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振芳
摘 要 分析中职综合高中学生特点,阐述当前我国中职综合高中面临的发展机遇,基于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对我国中职综合高中教学的启示,提出中职综合高中教学对策,以期为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參考和帮助。
关键词 中职综合高中;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职教育;双元制模式;应用型人才;自我效能感;工程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9-0094-03
1 前言
中职综合高中是高中阶段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彼此融合的教育模式,这类学生群体需要兼备普通高中文化课基础和中职专业理论与技能基础。笔者作为一名从事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综合高中教学的教师,近年来愈发感到中职综合高中教学似变向为理论教授“效”普通高中的长期题海,技能传授“仿”培训机构的短期强化。长此以往,将造成“理实”两张皮,学生将变成应试的机器,严重违背综合高中的培养目标,值得深思。
2 中职综合高中学生特点
百度“中职综合高中”,笔者发现,社会对中职综合高中学生群体的认知不够明朗,对他们的去向不够明晰,对这一群体认可度不高。2018年9月—2019年12月,笔者针对理论课、实训课、专业软件应用课,根据爱迪乐IDIIL评价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六大指标,以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18级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综合高中、3+3分段培养、3+2中专三类学生为样本,进行了历时15个月的学生学习力课堂观察研究。主要观察数据比较分析如表1所示。
经对比分析,笔者发现,因入学成绩的差异而被分到三类班级的学生群体,课堂上学生学习力的差距亦很明显。如3+3和3+2学生群体动手操作熟练,但深入学习较困难;综合高中学生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较扎实,虽动手操作生疏,但上手快且学习新知周期短。“00后”的中职综合高中学生整体学习力明显胜一筹,他们学习专注,独立意识和自信心强,有较灵活的思维力,具备较强的反思力和自我效能感,且学生个体奋斗目标相对明确,发展方向明晰,需求多元。
3 当前我国中职综合高中面临的发展机遇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应用型工程师需求量剧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中明确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表示,扩大应用型本科招生规模,新增本科招生计划主要用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对口升学考试制度。这些都是关乎初中毕业错过普通高中,却成绩相对较好并渴望升学的中职综高学生群体的利好政策。那么,该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将这类学生群体引向更好的成长与发展空间呢?
4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对我国中职综合高中教学的启示
1)我国中职综合高中课程的职业性特色不够突出。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理论课程设计以项目式教学贯穿一学期或一学年,相应的理论层递式融入其中,学生所形成的是跨学科的认知体系。反观中职综合高中教学,电子线路、电工基础、电子测量、电工测量、电力拖动五门专业课程尽管课时紧,但仍可以在教学中建构系列实训项目,课程彼此打破界限,建立纵横联系。那么,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将有意识地融合相关知识和能力,将真正在实践期间打通专业技能与理论之间的脉络,自主建构专业认知体系,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显然,跨学科开展教学活动,课程彼此沁入,建构主题式项目链,培养学生的融通意识,意义深远[1]。
2)应用型人才特征在于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发现、分析、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实践能力,而非仅仅具有动手能力。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专业学习在合作企业中进行,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遇到的真问题,而不再是课堂上为学习理论而设置的伪问题。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坚持探寻的真问题是自然形成的问题,而非突击训练形成技能过程中的虚拟问题,更是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为发现知识的价值而主动融合相关学科的建构性学习,从而不断面对并解决真问题,获得成就感,既而生发自我效能感,真正在工作情境中掌握真技术和真技能。因此,学生的真问题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3)从职业教育大局着眼,综合高中的设立是为了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文化课素养,与高职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接轨。德国双元制模式是在所合作的企业里引导学生目睹工程施工现场,亲历生产线。因为企业要产能,所以学生的角色定位于员工,须严肃工作效能,将自然形成规范严谨的工作风范、诚信友善的伙伴协作关系等。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是学生跨界发展的职业能力,也就是说,学生提高的不仅仅是专业素养,尤其重要的是能够提高从事更多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就意味着学生个体不再囿于某一专业技能岗位内的成长与发展,他们可以在整个职业领域内游刃有余。
由此看来,办综合高中并非意味着极端化学术基础,而是除了培养学生能够分析电路原理,计算相关参数,会运用理论解决实际硬件电路问题外,还要引导学生在掌握业务能力基础上形成职业道德,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形成更多有实用价值的社会能力。因此,不仅是课程间须建立彼此联系的项目链,还要思考开发理实一体的工程型课程。在这样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真正的工程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工作期间将潜移默化地养成基本职业操守,提升道德品质,培养工匠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即达到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故此,学生的工程意识的培养举足轻重[2]。
5 中职综合高中教学对策
综上来看,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综合高中教学需要思变。
变革学习形式,转向培养学生的融通意识 笔者认为,中职综合高中教学宜转型发展,构建项目链式的课程体系,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针对现有综合高中课程体系过于学术化的情况,由项目链对接各理论模块,经由项目做到学科内理论模块的小融通,凭借项目链的“串接”做到跨学科理论模块的大融通,即注重专业认知体系的建构。
在教学中,宜将学生视线从书本上拉回到现实生活中,而不是就理论讲理论甚至深入延伸理论。应用型人才不是搞学术研究,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综合高中教学不能搞题海战术,不能只聚焦于卷面上的分数,也不能搞高强度、硬压缩的短期专业技能突击性训练,这与高校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背道而驰,宜遵循科学探究的流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在项目实践中,明确专业学习框架,明朗课程彼此的联系,启迪游走于学科之间的思维能力和反思力,自主整理碎片化知识,去伪存真,自主建构知识树,在显性化默会知识的同时,师生、生生个体之间形成思维的碰撞,彼此启发,彼此进行真实的经验交流,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换言之,建设综合高中,探究综合高中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中职教育的内涵发展,是全面发展中职阶段教育的最佳选择,对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大有裨益。同时,借助高考改革,推进综合高中建设 [3]。
改变教育理念,聚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习形式的改变,要求教育者的关注点也应发生相应的改变。综合高中的学生的培养定位宜为三年后将输送到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宜在项目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项目内和项目链中的真问题。真问题从来就不分学科存在。教师需要在本学科教学中融入项目相关的其他学科,让学习回归真实。教师要基于工作情境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真实情境中的真问题,通过设计和制作技能实训项目,自主探寻项目间彼此的联系,有意识地融合理论知识,从而不断发现并提出真问题,进而升华理论。那么,在真实的问题空间里,多种问题、多种知识、多种能力是同时发生、传递、构建的,它们彼此交织碰撞并螺旋上升式循环,将促成学习效率的最大化,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转变教学模式,关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工程式的课程体系是以真产品反映知识与技能的融合的,即是情境性教学的一种延伸。1989年,布朗(J.S.Brown)等提出并界定了情境性学习的概念。情境性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积极建构性的学习过程,是作用于学生并能激发学生个体学习积极性的过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校专业实训场地创设向实际工作迁移的情境,仿真实的工作场景,引入企业的真实工程案例,如晶体管测试仪的装配与调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Multisim软件建立电路模型仿真,以Altium Desinger制板软件制作PCB板。送廠家生产后,返到手中的是学生自己绘制的PCB板,学生装配并调试起来自然兴趣高涨。这样的工程实践不仅是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还是学生之间真正意义的交流、切磋与合作,也是学生产品设计、制作、工艺相关的工匠精神的培养。所以,工程式课程还会有效开启学生边缘交叉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建构工程式学习体系。
通过学生在项目学习、工程实践与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通过职业实践向实际工作迁移,形成系统思维能力、工程建构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能力,提升软实力,从而探究出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综合高中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此,可实现中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无缝衔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中英.德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分析及其启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111-113.
[2]伊永生.我国综合高中发展可行性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0.
[3]龚洪,李伟,邵诗桓,等.我国中职学校综合高中班发展策略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7):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