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钢琴称为“乐器之王”,近年来学习钢琴的琴童越来越多,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钢琴演奏基础也是必修课。我们除了学习钢琴的演奏技巧,也应该学习了解钢琴的久远历史,它是如何来的呢?本文就此问题展开浅谈。
关键词:钢琴;起源;发展历史
一、钢琴的由来
钢琴的诞生与发展可以说是一种技术改革的成果,在成形于现今的钢琴时其经历了很多次技术上的改进,最早的类似于钢琴的两种乐器可追溯到流行于15世纪到18世纪的古钢琴和羽管键琴。最先的古钢琴在一个八度内只有两个半音,后来又加入了更多的半音,直到18世纪,古钢琴发展成有50个琴键,每个键上连有一根独立的琴弦,按键促使金片击弦发音,稍有力度变化,但只能发出很微弱的声音,正是由于它这种靠击弦来发声,所以它可以发出各种不用音色的声音,表现力极其丰富,也由于它的发声主要是靠手指来控制,所以各声部的分辨能力和清晰度都很强,为当时巴赫的最爱。羽管键琴出现与15世纪,它是卧式竖琴形成梯形键盘乐器,有点类似于现在的三角琴,它主要用羽管或皮制簧片拨弦发声的,也可以用手指拨弦,在16世纪前后在意大利得到改良,完美的羽管键琴有一层或两层键盘,音栓多至四个,可以凑出不同的音色,它的发音明亮且清湛,既适用于独奏也适用于重奏或乐队。羽管键琴有好多形状不一的变种,小型的单键盘羽管键琴里,常见的为维吉纳琴和斯皮耐琴,前者多为长方形,流行于16世纪的英国家庭,产生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后者一般常为五角形,主要流行于意大利。较之于古钢琴而言,羽管键琴可以发出比较强而亮的声音,但是不能使声音延长,因此比较难去表达一些抒情性、歌唱性较强的音乐,而且它也不能弹奏渐强和渐弱,只能在两个不同的琴键上弹出略强和略弱的声音,对比不大,为当时亨德尔的最爱。
而钢琴作为“乐器之王”真正产生于17世纪末的欧洲,是意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在佛罗伦萨发明的第一架类似于现代钢琴的键盘乐器,它之所以被称为钢琴(piano)是因为它可以弹奏从弱(piano)到强(forte)的渐变,既可以演奏渐强也可以演奏渐弱。钢琴是击弦乐器,演奏者使用不同的力度可以自由控制声音的强弱,克里斯多佛利制造的钢琴形状类似于今天的三角钢琴,键盘的宽度达到四至四个半八度,并且有槌子和止音器的装置了,其每个琴键上都连着两根弦,每个琴键都有一个独立的止音器,经过不断的改造,到了1824年,李斯特就已经在有七个八度的钢琴上演奏了,而1850年,现代钢琴最理想的基本结构已经得以形成,即复震奏式击弦机、铸铁支撑结构、弦列的交叉排列三要素相结合。
二、钢琴演奏技术的发展历史
钢琴的演奏技术的发展也是随着乐器的发展、生活理念和音乐理念的变化而更迭的。在17世纪和18世纪的欧洲,人们刚开始并没有将钢琴演奏看作为音乐活动的一个部分,一些钢琴家对演奏技术采取了一种机械式的看法,他们普遍认为“钢琴练习纯粹是机械性的技术练习”。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随着钢琴乐器的不断完善,钢琴作品的不断增加,钢琴著作的不断出现,钢琴教师的不断扩大,他们才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钢琴演奏技術上,许多钢琴教育家还谱写了很多钢琴练习曲,在钢琴艺术和钢琴演奏水平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到了19世纪中叶,在钢琴艺术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便属肖邦和李斯特了,他们在创作、演奏技术的观点和研究等方面都对钢琴艺术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从他们写作的练习曲来看,所都有明确的技术课题,但却完全摆脱了纯粹的技术训练,与之相结合的音乐形象的表达。肖邦的钢琴语言优雅内敛,晶莹透彻,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他的音乐织体明晰,隐藏着丰富的复调关系,偏爱运用自由节奏和不规整的节拍并置,节奏律动多变。对踏板的运用也有许多细致的要求,在结构上有即兴变化的特征,在和声与调性上有着大胆的探索,如大量运用半音、那不勒斯六和弦、增六和弦、属七和弦、减七和弦等。在演奏技术上,肖邦特别重视连音和如歌奏法的触键法,他特别注意柔和的指触,不允许人们在钢琴上发出粗糙的音响,还注意触键的均匀度,因而在弹奏音阶、琶音是遇到拇指转指时,要求手腕有相应的轻微的动作来加以配合。肖邦还打破了以往钢琴学派关于拇指和小指不上黑键的做法,还特别注重训练3、4、5指,在他很多练习曲中都有体现。而李斯特对钢琴演奏的技术难度就更加突显了,他早期继承了克里门蒂和贝多芬的风格,技术辉煌而富有活力,直到1831年听到意大利小提琴炫技大师帕格尼尼的演出后,对炫技非常之着迷,奇迹般的把钢琴的演奏技术也发挥到了极致,大量的推出了一系列的双音音阶、快速轮指、八度大跳、滑奏等技术难度高的作品。他对音色也有着强烈的追求,能让钢琴发出巨大的轰鸣,迸发出兴奋的感情与色彩。
三、结语
而我国的钢琴教育史是非常短暂的,至今约一百多年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基本上还是采用的古典主义时期的弹奏方法,只用手指的动作来弹琴,不会运用其他位置的力量,练习时强调高抬练习,如机械的联系从车尔尼599、849、299、740到克里门蒂练习曲到莫什科夫斯基到肖邦等,还辅助一些哈农等作品,每天完成机械的练习。直到50年代后期,我国请来了一些苏联专家,他们针对我们当时的钢琴演奏状况对我们提出了意见,要求我们试着从紧张的肩膀、手臂、手腕、手掌、手指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用指尖的感觉和触键的方式进行改变,运用大脑和听觉去做指导等。
不管是哪种流派对钢琴演奏技术的不同见解,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规律所在,即运用重量使全臂的重量自然的落下,然后将这种重量运送到指尖上,通过触键方式发出理想的音响,其中手指的指关节是最重要的支撑点,手腕要有弹性,不能僵硬,特别是在弹奏八度、和弦、双音时要更好的配合,不同的音型要用不用的动作,将一个个音连贯的弹奏出来,是演奏自然而流畅,将手指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完满的结合起来。总体来说,弹奏钢琴要绝对放松,不能松懈,一系列动作要连贯而集中,做到用精练的动作来弹奏出最完美的音响效果。
参考文献
[1]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12月,10-13页.
[2]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10月,6-10页.
[3]王婷.《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音乐修养与文学修养探析》[J],《大众文艺》,2014年15期,120页.
作者简介:
朱婷,1988.10,籍贯:湖北京山,民族:汉,职称:讲师,学历:三峡大学音乐学专业,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学院软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钢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