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跃
十堰,是东风事业的发源地,也是‘东风梦起的地方。当时,因为‘靠山、分散、隐蔽,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公司的前身)选址十堰,从这里发展起军工事业,造出了第一代军车EQ240。此后,二汽‘由军转民,正式登上了创造市场效益、推动国产汽车业高速发展的大舞台。
“中国这么大,光一个一汽是不够的,要建设第二汽车厂”,在毛主席的指示下,作为国家“一五”计划和“三五”计划的大型重点工程项目,同时也是国家三线建设的大型重点项目,建立第二汽车制造厂的任务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便已提上日程。
1969年9月28日,第二汽车制造厂正式在汉江上游、偏僻的鄂西北山城十堰开始大规模建设,成为第一个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汽车制造厂。
当年,十堰只有百十户人家,是秦巴山区的一个穷乡僻壤,怀揣共同的理想,老一辈创业者们打着背包,纷至沓来。以饶斌同志为代表的创业者们在物质匮乏、装备简陋的条件下开始了建设。“他们马灯挑夜,干打垒、芦席棚为宿,克服了道路涉水及桥梁受限等重重困难,通过人拉肩扛,树起了一座座铁塔,建起了一座座厂房,运来了一台台几十吨、上百吨的设备,那种排除万难、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曾在庆祝东风公司建设50周年暨科技创新大会上如此说道。
1975年6月,第二汽车制造厂第一款基本车型两吨半越野车EQ240定型投产,其中“EQ”代表“二汽”。同年,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汽车正式命名为“东风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东风EQ240越野车承担最艰苦的战斗突击和物资抢运任务,尽管伤痕累累,但没有一辆车因为质量问题出现事故,被战士誉为“功臣车”、“英雄车”。经过战火的洗礼,“东风牌”汽车的口碑从此树立,奠定了东风作为中国最大军车制造商的地位。
1978年,二汽开发的5吨民用车EQ140,成功实现“军转民”。随后,推出改款车型EQ140-1,让当时的二汽扭亏为盈,获得新生,拉开了创造市场效益的帷幕。这款车型在巅峰时期,曾占据中国公路运输2/3的市场份额,也让二汽在1987年成为国内第一家年产突破10万辆大关的汽车制造商。
在东风的第一个十年里,通过“聚宝”、“包建”和特殊条件下的自力更生,一座初具规模的汽车制造厂,在鄂西北的崇山峻岭中崛起。
步入80年代,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期,二汽被国务院列为“停建、缓建”项目。面对严峻形势,二汽决策者们向国家提出了“量入为出,自筹资金,续建二汽”的报告,并获得批准。“国家‘断奶放手、企业大胆开拓,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按部就班建设,要强十倍、百倍,是真正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二汽快速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时任二汽厂长黄正夏回忆录中写道。
同一时间,二汽也开始了“由军转民”的战略转变,并加大了对民用产品的研发力度。针对此前的民用车型EQ140进行升级改进,推出了EQ140的改款车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包含自卸式货车、加长货车及半挂式货车在内的多种衍生车型。
从1980—1985年,在确保上缴国家全部利润、税金、折旧费提成的前提下,二汽不仅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而且提前两年建成了年产10万辆汽车生产能力。同时,二汽穿越群山,展开新的创业,迈开了十堰、襄阳、武汉“三级跳”的历史步伐。到1985年,二汽在汽车产销量,上缴国家利润和税收方面,均占全国汽车企业60%以上,创造了上世纪80年代的辉煌。
1990年10月18日,东风EQ153型八吨平头柴油车(简称“八平柴”)下线,这款车代表了当时中国重卡开发的最高水平。EQ153是二汽生产的第一款重型车,也是国家“八五”计划期间重点攻关产品之一。“开上八平柴,财源滚滚来”的佳话,让EQ153成为当时中国卡车行业的一面旗帜。
1991年4月9日,二汽第100万辆汽车在总装配厂下线,实现了第一个百万辆的目标。
1992年9月4日,被称呼了23年的“二汽”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走出这一步,意味着东风公司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市场经济的潮头。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东风公司也同大多数国有企业一样,陷入了“船大难掉头”的困境,一场更具活力、更为深刻的变革席卷而来。
在时任总经理苗圩的带领下,东风大刀阔斧地对舊体制进行脱胎换骨改造,初步建立起层次清晰、责权明确的母子公司型体制框架,初步实现了投资决策、资产经营功能与生产经营功能的分离,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实现了从管理一个工厂到管理一个公司,从管理一个企业到管理一个集团的巨大转变。
1999年7月15日,“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肩负起东风公司轻型商用车事业发展重任。创立12天后,“东风汽车”股票在上交所成功上市。这是东风优化资本结构、广开融资渠道、尝试产权多元化的积极探索,也标志着东风公司在资本运作模式上揭开了历史性篇章。
在此过程中,东风全面调整发展战略,全力展开以轻轿为重心的第三次创业。改变过去以中卡为主的产品格局,着力以开放合资合作和技术引进方式发展轿车、轻型车和关键总成及零部件。同时积极探索优化资本结构、广开融资渠道、产权多元化的道路,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要突破。
这一时期,东风公司通过一系列的改革,顽强挺过体制转轨、市场转型的阵痛,2000年销量突破22万辆,整体扭亏为盈。
虽然诞生于十堰,但东风人从来就没有把目光局限在鄂西北一隅,而是“立足湖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率先实施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探索做强做大之路。
2003年,东风公司和日产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正式运营,成为当时我国汽车工业最大的跨国合作项目。现如今,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旗下有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东风启辰汽车公司、东风英菲尼迪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装备公司七大事业单元。
此外,东风公司还与PSA、本田、现代起亚等其他跨国汽车公司展开了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开放合作。在这一时期,东风公司总部移师武汉,并开始战略性布局和推动自主乘用车事业,产品格局实现了从卡车为主向乘商并举的转变。
为了进一步转换国企机制,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东风从上世纪末就开始谋求整体上市。历经数年的艰辛布局后,2005年12月7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H股股票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标志着东风公司跨入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新阶段。
从东风第一款汽车EQ240到第一款轿车富康,从东风第一款自主乘用车东风风神S30,再到拥有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东风Sharing-VAN和Sharing Box……20多款东风经典车型和新技术车型,展现出东风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科技水平。围绕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五化”趋势,尤其是智能驾驶体验舱、WindLink人工智能车机系统等,让人们亲身触摸到了东风汽车的未来。
其中,东风Sharing-VAN移动出行服务平台和Sharing Box智慧物流平台,是东风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五化”应用的最新成果。2019年4月16日,Sharing-VAN亮相上海国际车展,只需要点开手机APP,一键招车,Sharing-VAN就能安全将你送往目的地;在出行高峰期,Sharing-VAN还能根据实时路况,主动避开拥堵路段,提高出行效率……作为国内首台融合5G远程驾驶技术的L4级自动驾驶汽车,Sharing-VAN拥有动态避障、自动泊车、远程控制等13项“黑科技”。
面对全新的“共享化”商业模式,东风公司也正快马加鞭。目前已布局东风出行、联友出行、易微享和T3出行等业务,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出行服务。其中,东风出行APP目前的客户量下载超过60万,每天的订单量超过1万单。
2019年9月28日,东风公司发布了“928新长征”未来10年科技发展规划纲要。“928新长征”具体内容包含:东风公司将协调发展9大重点技术领域,重点围绕2大核心战略,实施促进科技发展的8项措施。其中,9大重点技术领域是:整车(包含乘用车、商用车、军用越野车)、动力总成、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制造技术及装备;2大核心战略是:围绕节能、减排、新能源的“绿能战略”,和围绕智能、网联、共享的“智能战略”;8项措施是:加强及加大研发体系、人才队伍、研发投入、重大项目课题、能力建设、众创中心、知识产权、激励机制8个方面建设。
自从两只首尾相衔、翻飞旋转的燕子形象成为注册商标的那天起,东风汽车“和悦”“吉祥”的品牌符号和精神图腾从此定格。“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燕子是吉祥的代表,而且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她翱翔于天南海北,她吉祥而有魅力。”东风“双飞燕”标识的设计者艾德昆曾经说道。
半个世纪以来,东风“双飞燕”的形象在不断丰满,她的内涵也在不断丰盈。从“二汽”到“东风”,变化的不仅是名称,更体现了从十堰到襄阳再到武汉的“三级跳”。到了1997年,“東风”商标在国内汽车行业率先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东风品牌被国家商务部授予“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2007年,东风品牌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中国名牌”,这是中国企业产品质量方面的最高荣誉。
另一方面,在东风成立后的50年间,东风公司累计产销汽车4500万辆,其中产销自主品牌汽车1800万辆,累计纳税超过4800亿元。
在英国品牌顾问公司Brand Finance公布的品牌价值排行榜中,“东风”品牌连续多次被评为中国最具价值汽车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东风”品牌以1292.38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榜单第37位。在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东风公司以932.94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居65位,居全球汽车企业第10位,国内汽车企业第2位。
(本文部分照片出自东风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