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变得更像“复合生活空间”,那它们还是“书店”吗?

2020-12-24 08:04:06
现代阅读 2020年4期
关键词:店里店铺书店

我们身边的书店正在发生变化。

就像是新店标配,咖啡空间纷纷开进了书店——当然有一个扯不清的问题是,你是否可以喝着咖啡看未结账的书;书店们更喜欢办活动了,从新书签售,到大大小小的主题活动,书店运营者们很愿意用这种方式让更多读者多一个走进书店的理由。

甚至服装、杂货等零售店,也将店铺内一定区域让给了书——它们并不在意书能带来多少收入,书籍能够为店铺清晰揭示目标族群。

看起来好像书店复苏?但也有太多书店关门的消息,它们败给了那些喜欢读书,却忍不住在书店掏出手机查询网上书价的读者们的选择。但没人能怪读者,在能够拥有更经济选择的前提下,即便是书店,也没有权力用情怀与努力程度去绑架读者的同情。所以,书店看似卖书,它提供什么附加价值?

这个问题其实能牵引我们理解很多现象。当一间书店开始试图改变外部设计环境的时候,它也许能够靠一波宣传热潮吸引一批来探店的人,但是它必须拥有自己的独特价值,才能吸引读者不断到访。

拜访日本茑屋书店的人,既有享受环境的读者,也有书店业界从业人士。然后很多人去看了、做了笔记,立刻跃跃欲试想复制、尝试。但大家也需要思考一连串的问题:茑屋书店在不同街区的店铺都卖一样的书吗?在店里的咖啡厅,为什么可以一邊看书一边喝咖啡?茑屋书店多久更换一次主要堆头与主题摆设?它的活动频次如何,都是什么主题?什么吸引了读者们反复多次拜访茑屋书店?人们在茑屋书店消费什么,体验什么?

只有先考虑清楚这些,你才会弄明白,仅仅复制视觉系统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同样在东京,另一间让我印象深刻的店铺是青山图书中心。我曾跟朋友说,每次去逛,我大概只能逛完两个书架。它的设计毫不起眼,甚至充满了老图书馆的陈旧味道,但你只要进去走两步,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这间书店的选书能力。在一本你感兴趣的书籍旁边,同类书籍一本接一本,让人欲罢不能。

这种情景,在亚马逊实体书店里也有发生——只不过这种让人激动的体验由算法而非有经验的选书人实现。所以也许当你读完这本mook(杂志书)之后,能够体会到书店最重要的是什么——一段或独处,或与人交流的时光,一股被击中兴趣区域的兴奋感,一个引领你自然走向好奇深处的空间,最后你或许会喜欢上它,记住它的名字,下次再来。

(摘自东方出版社《下一代书店》    主编:赵慧)

猜你喜欢
店里店铺书店
老店铺杂事
苏轼的店铺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2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出版人(2019年4期)2019-04-16 00:53:40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出版人(2019年2期)2019-03-16 04:31:34
门店里谁最辛苦?
帽子店里的风波
以为是跑路费
最美书店
僵持
读者(2016年11期)2016-05-11 08:38:52
在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