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眼中的90后

2020-12-24 08:03曾那迦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李明体制年轻人

曾那迦

前 不久,一份2018年杭州“余杭区街道办事处的录用人员名单”公示截图在网上流传,引发热议。名单里均是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硕博,其中不少是90后“学霸”。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体制内90后正在迅速成长和成熟,有人“循规蹈矩”,有人正大放异彩。

对一代青年人的评价,大多来自上一代人。上一代人在审视新一代的时候,难免套上自己的经历和体验。那么单位里的领导干部们眼中的90 后有什么特点,给体制内工作带来了哪些改变?他们又与90 后有哪些碰撞?为此,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采访了多名政府机关、国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

“不服管”不满意,“太老练”被嫌弃

有个性、不妥协的90后踏入体制内单位后,与“老人”们常常发生观念碰撞,双方有一个磨合期。

一家船舶管理国企相关负责人林聪告诉记者,船舶管理环环相扣,要求每一个员工都遵守流程,每一道流程都要在台账上留下完整的痕迹。他说:“一开始,个别新进的90后员工对此不太理解。总想着‘反正我们把该做的事按要求完成了,又没出什么问题,何必天天还要多完成一项任务。”在公司进行了严肃的安全教育后,这些新人们才学会认真对待这些小细节。

在一些强调创新的部门,“老练”的90后却不大受待见。

一次偶然,记者在某市一级政府部门办事,看见两名不同单位主任闹得不太愉快。其中一名是办公室下属新闻办主任,几年前曾向另一单位借调了一名90后李明来自己这边帮忙工作。在办公室其他同事眼中,小李儒雅干练,办事为人很有分寸感。但高标准严要求的领导却一直不太满意,总希望他和其他几位同事的工作更加灵活、更有创意,这使李明萌生了回原单位的想法。

该主任“吐槽”说李明“不服管”,李明的原领导上门“要人”,他却不答应“退货”:“你还得给我一个90后。”“不是之前又给你推荐了一个吗?”原领导说。该主任不满道:“那人不行,一来就跟我提要求,‘我是要考正式公务员的,一年2次考试你得准我假。”

有时,过早适应体制内环境的90后,其表现让一些领导干部有些气馁,担心他们丧失了动力和创造力。

某市市委书记在该市负责新经济领域工作的全新职能部门成立两年后,才去调研。但一圈转下来,书记的脸色却不太好看。“这么多90后,大家怎么都穿着一模一样的黑白套装呢?”他说。

这位市委书记表示,这是全新的部门,应该是引领创新的地方。新经济以“一切皆有可能”为理念,是年轻人“玩”的东西。该机构里也大多是90后的年轻人,但该部门的文化墙、办公室和人员表现出来的状态,却和其他政府机构一样,哪里突出了新经济的特点呢?

该书记表示,之所以时隔两年才来调研,就是希望该部门能培育出不一样的氛围,可惜所见所闻令他有些失望。

听了领导这一番话,旁边陪同的90后们面面相觑、背后冒汗,不敢也不知怎么回话。等到领导离开后,有人才小声对记者说,机关单位里的装饰布置、对领导的接待安排都要按规定行事,他们又哪里敢随意着装呢?“其实领导是借说这些事来鞭策我们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可塑性强,值得信任

也有一些90后走出校园,就迅速进入了“体制内工作者”的角色。“清华北大毕业生扎堆街道办”引发关注后,余杭区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回应了媒体。在其表述中,许多同事都对这些90后有着较高评价,说他们处理问题有能力,同时待人接物很妥帖。

一些干部认为,刚刚走进体制内工作的90后就像一张张白纸,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某市市委一名副处长金中告诉记者,其所在的处室有近半数同事为90后。他们大多也是来自清华、北大、中科大等知名高校选调生,前来锻炼轮岗。这位体制内“老人”对这些年轻人的评价颇高:“青春阳光、爱国自信、知识宽泛、敬业爱岗。”

机关工作会涉及撰写文字材料。对于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来说,基本属于另外一套话语体系,艰深复杂。因此有体制內“老人”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不会轻易把撰写材料的工作交给90后的新同事们,这样可以节约双方的时间。

金中却不太认同这种做法。“工作有人干、事业有人接是好事。哪怕一份文件有大部分要修改,也要相信他们,包容他们,放手让他们去干。”他认为,与前辈们比起来,他所接触的90后思维确实更加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一些。“机关工作需要积累和岗位锻炼。但他们的工作状态挺好,谦虚、务实、踏实,并不好高骛远。”

不少90后同事向金中反馈过,体制内工作和原来想象的不同,更加高效、紧张、严谨。他们偶尔也会因工作不达标而表现失落的情绪。金中说,机关工作所需的语言文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践处置能力等都是“干中学、学中干”,同时在干中成长和锻炼。90后体制内新人们保持躬身力行、潜心钻研锻炼,成长都很快。现在,一些在他这里历练过的90后,已经去了更基层的地方接受培养与锻炼。

凡事想长远,流水不争先

一家大型生物医药制品国企员工有近三成是90后,该公司财务部负责人陈女士告诉记者,进入到这种国企的90后们个体间的差异更大。“像在财务这种不太强调创新能力的部门,90后同事明显和他们的70后、80后哥哥姐姐们类似,性格更偏成熟稳重。”她说,而在一些创新研发的部门,90后新人则更加活跃一些。

更有一些90后,已经凭借出类拔萃的工作能力晋升到了公司中层位置。陈女士说,这类90后在整个“体制内90后”这一群体里还是偏少,往往做事踏实细致,待人周到,显得比一些“老人”还更加成熟。

柯兴就是这样的人。他毕业进入了南方一家大型国企,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的他刚开始从办公室工作做起。但他性格稳重又不失阳光,很快就在领导面前发挥出自己写文章的优势,让领导刮目相看。

进入单位刚两年,他就被领导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重点培养。他自己还在公司其他部门的前辈中结交了忘年交。“他比同龄人的眼光要长远一些,爱思考,有礼貌,也挺能干的。”柯兴的领导告诉记者。

还有一些体制内90后像小蔡这样,经历了成长和成熟,却最终选择砸掉“铁饭碗”。“我记得以前总工和我们讲,他有次回家,女儿指着他回头问他老婆:‘妈妈,这个叔叔怎么还不走哦?”小蔡说,“你说这种生活扎心不扎心?”

他在2016年毕业后直接签了某大型国企施工单位,随即就进了西部深山老林里的项目,从此天天在工地上,还要应对甲方单位来检查的人各种刁难……几年工地上的历练,让这个大学生迅速成熟起来,对工地上的套路“门儿清”,“有的牌打得,有的打不得;有些酒必须喝,有些话必须说”。

然而,干了快4年,小蔡终于熬不住“提桶跑路”了。“到工地了,我们都要买个桶。辞职的时候就把东西往桶里一装,提着就走。”当初和他一同签进公司的90后年轻人有近50人,现在剩十来个。

老项目经理劝不住这些年轻人,直感叹有些90后很聪明,但吃不了苦,“土木工程本来就艰苦,施工也好,设计也好,都得能吃苦”。在他们这些“老人”眼中,任何不想“任劳任怨、多挑多干”的人,都会被看成是“不懂事”。他们觉得年轻一代有时候有点“玻璃心”。“凡事想长远,流水不争先。干土建,是一份需要长时间坚守的职业,慢慢就会出成绩。”

“体制内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要意志坚强,学会忍耐,久久为功。”有体制内“老人”说,“但年轻人进入体制内也要放平心态,认识到这就是一份普通职业,不管未来如何,都要做好当前。”(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林聪、李明、金中、柯兴等人物皆为化名)

猜你喜欢
李明体制年轻人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你猜不到一个做饭的年轻人在想什么
年轻人如何理财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AnAnalysisofCohesiveDevicesinARoseforMissCaroline
经典来信
对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体制的思考
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