可掌控、可改进,学习有竞争、有交流,从而促进教与学双向成长。

2.5打一套创新教学组合拳 创新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技术承载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环扣教学内容,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中,四者协同共进。项目“免疫学应用”主讲免疫学预防、免疫学诊断、免疫学治疗。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区别掌握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及常用生物制剂应用;知道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类型、检测结果;了解免疫学治疗。过程与方法目标为熟练使用各类学习软件;培养辩证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弘扬“四个自信”和奋发搏击精神;强化“为人民医疗”的奉献精神。课前,“小T”说学习任务引导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作业强调学习重点。微信“小打卡”增强知识识记质量。群聊与私聊解答疑问并收集学习反馈。课上分享位置签到增强群体意识,并进行教学监控。主题讨论由教师发起,学生参与,围绕“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进行区别理解,结合科学报告及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19版)区分两种制剂的临床用途。强化辩证思维,感受我国医学医疗事业的日新月异,增强当代医护人的荣誉感与历史责任。安排小组代表实验室直播ABO血型测定、RF因子测定,其他成员线上观看并弹幕参与,观看ELISA等检测条件与实验结果。建立“护”“检”沟通基础,课后绘制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宿舍内进行尿HCG检测操作,进一步走近免疫学检验,提高女生自我保护意识。PBL引导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从新冠疫苗、中和性抗体研发报道中进行新冠肺炎的预防与治疗宣教,升华“为人民医疗”奉献精神(图2)。

图2 项目免疫学应用的教学实施Fig.2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immunologyapplication

3 上述教学方案的实施应用结果与反馈

课程开展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后,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统计显示,学习高峰与授课频次(1次/周)吻合(图3);人均登录平台次数为12.4次/周(图4),非授课日也有平稳登录量,创新教学模式落实了课前预习与课后拓展。学生讨论积极有效、小组活动协作互动,讨论内容(图5)、思维导图(图6、图7)、自拍视频(图8)等作品较以往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作品有明显的创新性、批判性和健康宣教功能。学生在互联网上获取知识、整理汇报、互评交流、创造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更普遍与熟练。本学期学生学习成绩及格率为99.07%,优良率为20.41%,前一年的及格率为91.49%,优良率为10.20%有了一定的提升。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线上课程获学院2020年防疫期间“优秀线上课程”称号。由于疫情,所有平行班级均使用创新教学模式,未能设置对照组。教学模式中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实效性、学生的深度学习程度、“互联网+”技术提高学习效率等未能有平行对比数据。

图3 某班级学生学习频次Fig.3 Study frequency of students in a class

图4 某学生学习频次Fig.4 Study frequency of a studen

图5 学生课上主题讨论Fig.5 Topic discussion in class

图6 学生自制“固有免疫系统”思维导图Fig.6 Self made mind map of "innate immune system"

图7 学生自制“消毒剂大战病原体”思维导图Fig.7 Self made mind map of "disinfectant vs. pathogen"

图8 学生自拍尿HCG检测视频Fig.8 Video of Urine HCG detection taken by students

4 结论

疫情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实施采用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较之以往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和作品反映出在学习广度与深度上都有提高,“互联网+”学习方式已成为主流。创新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思考、分析、表达、协作能力养成,达成组间、班间信息交流与评价,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实现深度学习。

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环境催化创新教学模式精进不休。对教师而言,新模式不仅形成借助“互联网+”教学技术激发学习主体功能的教学方案,而且提升了“互联网+”教学技术与“以学促学”评价的实施技巧,为促进深度学习提供了教学参考。对学生而言,拓展了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互联网+”学习方式代替“纸笔”学习方式加快知识结构构建,为下届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借鉴与传承基础。

猜你喜欢
免疫学病原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