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455000)高敬花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52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2018年3月~2019年2月),依照入院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6)。观察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31~47岁,平均年龄(39.48±3.36)岁;对照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32~48岁,平均年龄(40.24±3.23)岁;两组基线资料(病情程度、性别、年龄)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均确认符合《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1];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肾、肺等器官性疾病;合并细菌所致耳聋、病毒性耳聋;合并意识不清、认知障碍。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耳科护理,包括心理干预、常规复诊、康复锻炼、饮食及用药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我管理教育模式。①自我管理教育:发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HAMA、HAMD评分 干预前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17.69±3.94)、HAMD(18.15±4.24)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1.57±4.38)、(22.49±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SF-36评分 干预前观察组SF-36评分为(67.58±6.42)分,对照组SF-36评分为(68.14±5.97)分;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为(89.79±4.64)分,对照组SF-36评分为(80.25±5.38)分。干预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放耳聋治疗、自我管理知识手册,由专业医护人员以幻灯片、小册子、视频等方式讲述耳聋治疗效果与自我管理的联系,如“如何保护听力”、“如何面对疾病”、“保持什么样的心理”等,尽量避免语言讲解,30min/次,2次/周,促使患者了解自我教育的含义。②制定健康目标计划:告知患者治疗的目的、步骤及方法,指导每天记录饮食、活动、用药等情况,增强自我管理能力。③病友互助:鼓励病人之间加强交流,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并邀请自我管理能力较强者讲解成功的心得,帮助增强治疗信心,提高自我控制力。
1.4 观察指标 ①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HAMA分值0~56分,分值越高,焦虑情绪越重;HAMD分值0~68分,分值越高,抑郁情绪越重。②采用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好。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我国多数突发性耳聋患者对耳聋知识认知缺乏,负性情绪较重,生存质量较低,故予以患者科学护理干预,帮助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减轻心理负担,提升生存质量十分重要。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应激性疾病,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听力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自我管理教育模式通过病友互助干预,可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此外病友分享成功经验,可帮助消除疑虑,缓解焦虑、抑郁状态,增加治疗信心,提升自我控制力[2]。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可帮助患者了解自我管理对疾病的影响,促使其纠正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自觉学习、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此外,制定健康目标计划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提高治疗、护理效果,改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采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可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