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红明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湖北 天门)
世界卫生组织2003 年提出,新发传染病是指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导致的传染病,以及引起区域性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自2019 年12 月份以来,湖北武汉等地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短时间内在全国蔓延,给全国百姓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通常是以发热、干咳为主,部分表现为腹泻、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多数患者1 周后恢复,体质较差及老年患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及酸中毒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我院作为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收治的定点医院,发热门诊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的首要关口。保证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对疾病防治以及增强医务人员信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疫情爆发初期,我院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现将我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采取的防护措施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2020 年 2 月 5 日至 2020 年 2 月 12 日门诊上班医务人员24 名,年龄(28.9±6.90)岁。其中主任医师1人,占4.2%,副主任医师2 人,占8.3%,主治医师3 人,占12.5%,住院医师4 人,占25%;副主任护师1 人,占4.2%,主管护师2 人,占8.3%,护师2 人,占8.3%,护士占 7 人,占 29.2%;男 9 人,占 37.5%,女 15 人,占62.5%。24 名医院人员分为 6 组。2020 年 2 月 5 日至2020 年2 月12 日发热门诊就诊患者人数总共1427 人,初步筛查发热病人337 人,可能感染新型肺炎病人121人,其中包括危重症患者3 人,重症患者10 人,疑似患者108 人。无门诊医务人员感染。
我院门诊(发热门诊除外)均停诊,病房除某些科室除外(如重症医学科),均已停诊,所有医务人员统一听从医院安排,调往发热门诊或者感染科支援。
所有前往发热门诊支援医务人员岗前3 天进行岗前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手卫生,手套、口罩及帽子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穿脱流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基本知识,临床上常用抗病毒药物,对每个医务人员进行考核,确保每个医务人员能够正确穿脱防护服,所有医务人员上班均要求提前半小时到岗进行穿防护服准备,门诊导诊处配备1 台对讲机,门诊护士配备1 台手机,门诊医生各配备1 台手机(共2 台)。
24 名医务人员分为6 组,实行每4 小时进行轮换,即 上 班 时 间 为 0 点 -4 点,4 点 -8 点,8 点 -12 点,12点 -16 点,16 点 -20 点,20 点 -24 点,其中 12 点至 24点要求2 名医生2 名护士上岗,0 点-12 点要求1 名医生1 名护士上岗;每1 周门诊所有医务人员进行轮换。
门诊所有区域每天进行三次消毒,门诊前方临时搭建帐篷,供就诊人员休息,同时安排电暖器、热水及面包,供就诊人员服用,要求所有就诊患者佩戴口罩。对于部分身体条件欠佳及行走不便的患者,门诊处备有轮椅及推车。
门诊护士负责维护门诊秩序,要求每位患者间隔至少1 米,做到一医一患一诊室,对每位就诊患者测量体温,详细记录住院患者信息,包括:名字、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详细到村组、职业、身份证号码、有无武汉接触史、发病时间、有无发热、有无干咳、检查结果、家属有无感染、诊断及处理。我院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指南(第三版)》,根据病情情况,将安排住院患者分为重症、危重症及疑似三类。
危重症:出现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出现休克等。
重症: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困难;肺部影像学显示多叶病变;合并气胸等。
疑似:轻微症状,有武汉流行病学接触史,胸部CT显示单侧局灶性病变等情况。
危重症患者立即入住重症监护室,重症及疑似患者由护士通过对讲机及手机与上级领导沟通,统一时间专车接送统一住院,涉及医疗纠纷及医闹患者统一联系保安处理。
门诊医生主要通过询问患者基本情况,病史,阅读胸部CT 进行诊断,因门诊医师不固定,故安排呼吸科专业医师通过微信群远程指导(保证24 小时值班在线),将每一位就诊患者的影像资料及基本信息通过手机微信群与呼吸科专业医师沟通及指导,由专业呼吸科医师安排是否住院以及药物治疗。
所有门诊上岗的医务人员,医院发放中药及抗病毒药物,予以服用。
1 周上岗结束后,门诊行胸部CT 检查有无感染病灶,值班结束后医务人员在家(单人单间)或酒店自行隔离2 周后听从医院统一安排。
2020 年 2 月 5 日至 2020 年 2 月 12 日发热门诊就诊患者人数总共1427 人,初步筛查发热病人337 人,可能感染新型肺炎病人121 人,其中包括危重症患者3人,重症患者10 人,疑似患者108 人。24 名医务人员发热门诊上班后,行胸部CT 检查均未发现肺部感染性病变,无医务人员感染新型肺炎。
冠状病毒Coronaviruses ,CoV)是一种含有包膜的RNA 病毒,能够感染多种宿主,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目前已知6 种人冠状病毒,感染人的冠状病毒分为低致病性和高致病性,主要引起呼吸道和肠道感染[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对所有人群均表现易感[3],已纳入我国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及流行应当首要筛查可疑传染源,其次阻断其传播途径,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易感人群加以保护,这样才能够阻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源主要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患者以及处于潜伏期无症状的人群,发热门诊医务人员所做的工作就是要对发热患者起着分流、筛选以及诊断,发热门诊部分患者因体温升高,存在抵抗力低下,更容易感染形成重症肺炎,故强调发热门诊的医疗安全。若缺乏有力的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那么发热门诊将会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集中地。本院采取的措施为采用单向通道,即“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患者及家属进入门诊大门时,要求佩戴口罩,由护理人员通过非接触体温仪测量体温,详细填写病例资料,专门建立临时休息区供就诊人员休息,建立专门通道运送发热患者就诊,发热门诊医师4 小时进行轮换,避免交叉感染,同时门诊医师通过手机微信群与上级医师进行沟通,发送影像资料,确保医疗质量安全,以及达到门诊工作的同质化管理[4]。最后确定住院的患者,由护士通过手机及对讲机联系领导,安排住院,由专门人员接送患者住院。明确门诊医师及门诊护士的任务,落实完善的规章制度,通过岗前培训懂得自己的使命,这样才能将发热门诊交叉感染控制最低,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医务人员感染的可能性[5]。
本次研究中无医务人员感染新型肺炎,与领导对于疾病的重视以及医务人员严格遵守规则制度密不可分。笔者以为发热门诊能够保证医务人员零感染,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①岗前培训对于减少医务人员感染及其重要,上岗前的培训一方面能够加深无菌操作的观念,同时另一方面增强医务人员信心,岗前培训能够让医务人员更好的适应工作[6]。岗前培训确保每一位医务人员都能顺利通过,确保每一位医务人员能够合格的穿脱防护服[7],这都是确保零感染的基础。②缩短工作时间也是极其重要的。发热门诊全天24 小时均确保医务人员在岗,考虑门诊工作的危险性以及防护服的使用时间,全天安排12 医生及12 名护士倒班,每班工作4 小时,减少工作时间是降低感染发生的保证。③安排住宿进行隔离。每轮上岗完的医务人员均有医院统一安排住处进行隔离,做到单人单间,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④重视门诊器械及环境消毒。邸维玲[8]报道门诊交叉感染可能与空气污染及操作规范有关。我院对门诊所使用的医疗器械严格消毒,门诊大厅等处每日进行三次消毒,同时我院采取手机微信群形式,对疑似肺炎患者通过微信群语音形式请专科医师会诊,最大限度避免接触,减少交叉感染发生。⑤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减少医务人员恐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的传染病,让更多的人群了解其发病机制、传播途径,减少恐慌心理。
发热门诊是诊断新型肺炎的重要窗口,保证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是减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重要措施。目前正是防治疫情的关键时刻,需要全院动员,上下一心,合理安排临床工作,同时注意患者及医务人员心理疏导,加强人文关怀[9],提高门诊人员能力,才能科学有效的控制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