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30)
石隆西钨矿点位于日土县城北东237km,构造发育,岩浆侵入作用频繁,热液活动强烈。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在该区调查中发现石隆西白钨矿点;对该矿点开展1/1万地质调查,地表发现1条钨矿化体、3条钨铜矿化体、3条铜多金属矿化体、1条磁铁矿化体、1条铁铜矿化体,白钨矿体产于早白垩世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中二叠世龙格组碳酸盐岩、大理岩的外接触矽卡岩带内,受二长花岗岩体侵入接触交代及热液蚀变控制明显。
西藏石隆西钨铜矿点位于南羌塘成矿带,大地构造属青藏高原班公湖—双湖—怒江—昌宁对接带,Ⅱ级构造单元为南羌塘增生弧盆系,Ⅲ级构造单元位于多玛(增生)地块中北部[1,2],经历了古特提斯阶段、新特提斯阶段和内陆汇聚高原隆升阶段的发展与演化[3],形成了该区多期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的叠加较为复杂的构造组合形态。石隆西钨铜矿点区域地质如(图1)所示。
矿区位于石隆岩体东侧接触带,区内出露地层为二叠系,北东向构造发育,并有早白垩纪岩浆岩侵入,其中早白垩岩浆岩和二叠系是区内已知钨矿脉的赋矿围岩。
1.2.1 地层
石隆西矿点内出露的地层较简单,见早中二叠世吞龙共巴组下段、上段,中二叠世龙格组下段及第四纪冲洪积层,受燕山晚期岩浆作用影响,二叠纪地层接触变质及蚀变强烈。
图1 西藏石隆西钨铜矿点区域地质略图
(1)吞龙共巴组下段(P1-2t1):灰色、深灰色岩屑石英砂岩夹粉砂质板岩、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偶见蓝闪石矿物晶体。
(2)吞龙共巴组上段(P1-2t2):灰色岩屑石英砂岩夹泥灰岩、深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夹中层状生物碎屑泥晶灰岩、粉砂质泥岩、岩屑石英粉砂岩。
(3)龙格组下段(P2lg1):灰白色、浅灰色大理岩、大理岩化灰岩、大理岩化白云质灰岩、碎裂状砾屑灰岩,局部发育片理构造。
(4)第四纪冲洪积层(Qhapl):灰色、浅棕褐色含漂砾亚砂土层、砾石层、砂土层。
表1 矿体规模特征分析
1.2.2 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岩浆活动表现为酸性、中性岩类及后期石英脉,岩石类型为中粗(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闪长玢岩、玄武安山岩、石英岩等。中粗粒(细)黑云二长花岗岩,在矿点东部大面积出露,侵位与龙格组碳酸盐岩地层中形成了矽卡岩型铜钨矿体。其中地表可见绿泥石、绿帘石化,云英岩化→矽卡岩化(矽卡岩矿物主要为石榴子石、蛇纹石、透辉石、透闪石、阳起石)、大理岩化,并伴随有硅化、绢云母化等;蚀变(云英岩化)黑云二长花岗岩可见钨、铜矿化,黑云二长花岗岩外侧矽卡岩化均较强,表明其与成矿关系密切,为本区控制金、铜、钼、钨等多金属成矿的重要条件[3]。
1.2.3 构造
区内构造主要为脆性断层及褶皱构造,在构造挤压、拆解力的作用下地层岩石变形变质及破碎较强,伴随较强碎裂岩化、绿泥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蓝闪石化等蚀变现象[4]。区内主要为近东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为低角度逆冲断层,为矿区较早一期活动强烈断层,受挤压逆冲作用,断层两侧地层受构造作用碎裂较强,见构造角砾岩、构造磨砾岩、碎裂岩、初片理化等构造岩,并在岩浆热液及构造蚀变等作用下,岩石碎裂面多见孔雀石化、蓝铜矿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云英岩化等矿化蚀变现象,控制了区内构造蚀变型铜矿脉的展布,断层走向近东西向,倾向150°~220°,倾角18°~25°,断层性质为低角度逆冲断层,活动期为燕山晚期。矿点中部北东向断裂构造,断层出露于矿化体北西侧,经中部北东向、北北东向贯穿区内,出露长度约4km,宽约10m~50m,两侧被第四系冲洪积层覆盖。
矿区内矿脉皆产于石隆东侧岩体内接触外带。根椐矿脉的产出部位、形态特征,与岩浆岩、地层、构造的时空关系,以及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及围岩蚀变等方面的特征,如表1所示。
因受岩浆、构造活动带来的热液与热量的影响,区内围岩蚀变比较发育,大体沿石隆岩体接触带呈带状展布。外接触带主要发生角岩化和矽卡岩化,蚀变宽度一般在10m~50m之间,以大理岩或灰岩为围岩蚀变主要可见矽卡岩化、云英岩化等,以碎屑岩为围岩的蚀变则发育角岩化、硅化、绢云母化等,其中以矽卡岩化、云英岩化为主。
(1)矽卡岩化:矿点存在多条断续出露的矽卡岩化带,其中位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龙格组下段大理岩接触带外侧的矽卡岩化带规模相对较大,带宽多在10m~50m不等,走向总体与接触带相似,延伸大于1300m;亦有矽卡岩化带网带状分布于龙格组下段大理岩中,规模相对较小,宽约2m~5m,走向常相向于接触带走向,延伸长约300m左右。W1、W2钨矿体呈似层状分别产出于岩体接触带外侧的矽卡岩化带内。W3、W4、W5、W6钨矿体呈似层状分别产出于大理岩中网状矽卡岩化带中。
(2)云英岩化:该岩浆热液蚀变带可分为石英白云母云英岩化带与石英萤石云英岩化带等,主要出露于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内侧或叠加与穿插于边部岩体中。宽度在接触带上约1m~3m,延伸走向与接触带走向相似;在接触带上云英岩化带与矽卡岩化带常见连续接触面的同心分带特征,反映该岩浆岩涌动型接触现象[5]。
(3)构造蚀变带:调查区存在北东向构造蚀变带(sb),受喜山期北东向走滑断裂控制影响,倾向NW,断层产状205°∠65°,延伸大于3km,蚀变带宽约0.2m~10m。断层切割破碎龙格组灰岩、大理岩化灰岩、大理岩等。蚀变带内见角砾岩、硅化碎裂白云质灰岩、褐铁矿化角砾状灰岩、磁铁矿等。构造角砾呈次棱角状,具定向特征,大小在0.5cm~2cm,沿角砾裂隙面见薄膜状褐铁矿化,两侧见不同程度硅化碎裂。
成矿期次与矿化阶段,石隆西矿点成矿期可分为岩浆热液成矿期及表生风化期。
(1)与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相比,石隆矽卡岩型矿点在蚀变分带、成矿温度、成矿阶段、控矿因素等方面均存在独特性。
(2)石隆钨铜矿点是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
(3)石隆钨铜矿点接触带中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标志明显,找矿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