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萍
高职院校本着“为社会提供有用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培育人才,在“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云计算”时代,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企业中体现最为突出。在大数据环境下,从“Big Data(大数据)”概念的提出,到数据量的迅猛增长,再到大数据技术发展,企业研发并应用大数据软件,比如与会计相关的“用友分析云、华为云、浪潮DMP/BA”等;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用友的新道RPA机器人、浪潮的EAbot机器人等AI机器人出现,改变了传统手工录入方式,变为由传感器、机器识别智能化录入方式;在移动物联网背景下,人们更愿意使用灵活便利的移动端。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成熟,相对应的会计信息处理软件也随之出现,比如,用友的畅捷通T+系列,用友U8+,好会计等。“云物大智”背景下,企业从会计岗位到会计处理方式,会计信息管理方面的改变,使得对会计人才要求也有新的变化。高职院校要为企业输送有用之才就必须革新会计人才培养方式。
在“云物大智”时代,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产业经济的渗透融合,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数字经济也随之而来。企业置身于数字经济中,新业务、新模式的出现使企业所设置的会计岗位发生了巨大变化——智能化、专业技术化,因此,具有专业知识,熟练专业技术,兼具数据分析力、管理能力、决策力的复合型人才,才是企业所需求的会计人才。社会所需求的会计人才的新特点具体有以下几点。
在新技术变革的时代,人工智能将会淘汰绝大多数重复性工作,传统会计行业重复的“凭证处理—记账—报账”工作也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数字经济发展也将会计领域推向“专业化、智能化、管理化和共享服务化”方向。会计人才为适应新趋势,必将向管理领域、财税领域、审计领域发展,因此,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跨专业的不同领域知识必不可少,除了懂得专业会计知识,还要熟知经济、管理、法律、计算机等方面专业知识。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人才须掌握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及时做出评价并分析预测,如筹资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都需要将数据归纳整理并计算分析,故能读懂数据才能成为更好的会计人才。
新经济势态不断发展,其核心力量是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会计领域智能化和管理化发展特征表现尤为明显。由此所出现的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税务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评估管理等管理岗,以及智能财务、IT审计等新技术岗,要求会计人才在扎实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兼具管理能力、掌握新技术能力。在新时代发展中,会计人才不仅固定在“做账中”,更多地要参与企业的管理、决策活动,进行方案选择等,所以决策能力绝不可少。与此同时,会计人才还要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辨、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应该是时代变化的发现者而不是观望者,应该是时代发展的顺应者而不是止步者。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总是滞后于时代变化,不能与时俱进、共同发展,及时革新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虽然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现实中高职院校的培养方案大同小异,还有一定的滞后性,培养方案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多于实践知识,财务会计的学习多于管理会计,智能设备、新技术、新系统的学习也达不到“云物大智”时代的要求。所以学校必须与时俱进,顺应“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云计算”时代的要求,着重培养“跨专业、懂数据、会新技术、能管理决策”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加大会计信息化应用,侧重管理会计学习,同时做好“政校企”融合,加大学生实践学习,增大学生实践成绩的比重,或者根据不同课程,可在学习结束就进行企业实习,学以致用。学校要做好学生职业规划的向导,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根据学生职业意向,可协同外包公司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如:会计信息化软件培训、数据分析培训、财务税务管理培训、IT审计培训等。所以,学校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在“云物大智”时代为社会输送新鲜血液,为社会增加新的力量。
AI机器人的出现,财税智能信息化的进步,将减少会计人员需要处理的70%以上的会计事务。会计工作从繁杂的事务中脱离出来,由此也演变出新型的会计岗位,会计工作更倾向于管理层面,智能财税、智能审计、智能评估岗位的出现,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时顺应时代变化,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具体可从以下几点进行。
1.变革基础课程。“云物大智”时代会计核算从“手工整理原始凭证—人工编制记账凭证—人工登记账簿—人工编制报表”变为“电子扫描原始凭证—系统自动确认记账凭证—自动登记账簿—自动生成报表”智能和AI机器人完全替代了手工工作,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仍然只停留在理论知识讲授、手工账簿制作和简单的会计信息系统培训上,这样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是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院校必须变革课程设置,将“理论与技能”相结合,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将“数字与数据分析”相结合,将“专业知识与专业相关知识相结合”。“会计基础”、“财务管理”、“报表分析”、“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基础课程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但学习的内容需要改变,增加新技能方面的学习,比如将“会计基础”更新为“会计基础与实务”,将“财务管理”更新为“财务共享管理”,“报表分析”更新为“财务大数据分析”,“税务会计”更新为“税务会计与实践”等内容。
2.增设专业主干内容。课程设置要围绕新技术、数字经济发展而改变,许多会计新岗位的增加,也迫切要求增设会计主干课程,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也要求会计知识与计算机计算相融合,所以要增设“数据库与程序设计”、“计算机会计”、“财会计算技术”、“网上支付与结算”等课程;本着将“数字与数据分析”相结合,将“专业知识与专业相关知识相结合”的思想,增设“预算会计”、“财会数据处理软件”、“税法”、“会计法规”等课程;随着智能财税、智能审计、智能评估岗位的出现,增设“财税实务”、“管理会计信息化”、“IT审计”、“资产评估实务”等课程。
3.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数字化和信息化将会计工作量锐减,企业的需求不再是繁琐的记账做账,而是通过社会发展衍生出新机器、新设备、新技术去发展企业。信息技术发展也要求会计人才从传统的会计模式中脱离出来,投入到新型会计岗位。因此,会计人才培养除了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实践能力也必不可少,而且是重中之重。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只有这样,高职院校会计人才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大时代紧紧衔接社会,毕业后才能迅速投身于社会工作之中,而不是被淘汰。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加强政校行企联动模式。首先,政校行企联动模式的加强,要求政府给予职业教育强有力支持,要鼓励行业和企业与高职院校深度合作,让政府成为校企合作的第一层保障。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可加强产学研合作,学校可邀请知名企业家、会计师事务所人员、会计主管、计算机会计专家等精英人士成立产学研委员会,为校企合作提供最权威、最全面的指导意见和决策规划。学校可引入企业管理者,如会计主管、财务经理等入校教学;学校也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到企业参加实践,学习智能财税应用等新技术;学校也可以与企业共建生产基地,会计专业学生也可在基地实训操作技能。
(2)加强虚拟仿真实训。虽然实操实践特别重要,但占据的时间和学习量相对较少,那么,虚拟仿真实训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将虚拟仿真实训与真实实践并重,在加强校企实践合作的同时,加强仿真实训,例如“云物大智”时代下,“智能税务仿真平台”、“3D仿真会计实务云平台”、“金融理财规划仿真云平台”、“审计综合仿真平台”等。
(3)“智能会计”下的1+X职业技能证书。随着“云物大智”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和新技术不断发展,会计专业已有的传统会计类证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获得新知识,获取新的技能证书已成必然,如“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证书”、“1+X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证书”、“1+X智能评估职业技能证书”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不及时更新知识库,教给学生的就是滞后时代的知识。大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理论知识牢固,但实践经验甚少的问题,这样,教师传授的知识就会变得狭隘、不全面。所以,高职院校会计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学习新技能,掌握新知识,如:财务大数据分析、智能税务应用、IT审计等。
在“云物大智”背景下,各行各业都被“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带来的变化改变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要与时俱进,会计专业人才在“云物大智”时代如何培养,也给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云物大智”时代绝大多数传统会计工作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衍生出的新型会计岗位层出不穷。高职院校要想为社会培育好人才,就必须改变人才培养方案、变革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会计复合型人才要懂数据、会管理、能决策”和会计人才要能驾驭“智能财税岗、智能审计岗、智能评估岗”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