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震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阅读,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感悟力。而高效率、高质量的拓展阅读是落实新课程要求的关键,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选取适合自己阅读需求的文章进行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现有的课堂阅读活动多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具体涉及诵读、听力、阅读目的、阅读方法等内容。学生如果没有目标的泛读,就很难有较大的收获。如果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充分理解文章的结构和特点,并分析文章的内容和细节,就可以积累更多知识,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发展自己的批判思维。
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时会发现,学生的积极性高,但是学生的实际收获却很少。而拓展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主张教师先做好阅读教学课堂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文章的特点和内容。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外文章,带着问题理解文章的构成和语言特点。学生在拓展阅读时,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并掌握拓展阅读的窍门。现有的拓展阅读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导致学生没有经历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就忘记了阅读的内容。可见,教师应该帮助學生明确学习目标,并争取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文章的写作特色,发展自己的创造思维。
改进策略
良好的阅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阅读问题和阅读技巧,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所阅读的实际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总结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经验,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创造思维。
明确拓展阅读问题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生的阅读体验是丰富的,他们所接触的拓展阅读题材涉及的内容也是比较多的。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阅读体验,来提高学生对拓展阅读活动的认识。教师应该积极设计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日常阅读学习中发现阅读的乐趣。合理的问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阅读问题来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目标,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同主题、文体的文章特点不同,所构成的主要问题也有所不同,教师可以就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总结,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参与拓展阅读技巧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感。比如,在记叙文的拓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并了解文章中的事件、地点,并分析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含义,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文章的文化背景。其次,教师以实际的阅读问题为线索,积极思考文章的特点,学会仿写。教师在明确阅读问题内容时,要设置一定层次的难度,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深度,帮助学生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而在实际的精讲点拨环节,教师要抓住文章中特点明确、情节复杂的片段进行分析,并让学生展开讨论,找到阅读的思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要做好笔记,从而加深对不同文体的认识和记忆。
创设拓展阅读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传统阅读教学不能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但是拓展阅读背景下,教师可以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要求,并增加学生的阅读收获。学生在拓展阅读的吸引下,往往更愿意阅读文章,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学生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并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拓展阅读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创设拓展阅读情境时,要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阅读,并敢于阅读。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寻找有意义的答案。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也会提出一些阅读困惑,并将这种困惑作为其下一次自主阅读文章的契机。学生通过不断地分析人物、背景、问题、解决方式,就可以理解文章的主要结构,并能够准确复述文章情节。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还要提高学生在文中寻找关键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有效时间内提炼文章中的有效信息,进而降低自己的认知偏差,找到阅读学习的关键。
结合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技巧 课外读物是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主要内容,通过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技巧。教师在平时应鼓励学生积极阅读课外文章,拓宽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在此过程中,教师只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书目,并对所阅读内容进行适当的分析和指导。然后,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学会鉴赏所阅读的文章内容,具体可以以问题探究式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所阅读内容的好奇心。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阅读书目,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读物,并对文章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进而提高学生对文章总体的把握度。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有所积累,特别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情感、细节、语言的描述技巧。
结束语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可以带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拓展阅读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教师应挖掘合适的阅读内容,并深入考虑拓展阅读教学的技巧,找到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阅读学习的教学资源,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思维。
(作者单位:浙江省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