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广东 深圳)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期间其免疫力能力会大大降低,在后期阶段其营养状况也并不乐观,主要会出现营养不良、身体虚弱、活动能力减弱等现象,从而将会造成肿瘤患者的伤口增多,例如压疮、烫伤、皮肤溃烂、窦道等,并且该种类型的伤口通常情况下难以正常痊愈,因此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病痛折磨以及较大的医疗花销。肿瘤患者产生的伤口较难痊愈,也被称为难愈性伤口,该类伤口即使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之后仍然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在期望时间内有效愈合,有些甚至会逐渐加重伤口病症并转变成其它病状,如慢性溃疡、伤口多重耐药菌感染、皮下脂肪液化等。一般情况下,临床专家学者将经过6-8 周治疗的尚未痊愈的伤口创面称为慢性难愈性伤口创面,而比这更久才愈合的伤口称为难愈性伤口。
研究指出,年龄大的人群其组织细胞再生能力明显降低,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其相应的细胞生长周期、增殖周期与年龄小的相比显著增长,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自身的细胞再生能力更是大大减弱。与此同时,老年人还存在免疫调节能力降低、血管老化等问题,导致老年肿瘤患者的伤口难以在一定的时间内高效愈合。
营养状况对于身体健康情况有着显著的影响。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各种营养素的支持,只有充分摄入并吸收营养,才能保证身体机能、生理功能、组织修复能力等处于正常状态。人体最重要的六大营养因素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若是其中任何一项因素出现异常情况都将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坏。同样的,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其营养不能得到及时的补给也能够大大降低其伤口愈合效率,从而出现难以愈合的情况。
肿瘤患者为有效的减轻病症通常会采用化疗药物实施化学治疗。但在术后化疗时因多种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炎症,极有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进一步的伤害,在这期间使用化疗药物将会大大降低中性粒细胞数量,从而致使炎症期延长,减慢伤口愈合速度。除此之外,抗肿瘤药物也会对血管产生抑制,主要是因为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分解了血管中的纤维蛋白陈兆亮,使得血管功能出现异常,如扩张速度减缓或者不扩张,进而延长炎症期。
癌细胞的不断滋生及扩散会逐渐破坏患者免疫系统,降低其免疫能力,使得患者在本身恶性肿瘤的影响下会面临着其他病毒的威胁[5]。
除常规化疗治疗外,也会依据实际情况采用放射治疗的方法,在进行放射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辐射,这会导致患者微血管基膜明显的出现降解现象,并且还会大大增加其血管通透性,使患者体内的血浆成分不完善,甚至有可能形成血栓。若是长时间接受放射治疗,不仅仅会严重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还会加强对血管的损坏,使患者产生缺血、缺氧的状况。除此之外,患者在长期放疗后,其白细胞数量也会比正常数值少,这一系列的情况极其容易致使伤口受到感染,阻碍患者的恢复。
从某种角度来说,伤口属于应激源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肿瘤患者会对其存在不同的看法,若是过度在意伤口的愈合效果有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会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心理,并促使人体分泌较多的儿茶酚胺、白介素等,这些物质会致使微血管的收缩加重,从而导致局部伤口的供氧量、供血量大大降低。
伤口状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首先,若对创面较大的伤口实施常规护理,将不能有效的促使伤口快速愈合。在此类情况下,采用点状植皮的方法可以解决部分问题,有助于伤口加快愈合速度。其次,患者伤口存在较多的异物杂质也会对愈合效果有着严重的消极影响,会阻碍新生肉芽的生长[4]。再次,伤口创面分泌物较少、渗液量分布不均或者是过大都将会影响伤口的正常愈合,同样的若是伤口过于干燥,肉芽组织并不能拥有有利的环境生长,在此条件下,上皮组织也不能得以健康生长,进一步影响伤口的愈合效率。最后,相关医护人员在清理伤口的过程中,未合理采用清创方式、敷料、药物等,也会致使伤口愈合效果不良。
一般情况下,相关专家认为当每克组织中含菌量超过标准数额时就意味着其伤口出现感染的现象,这一因素将会对伤口的愈合造成恶劣的影响,部分人员认为其是影响伤口愈合最关键的因素。若是出现感染现象,其相应区域中的中性粒细胞在消灭细菌后,会释放大量的蛋白酶、氧自由基,这两者会对组织造成严重的破坏,并且还将导致渗出物数量显著增加,伤口局部张力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最终延长伤口的愈合时间。
在以往治疗肿瘤患者的难愈性伤口过程中,相关人员往往会采用干性治疗方法,可以使创面充分的接触到高氧环境,抑制厌氧菌的生长,同时为创面组织提供大量的氧气,使细胞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生化反应。保持干燥的环境有利于患者伤口尽快结痂[3]。但是采用干性疗法也具有较大的缺陷,首先患者伤口所处的愈合环境存在缺陷,并且其极易致使伤口脱水而形成结痂,这种结痂产生的方式将会使患者感到较剧烈的疼痛。其次,干性疗法容易导致患者创面上不具备原有的生物活性,愈合速度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的阻碍。再次,相关护理人员在进行换药、敷料的过程中,会发现原本的敷料与伤口存在黏连现象,更换操作中易破坏伤口愈合效果。最后,采用该种措施,伤口表面与外界环境并没有阻隔,因此会大大增加患者伤口出现感染。
湿性疗法主要是通过应用敷料以及药液将患者伤口保持处于一个相对湿润的环境,其能够促使伤口在此环境中较为快速的愈合,这一环节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敷料用药的成分,通常情况下其主要含有水凝胶、泡沫类、藻酸盐等,这些成分对于治疗肿瘤患者的伤口具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可以有效的治疗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出现的坏死皮瓣伤口,从而大大降低患者因此而承受的痛苦程度。除此之外,湿性疗法对于治疗肿瘤患者的压疮也有明显的帮助,可以极大的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愈合效率得到提升[2]。
现阶段,封闭负压吸引治疗方式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其可以有效的促使肿瘤患者的难愈性伤口加速愈合,是一种新型的愈合方法。在临床治疗上对肿瘤患者的难愈性伤口应用封闭负压吸引治疗方法,不仅仅降低其受感染的机率,还能够有效的加强伤口愈合的速度以及质量,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将会取得更显著的成效。除此之外,与以往的质量方式相比,应用封闭负压吸引治疗方法还有助于患者伤口部位肉芽的生长,其相应的上皮组织也能因此而加快生长速度,进一步推动伤口快速愈合[1]。由此可见,该种类型的措施对治疗难愈性伤口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应加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力度。
除上述的治疗方式外,还有许多其它类型的护理治疗措施,例如:电刺激、电磁疗法、高氧疗法等,这一系列的护理治疗方式通常不用于肿瘤患者的伤口治疗,尤其是在临床上的应用更为少见,因此,相关专家学者需积极研制多种有效治疗方案,帮助肿瘤患者难愈性伤口得到及时的治疗。
目前,随着部分肿瘤患者病症情况逐渐变得复杂化,其难愈性伤口护理过程中会涉及到更多的内容,特别是将会关系到其它治疗领域,这一现象给护理进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也意味着相关肿瘤患者难愈性伤口的护理进展会向着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相关护理人员应该切实的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牢牢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不断学习先进的难愈性伤口护理措施,并积极采取合理的方式变革传统的护理方式,将循征护理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去,尤其是加强其在难愈性伤口护理的运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