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红,丁艳青,丁秀峰,李晓敏,赵蕊萍,刘 凯,常小花,苏小记
(1.大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大荔 715100;2.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陕西 西安 710003)
大荔县地处关中平原东部,2020年小麦种植面积3.87万hm2,是全国粮食主产县之一。主栽品种有淮麦33、开麦18、徐麦35、周麦系列、中麦系列、百农系列、德农系列、西农系列等近40个,品种多乱杂。随着小麦条锈病生理小种的变化,主栽品种抗锈性逐渐丧失[1]。
2020年,小麦条锈病在陕西小麦主产区暴发流行,病田率、病叶率和发病程度均为30 a来最重一年。大荔县小麦条锈病也呈现出发病早、流行快、面积大的特点。3月7日首次发现发病中心,较常年提前逾40 d;小麦乳熟期病田率77.94%,病株率37.1%,病叶率26.23%,严重度14.94%,病情指数10.8%,发生面积逾3万hm2。我们于小麦乳熟期、成熟期调查了全县28个品种、68块麦田的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和产量,分析了影响小麦条锈病流行因素,为不断完善暴发流行年份小麦条锈病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乳熟期在不同生态区、不同水肥条件区随机抽取68块小麦田,进行品种、播期、灌溉、种子处理、初发病期、防治时期、防治药剂、防治次数等流行因素大田调查。每块田5点取样,每样点调查20株,每株调查3片功能叶,记载病田率、病叶率、严重度、病情指数。成熟期对上述调查田块进行取样测产。
调查表明,条锈病流行年份,不同品种初发病时期不同。淮麦33、周麦30、周麦27、丰德存8号、中麦895、丰德存5号、福高一号等品种在拔节前期发病,百农4199、山农20、德农207、开麦18、丰德存12号、百农889、百农207、郑麦7698、徐麦35、伟隆169、周麦28、周麦36、泰麦733等品种在拔节末期至孕穗期的病菌快速流行期发病(表1、续表1)。
续表1 不同品种条锈病与产量调查
调查发现,虽经化学防治,但不同品种发病程度不同。西农3517、西农20、矮抗58、中麦207、中麦175、周麦22品种未调查到发病叶片;西农511、西农88、开麦18、伟隆169、中麦895、百农4199、百农889、周麦28、周麦36、丰德存5号、丰德存12号、徐麦35、德农207、郑麦7698、泰麦733轻发生(0.002≦病情指数≦4.209),周麦27偏轻发生(病情指数=6.088);丰德存8号、百农207中度发生(13.517≦病情指数≦17.753);淮麦33、周麦30偏重发生(20.538≦病情指数≦27.804),山农20、福高一号重发生(68.244≦病情指数≦82.962)(表1)。
表1 不同品种条锈病与产量调查
从测产结果看,徐麦35、开麦18产量最高,达到700 kg以上,667 m2产量600 kg以上从高到低为中麦895、周麦30、西农3517、伟隆169、矮抗58、周麦27,产量较低的为丰德存8号、山农20,最低为百农207,产量为356.72kg。
综上分析,大荔县小麦主栽品种未发病、产量高的品种有:西农3517、矮抗58;发病程度低、产量较高的有:徐麦35、开麦18、中麦895、伟隆169、周麦27、郑麦7698、丰德存5号、百农4199、周麦28、德农207、泰麦733、周麦36、丰德存12号。
调查发现,10月10日前播种,最早3月7日发病;10月11-20日播种,最早3月23日发病;10月21日后播种,最早4月9日发病。每推迟10 d播种,条锈病发病期可延迟15 d以上。相同品种,播种时间越迟,发病时间越晚,最大相差32 d(表2)。结果表明,适期晚播可有效延缓条锈病发病时期。
表2 同一品种不同播期条锈病调查
调查发现,秋播前用 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或6%戊唑·多菌灵悬浮种衣剂、或10%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平均病情指数8.065%,较未拌种田病情指数降低6.696%,相对防效为45.36%(表3)。从而表明,药剂拌种可明显减轻条锈病发病程度,是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
表3 药剂拌种预防条锈病效果
调查发现,返青期结合麦田化除混配杀菌剂预防处理的6块麦田,最早4月2日发病,平均病情指数0.034%;其他62块麦田最早3月7日即发现病叶,平均病情指数11.33%,较返青期预防田提前26 d(表4)。
表4 返青期预防条锈病效果调查
结果表明,春季结合麦田化除进行“一喷两控”,可有效延迟条锈病发病时期,减轻发病程度,对控制小麦条锈病有重要作用。
调查发现,发病前已经预防的30块麦田,平均病情指数4.019%;发病后3 d内防治的23块麦田平均病情指数8.482%;发病后4~14 d防治的11块麦田,平均病情指数达到22.8%,相对防效仅为32.4%,与发病前预防、发病后3日内及时防治的88.08%、74.85%,差异显著(表5)。
表5 发病前预防与发病后防治效果调查
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大流行年份,预防效果好于防治效果。发病后3日内及时防治可有效控制病害流行。
为防止毒性新小种优势化,提高品种的耐锈性,保证高产稳产,可搭配种植西农3517、矮抗58、徐麦35、开麦18、中麦895、伟隆169、周麦27、郑麦7698、丰德存5号、百农4199、周麦28、德农207、泰麦733、周麦36、丰德存12等耐锈高产品种。
针对近年暖冬现象,10月10日前播种易出现秋冬旺苗,早春条锈病发病早。10月11-20日是小麦高产播种期,苗齐苗壮,为延缓条锈病发病期,播期可适当延迟至10月25日,最迟不超过10月30日。播种过晚不利出苗,影响分蘖。
播种时使用苯醚·咯·噻虫、戊唑·多菌灵、苯甲·吡虫啉等悬浮种衣剂,或粉锈宁粉剂拌种[3],可有效减轻条锈病发病程度。
结合预测预报,条锈病流行年份,在返青期结合麦田化除混配三唑酮、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唑类药剂进行预防,对控制条锈病流行有重要作用。
拔节至孕穗期,70%以上品种进入条锈病菌快速流行期,发病前可根据病情预报,在大流行年份提早预防,推迟发病时期,减轻发病程度。
小麦条锈病发生后3日内及时普遍防治,重发田5~7 d后再次补防,做到“治早、治小”,可有效控制病害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