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雪 陈 劲
(1. 广东省广州市华商外语实验学校,广东 广州 511300;2. 广东省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广东 湛江 524033)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学生的集中学习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普遍开展了线上教学。同时,各地教育部门发出中小学线上教学的通知,明确各校结合线上教学和居家学习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教学应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之中。初中生在对生活现象观察的基础上,要逐渐认识物质基本运动形式和规律,教师应当关注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上物理教学面临集中教学受限、课堂时间缩短、师生互动缺乏、实验器材匮乏等诸多现实问题,但同时具备线上教学形式生动、实验展示直观、家庭实验便于开展等显著优点,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物理实验教学重构具有现实意义。
线上教学的模式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之后,伴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已经在高校、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从国外最早的可汗学院等,到国内创办较早的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等,再到近期热门的腾讯课堂、钉钉、粤课堂、学而思网校、新东方在线等,各种平台的定位都越来越精准,性能逐渐稳定,功能也在不断完善。特别是当前中小学教学应用较多的腾讯课堂、钉钉,较好地实现了学习指导、作业批阅、学情分析、答疑辅导等功能。在线上教学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通常可采用录播、直播、线上交互等方式,其特点如表1所示。
表1
“密度”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的重要内容,[2]是“质量”之后引入的新物理量,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重点内容之一。密度知识既是质量知识的深化,又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液体压强、浮力等学习的前提。[3]
结合当前线上教学、居家学习的特点,融合录播、直播、线上交互、模拟实验等教学方式,笔者选择腾讯课堂作为线上教学平台,按照内容导入、概念形成、实验操作、思维拓展四个步骤,进行物理实验教学重构(图1)。
图1
3.1 内容导入
对初中生来说,密度是较为抽象的物理概念,在教学中需要突破学生感性认识缺乏这个难点,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建构密度概念。[4]结合居家学习实际,可采用生活视频播放和家庭简易实验的方式进行内容导入。
(1) 课前视频引入,让学生初步体验密度概念
在“质量”的内容学习完成之后,通过教学平台在网上发布“鸡尾酒的分层”等小视频,作为“密度”的内容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利用家庭简易实验,让学生体会“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布置家庭简易实验作业,安排学生将实验拍摄成小视频上传到班级群,作为下一步教师线上讲解的素材。学生在家就地取材完成实验,教师提出参考性实验建议,鼓励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并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3)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比较同一物体(液体)质量与体积之比的关系
实验器材有:秤(可选择天平、电子秤、弹簧秤等)、带刻度的容器(药瓶自带的小量杯、注射器、奶瓶、带刻度的分酒器等)、水,测定水的质量和体积,填写表2。
(4)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体(固体)质量与体积之比
实验器材采用秤(天平、电子秤、弹簧秤等)、苹果、土豆、萝卜(或其他水果蔬菜)、刻度尺等,测定相关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填写表3。
表2
表3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在家时间少、学习压力大,家庭实验很难得到真正开展,在居家学习期间便于学生开展随手取材的家庭物理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从切身的体验出发去学习物理,通过“眼见为实”的直观形象,拉近物理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带着“成就感”进入密度的学习。[5]
通过同种物质和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运用比值定义法建构密度概念。
结合学生实验展示和教师线上直播,得出密度的定义。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将效果较好的学生家庭实验视频进行线上播放,在吸引学生认真观察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完成家庭实验,主动思考、发现问题。通过前述针对性很强的家庭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对表格观察分析得出结论:(1) 对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得出密度的定义;(2) 对于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表明密度是物质本身的性质。
针对密度测量进行实验教学,指导学生用量筒来测量体积、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结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1) 测定不规则固体和盐水的密度
将家庭实验拓展至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测量,布置学生完成土豆(或其他蔬菜水果)和自制盐水的密度测量,记录实验数据、拍摄视频上传。
(2) 学生实验展示与教师线上直播相结合,探讨测量固体、液体密度的方法
图2
通过视频播放,展示不同学生的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如排水、排沙等)、液体质量的测量方法(图2)。通过线上直播,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引导学生注意对实验结果进行论证及误差分析,总结测定固体、液体密度的最优方案。
(3) 学生线上测试和教师在线答疑
结合教学进度进行随堂知识小测试,活跃课堂氛围,实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直播的“评论”“弹幕”等功能,针对学生容易混淆、出错较多的知识点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提问进行在线答疑,并结合“作业发布和展示”“作业点评”“回复留言”等方式进行针对性答疑,最后通过直播进行教学小结。
老师布置测量冰糖密度、人体密度作为课后家庭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人不能放进量筒”这个问题,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后上传至班级群,完成密度教学工作。
在完成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安排适当的课后拓展,使学生在理解“密度”定义的前提下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线上教学虽然面临集中学习困难、不便于师生近距离互动,但是通过课程重构,可充分发挥线上教学和居家学习的优点,采用新颖多样的形式,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探究性家庭实验,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保证实验教学的效果。
在常规的物理实验教学中,不少学生不能近距离观察演示实验、上台操作实验,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时也较难得到教师的个别辅导。通过物理实验教学重构,采用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使其可以近距离、多角度、反复观察实验的细节,增加动手机会,有效提高实验能力。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家庭实验相结合,并辅以典型学生实验的视频展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探究式学习的氛围。
通过家庭实验的引入,生活中简单的液体、固体体积和质量的测量,让学生将生活作为物理学习的起点;在概念学习、规范的实验操作之后,进行实验拓展,则进一步将物理的学习回归到社会生活的实际。通过线上视频学习、直播教学和家庭实验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为教学服务,变劣势为优势,达成教学目标。
针对特殊的教学环境,将物理教学聚焦于实验、融合于生活,通过直播、录播教学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线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