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交流·团队合作·开放评价

2020-12-24 07:52王宁刘启泓王嘉萌葛贞贞蒋文婷
锦绣·下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合作交流评价

王宁 刘启泓 王嘉萌 葛贞贞 蒋文婷

摘要:《幼儿园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中重要的基础设计入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建筑形象思维、空间塑造及空间组织能力的训练起到重要作用,针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知识难度也较高,因此,在开展《幼儿园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时,教师需立足于教学实际,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主动交流、团队合作以及开放评价三个方面入手,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板块化设计,角色转换,改善被动式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建筑设计;交流;合作;评价

引言:《幼儿园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园建筑的功能特点和设计要点,可以根据幼儿园建筑的使用需求去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域划分,并在学习中提升个人的建筑设计意识、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等,因在对学生空间思维和功能组织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交流、合作和评价,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尽快建立建筑设计相关信息的处理能力和空间设计能力。

一、主动交流

建筑设计的核心在于满足建筑中各类型人的使用需求和流线,需要尊重业主和使用者的心理诉求,围绕他们为中心去进行设计,达到功能和环境的协调统一,符合社会大众的普遍认知,并引导社会审美及打造更为高效便捷舒适的人类活动场所。因此,设计时应要注重功能的合理性,空间的丰富性,立面的美观性,规划的长远性。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需要面对面的与业主和使用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对建筑的具体要求,包括功能类别、空间构造、心理需求及期待等。但是,从当前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并没有与业主或者使用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建筑的实际使用情况和环境理解不够透彻,造成了建筑设计与使用实际不相符或无法达到计划目标等问题[1]。幼儿园此类建筑功能与形式教于别墅类小型建筑而言,更为复杂,适用人群种类也更多,不同类别的人群在建筑中的功能需求和使用流线不相同,要通过设计去合理处理这些矛盾,满足各方面的需求,这是一项复杂且抽象的工作。为了要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设计师在前期就应当具备信息的调查与整合意识,因此,在进行《幼儿园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具有调研、了解人群使用要求的意识教师需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进行主动交流,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认真听取幼儿园使用者的意见,结合幼儿园的建筑特点和使用特殊性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建筑设计适宜性。

二、团队合作

建筑設计是一项团队工作,需要团队中的所有成员力往一处使,以此才能确保建筑设计工作高效开展,高质量落实。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团队学习可以通过团员之间的讨论和相互作用增强每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另外,在开展团队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团队成员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整体情况,为其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激发团队成员的思维能力,并且给予团队成员独立思考的空间,按照自己的习惯和意愿去进行建筑设计研讨,有利于学生个人理念的发展,并且可以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个人责任感等,以此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积极的学习习惯[2]。在《幼儿园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讨论问题,然后在上课是将每个小组讨论后的成果展现出来,并由其它的小组进行评价和批判,以此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在小组展示的环节中,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找到他们的不足之处,在后续的教学中给予针对性教学,帮助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眼界,提高整体的学习成绩。

三、开放评价

在现代教育环境下,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落后,容易限制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以,在《幼儿园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大纲的具体要求,对教学评价内容和方式进行丰富与创新,增加学生自评、互评设计方案等项目,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加客观、真实的评价,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点,及时调整学习方向,查缺补漏,提高学习成绩[3]。一般情况下,学生对于自己的认识都是不足的,很多人认为自己学的不错,老师讲的知识点都能听得懂、理解到位,但是一到设计方案的设计思维的输出表达时,图纸的绘制、方案的表述就会遇到困难。所以,教师在进行《幼儿园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时,需要引入学生自评项目,让学生对自己的方案的规划、合理性、问题点、困难点进行评价,然后教师在对其进行补充,帮助学生提高个人认识,从而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标准和准则。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入学生互评的项目,外人往往可以更好地看到自己所看不到的问题,并且可以直言不讳的对自己进行批评和建议,以此帮助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向好的同学学习,树立学习目标和榜样,不断进步与发展。

结语:总之,在进行《幼儿园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及时转变自己的身份地位,将课堂更多的留给学生,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进来,通过互动交流、小组合作等方式去探究学习内容,并且在学习过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课程内容,从而找到学习规律,在理论中获得实践启发,在实践中获得设计经验,不断进步,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李岩.多维度信息化教学、学生角色转换、多元互动——幼儿园建筑设计课程在线教学实践[J].黑龙江科学,2020,11(11):84-85.

[2]孙晓波.BIM技术下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变革——以幼儿园建筑设计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28):84-85.

[3]马凤华.幼儿园建筑课程设计教学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0(06):75-76.

作者简介:王宁 (1988.2) 女 汉 陕西省延安市人 硕士  任职于西安思源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

第二作者:刘启泓(1980.8)男 汉 上海市人 硕士 任职于西安思源学院 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BIM+VR,

第三作者:王嘉萌(1991.5)女 汉 陕西西安人  硕士 任职于西安思源学院 研究方向为乡土建筑,传统民居,建筑设计

第四作者:葛贞贞(1990.8)女 汉 陕西西安人 研究生 任职于西安思源学院  研究方向为建筑结构、建筑技术科学、

第五作者:蒋文婷(1994.6)女 汉 辽宁鞍山人 本科 任职于西安思源学院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

猜你喜欢
合作交流评价
如此交流,太暖!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