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祥 阎应红 敬廷桃 姚永红
摘 要 秀湖公园位于重庆市璧山老城区与绿岛新区的结合部,占地100 hm2,其中水面33.3 hm2。整体设计布局和植物配置规范合理,管理维护较为科学及时,引进栽培的植物生长良好,群落中的植物既种类丰富又不显杂乱,极少发生杂草丛生而致降低植物景观效果。简介秀湖公园沿岸分布的主要植物种类。以仲夏季节在湖岸拍摄的肾蕨—水葱—斑叶芒—斑茅植物群落,再力花—蜈蚣草—千屈菜—花叶芦竹—北美梭鱼草植物群落,睡莲—北美梭鱼草—水葱—再力花植物群落,狐尾藻—纸莎草—北美梭鱼草—紫叶美人蕉植物群落照片为例,展示公园的滨水植物景观。
关键词 秀湖公园;滨水植物景观;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S688;TU986.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2.023
秀湖公园全称“重庆秀湖国家湿地公园”,2013年建成,因郭沫若先生曾赞誉璧山“黛山秀湖”而得名。公园位于重庆市璧山老城区与绿岛新区的结合部,紧邻璧山新商业中心与区政府,占地100 hm2,其33.3 hm2水面犹如腾空的巨龍,显得灵气十足。在一个城市中布局这么大的绿色生态公园,建设者堪称拥有鸿鹄之怀。秀湖公园由大微国际设计机构成都分公司设计,全园以“乐”为主题,以“花”为语言,以“滨水”为生活方式,以先进的湿地景观处理技术为支撑,结合自然生态、巴渝人文,打造具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的城市名片。园内栽植800余种植物,其中开花植物300余种。为了更好地满足水生植物、河道植物的生长需求,公园在秀湖的水位管理上做到精准控制,将标准水位线设定在286.6 m,当夏季水位涨至该线以上时,自动开闸泄洪,始终确保标准水位线。
秀湖公园山环水绕、曲水叠岗,湖边驳岸和大面积浅水滩涂湿地较多,风景十分秀美,为此,中央电视台13套节目曾于2018年5月8日以《重庆璧山:秀湖——小城里的国家湿地》为题做过专题报道。本文仅以秀湖公园仲夏季节的景色为例,展示其滨水植物景观。
1 相关概念
“滨水植物景观”主题,涉及一些相关的基本概念。
1.1 水生植物
通常认为,水生植物是指在生理上依附于水环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植物[1]。这是狭义的水生植物概念。水生植物根据生活型可划分为挺水类型(常见的有荷花、芦苇、再力花、菖蒲、千屈菜等),浮叶类型(睡莲、王莲等),漂浮类型(凤眼蓝、水禾等),沉水类型(狐尾藻、菹草、黑藻等)四类。实际应用中,一些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指适于水边生长的植物)之间并无明确的划分界限,如美人蕉、梭鱼草、再力花、千屈菜、水生鸢尾、蒲草等。
李尚志将水生植物划分为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海生植物、岸边植物[2]。这是对水生植物比较全面的定义,是广义的水生植物概念。可以看出,其一,李将传统归类的浮叶类型、漂浮类型合并成了浮叶植物;其二,李扩展了海生植物、岸边植物两类。而传统上的水生植物概念未纳入海生植物,其原因估计是园林造景、河(湖)岸生态修复极少与海生植物相关。至于岸边植物,经笔者从术语网(http://www.termonline.cn/index.htm)检索,尚未被林学界作为科技名词。只不过滨水植物景观建设怎能离开岸边植物,故而岸边植物成为无法回避的概念和一大植物类群。
1.2 岸边植物
岸边植物,多数文献中以河道植物的表述形式出现,由于太过笼统,湖岸、河岸、海岸的地理范围难以具体框定,因此无法赋予准确的定义。曾有学者做过简单定义:河道植物指“能在河道边上生长,较耐水湿但不能长时间积水的植物”[3],岸边植物指“沿岸耐湿的乔灌木”[2]。显然,此处的“岸边植物”概念不含草本植物,对此,笔者理解为,是否由于对宽广的岸边而言,草本植物群体的生态功能、美化功能远不及乔灌木群体,而致不被纳入呢?
1.3 滨水植物景观
城市滨水区指与江河、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即城镇临水体的部分[4]。滨水植物指能够在滨水环境中完成生活周期的植物,包括沿岸的乔灌木、草本、藤本及生长在近岸浅水区的水生植物[5]。
滨水植物景观指在水岸线一定范围内所有植被按一定结构构成的自然综合体[6]。
2 秀湖公园滨水植物景观应用的植物种类及特色
2.1 植物种类
秀湖公园的滨水植物种类相当丰富,根据现场观察择录于下。
沿岸的乔灌木、草本、藤本:主要有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斑叶芒(Miscanthus sinensis)、垂柳(Salix babylonica)、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广玉兰(Magnolia grandflora)、国槐(Sophora japonica)、鹤望兰(Strelitzia reginae)、红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鸡爪槭(Acer palmatum)、夹竹桃(Nerium indicum)、江边刺葵(Phoenix roebelenii)、结香(Edgeworthia chrysantha)、梨(Pyrus spp.)、李(Prunus salicina)、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梅(Armeniaca mume)、木本曼陀罗(Datura arborea)、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南天竹(Nandina demostica)、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朴树(Celtis sinensis)、千层金(Melaleuca bracteata)、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桑(Morus alba)、石榴(Punica granatum)、水蒲桃(Syzygium jambos)、桃(Amygdalus persica)、乌桕(Sapium sebiferum)、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杏(Armeniaca vulgaris)、杨梅(Myrica rubra)、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柚(Ctrus grandis)、玉兰(Magnolia denudat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等。
近岸浅水区的水生植物:主要有北美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菖蒲(Acorus calamus)、池杉(Taxodium ascendens)、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 versicolor)、美人蕉(Canna indica)、墨西哥落羽杉(Taxodium mucronatum)、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水葱(Scirpus validus)、水生鸢尾(Iris tectorum)、睡莲(Nymphaea tetragona)、蜈蚣草(Pteris vittata)、香蒲(Typha orientalis)、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紙莎草(Cyperus papyrus)。
此外,重庆城市广泛应用的一些草花植物在秀湖公园栽植得较多,本文不赘述。
2.2 特色
为了充分利用植物改善修复生态的功能及美化功能,秀湖公园罕有应用草坪。
秀湖公园引进栽植大量墨西哥落羽杉、池杉(见图1、图2)非常成功,已成为该园一大特色,游人乍见一棵棵大树伫立湖水中,感觉煞是新鲜。
秀湖公园相较于大多数湿地公园来说,整体设计布局和植物配置较为杰出,管理维护较为科学而及时,因此,即使是随意截取景区的一小片(见图3),也会令人感受到植物生长良好、罕有颓势,群落中的植物既种类丰富又不显杂乱,极少发生杂草丛生而致降低植物景观评价层次。
亲水栈道、亲水步道也是该园的特色之一,总长达4 000 m,亲水栈道系木质结构,亲水步道多用跳石搭建,栈道、步道旁有大树,亦有开花植物相伴。
3 秀湖公园滨水植物景观赏析
群落一植物主要有肾蕨、水葱、斑叶芒、斑茅(见图4),看似杂草,其实不然,全绿基调,绿得有章法层次,彰显茁壮生机,非“土货”杂草可相提并论的,其中,肾蕨高度比较齐整、抱团而生浅绿,斑叶芒叶色奇特,斑茅昂挺有序。
群落二植物主要有再力花、蜈蚣草、千屈菜、花叶芦竹、北美梭鱼草(见图5),位于石阶梯一侧的水边。花叶芦竹、再力花、北美梭鱼草均为秀湖公园的优势植物种类,发育茂盛的该群落既很好地隔离了石阶梯和旁边的步道,丛密且有些高的一片,掩藏旁边步道的神秘感,让人止不住想要立即迈进步道去一探究竟。千屈菜的粉红色花枝、再力花的暗红色花枝、花叶芦竹叶片的金边,纷纷为绿色基调增色添美。
群落三植物主要有睡莲、北美梭鱼草、水葱、再力花(见图6),为夹在该群落和岸边乔灌木群落间的跳石步道营造出幽雅的景观,浮于水面的睡莲,被北美梭鱼草、水葱、再力花植株的高度遮挡,使行走于步道的游人或有踮立、滋生远眺的想法。
群落四植物主要有狐尾藻、纸莎草、北美梭鱼草、紫叶美人蕉(见图7),简单的植物配置,在绿化、美化斜坡跌水处小块湿地的同时,可以起到消除游人爬坡枯燥乏味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耀东,马欣堂,杜玉芬,等.中国水生植物[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 李尚志.水生植物造景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 叶云霄,马翠兰.我国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研究进展[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5,11(4):282-287.
[4] 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J].城市规划,2001,25(7):41-46.
[5] 汪源,陈其兵,鞠波.浅谈滨水植物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4):436-439.
[6] 郭春华,李宏彬.滨水植物景观建设初探[J].中国园林,2005,21(4):59-62.
(责任编辑:易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