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中医辨证论治

2020-12-25 07:45陈婧怡戴建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1期
关键词:汤加减川芎带状疱疹

陈婧怡,戴建国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整合医学学院,江苏 南京)

0 引言

带状疱疹[1]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人体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初次感染在幼儿发为水痘,在成人为隐性感染,病毒侵入神经节内并潜伏,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二次活化,大量复制并扩散从而引起带状疱疹,发病率约为3~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约占9%~34%。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60 岁及以上发病率约65%,70 岁及以上者可达75%。PHN 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失眠等症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另外,一些中医外治法如针灸、艾灸、涂抹烟油等也具有独特优势。故就带状疱疹的中医辨证论治进行论述。

1 病因病机

带状疱疹在古代医籍中多属“痈疽”。其病因多样,外感病因多与风、湿、热、毒等六淫邪气有关,内伤病因多为情志不遂、饮食失宜、过度劳倦,继发病因则包括痰饮、血瘀,病位涉及心、肝、脾、肺,久病可及肾。

该病病机与病因密切相关。如因情志内伤,肝郁化火,以致肝胆火盛;或因饮食失宜,或忧思过度,则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久化热,湿热内蕴;或年老体虚,久病损伤正气,同时兼外感邪气,则病发。现代医家黄尧洲认为病机应属本虚标实:脏腑功能失调,正气不足(如阳虚证,气血两虚证),湿热火毒邪恋,后期余毒未清、气滞血瘀和阴虚气弱可能兼有,故病机为经络受邪,阻滞不通,正虚邪恋,虚实错杂。

总之,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可大致概括为外邪入侵(风、湿、热、毒)与正气虚弱(脏腑功能失调)。

2 辨证分型论治

关于带状疱疹的辨证分型尚未完全统一,治疗时既要依证而治,同时也要根据病位不同、疼痛性质不同做相应加减,以求更佳疗效。《蛇串疮中医诊疗指南(2014 年修订版)》将带状疱疹分为3类:肝经郁热证,脾虚湿蕴证,气滞血瘀证。常明亮[2]等将其分为热盛、湿盛、气滞血瘀和气血两虚4 型。张成国[3]等将带状疱疹分为:风热表证,肝胆湿热证,痰湿郁热证,脾虚湿蕴证,阴虚肝燥证,阳虚证,寒热错杂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证共9 种类型。

2.1 肝经郁热证

多因情志不遂,肝气不畅,內瘀化热所致。临床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多发于身体一侧,多见胸胁、腰胁部,伴口苦、口渴咽干,心烦易怒,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滑或数。治疗多清肝泻火,凉血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张士金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该证。方药组成为:龙胆草、泽泻、柴胡、生地黄各12g,川芎9g,黄芩、炒栀子、车前子、当归、炙甘草各6g。头部病变加菊花、牛蒡子各6g,胸背病变加延胡索、川楝子各6g,疼痛剧烈加乳香、没药各6g。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疱疹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吴伟莲等组方为:生地黄20g、泽泻12g、柴胡10g,木通、车前子、酒炒黄芩、酒炒山栀子各9g,酒炒当归8g,酒炒龙胆草、生甘草各6g,冷水浸泡30 分钟后煎煮。观察组水疱消退时间、结痂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张士金[4]等经临床验证,认为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

2.2 风热表证

发于头面部的带状[5]疱疹,多为外感风热毒邪所致。发于单侧头面部,面颊、眼睑焮红肿胀,多伴疼痛剧烈,夜不能寐。治疗多以清热解毒、祛风解表为法。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

杨运宽用普济消毒饮治疗此证,处方组成:黄芩、黄连、板蓝根、连翘、升麻、柴胡、牛蒡子、玄参、马勃、薄荷、陈皮、僵蚕、桔梗等药,治疗100 余例均疗效显著。徐小云自拟疱疹1 号方:紫苏叶6~10g,荆芥6g,桑叶、炒葛根各15g,板蓝根、蒲公英、银花藤各15~30g,全当归9g,赤芍10g,川芎5g,结合“复方炉甘石洗剂”外用治疗。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板蓝根皆有抗菌杀病毒作用,疗效显著。

杨运宽总结指出:此方清热解表、祛风除湿解毒,本用于治疗大头瘟,而此病因邪热外袭机表,发于头面,与大头瘟病因病机类似,故选用此方治疗疗效甚佳。

2.3 脾虚湿蕴证

多因饮食失宜,或忧思过度,脾失健运,以致湿浊内停,郁久化热。又外感毒邪,湿热火毒蕴结皮肤而发疹。见疱疹色淡松弛,伴口不渴或渴不欲饮,食少纳呆、腹胀,大便时溏,舌淡红,苔白厚或腻,脉沉缓或滑或濡。治宜健脾化湿,清热解毒。方多用除湿胃苓汤。

陈静瑶用除湿胃苓汤组方如下:炒白术、苍术、陈皮、黄芩各10g,茯苓、车前子、泽泻、金银花各15g,滑石、代赭石、灵磁石各30g,龙胆草6g。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VAS 明显低于对照组。李雪松自拟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陈皮、茯苓、厚朴、防风、苍术、白术、当归、地龙、路路通、川楝子、元胡、甘草、乌药各10g,鸡血藤、丹参各15g。治疗后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7%vs70.6%)。

徐兰萍[6]等经临床总结脾虚湿蕴型治法以健脾利湿解毒之法为主,方多用除湿胃苓汤加减,可获较好疗效。

2.4 气滞血瘀证

多因余毒未清,阻塞经络,或气虚无力行血,以致血行瘀阻。症状常为皮疹基本消退,但患处或附近部位仍存在刺痛或游走痛,难以忍受,伴睡眠质量差,食少,头晕,乏力,舌质淡或紫暗或暗红,有淤点或斑,苔白或黄,脉弦涩或弦细,多见于老年人,即带状疱疹[7]后遗神经痛(PHN)。治以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方多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石磊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进行治疗,处方为:熟地黄、川芎各12g,当归、白芍、桃仁、香附、延胡索、党参各10g,红花6g,黄芪20g,鸡血藤15g。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83%vs77.42%)。龚德浩等对治疗组采用桃红四物汤配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基本方为:红花、川芎、当归各10g,生地20g,桃仁、赤芍、丹参、香附、延胡索、三棱、莪术、白术、防风、大青叶各15g,琥珀8g,黄芪、薏苡仁各30g。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治愈率74.68%vs47.06%,有效率97.47%vs64.71%)。张睿用逍遥散合金铃子散:柴胡15g,当归10g,白芍、白术各8g,茯苓10g,川楝子、延胡索各6g,甘草5g。与对照组比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

郝平生[8]总结,临证时络瘀之证当辨虚实,实证致瘀当以活血逐瘀通络为法,病程后期常见因虚致瘀,宜用滋阴养血活血之品以化瘀通络。

2.5 阳虚证

多因年老体弱,或久病多病,或由气虚进一步发展,或因久居寒凉之处,过服寒凉清苦之品从而导致阳气亏虚。多见疱疹消退后,患处刺痛、窜痛感,得热痛减,或麻木疼痛,痛处喜温喜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畏寒喜暖,大便时溏,口唇色暗,夜尿频,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则多以温补阳气、活血止痛。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林潘锋等用补阳还五汤合徐长卿治疗,方药组成:生黄芪60g,当归尾、赤芍各15g,地龙12g,川芎、红花、桃仁各6g,徐长卿30g。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7%vs68.9%)。王双勋用补阳还五汤,用川芎、红花、桃仁、赤芍、当归尾、地龙各20g,黄芪60g。疱疹发于头面者加升麻、白芷各20g,发于上肢者加桑枝20g,胸腹加柴胡15g,发于下肢者加牛膝20g,伴失眠症状者加酸枣仁20g。治疗组在镇痛及改善睡眠效果方面优于对照组(P 均<0.05)。

王玉玺认为,该证主要病因为阳气虚弱为本,由虚转实,治疗以益气通阳,可获满意疗效。

2.6 气血两虚证

多因久病不愈损伤正气,气虚血弱耗损严重,致血行迟缓,血脉瘀阻,经络失养,正所谓“不荣则痛”。常见皮损消退后仍疼痛不止或麻木,伴有喜温喜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少纳呆,面白,舌淡少苔,有瘀斑或齿痕,脉沉弦细弱。治疗宜益气补血,化瘀止痛。方用八珍汤或补阳还五汤加减。

余志威等用八珍汤加减,方药组成:党参、白术、龙骨、珍珠母、牡蛎各30g,白芍、丹参、当归各15g,茯苓12g,川芎10g,炙甘草6g,三七粉3g。疼痛严重加蜈蚣3 条,全蝎6g。水煎服。发于胸背部加桔梗、瓜蒌各10g,腰腹、臀部加牛膝10g、炒薏苡仁30g,头颈、四肢加丝瓜络、银花藤各15g。相比对照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较低。王业坤给予研究组八珍汤加减治疗,具体药方为:茯苓、人参、白芍各15g,白术、当归、川芎各12g,生姜、熟地黄各9g、炙甘草6g、红枣6 颗。研究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李元文认为此类证以正气不足为主,兼有余邪未清,气血亏虚,因虚致瘀,治以益气补血通络,活血化瘀止痛之法,扶正祛邪,方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3 展望

综上所述,中医通过辨证分型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在缩短病程、缓解疼痛及减少后遗神经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且相比西医治疗有复发率较低的优势。部分中医特色疗法及民间土方如用烟油外涂治疗带状疱疹较西医止痛营养神经等疗效显著,杜士民[9]等在《烟油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中有相关阐述,但缺乏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证实也是目前中医临床主要存在问题之一,其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探讨。若得到更大批次的高质量样本数据,则有助于推动中医药领域对带状疱疹的进一步深入研究[10]。

猜你喜欢
汤加减川芎带状疱疹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红花续断胶囊中当归、川芎及大黄的薄层鉴别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Regularity of Wind-dispelling Medication Prescribed by LI Dong-Yuan: A Data Mining Technology-based Study
胆囊炎多食川芎黑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