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进 林茜 王一帆
摘要:社交旅游是一种将社交和旅游合二为一的新型旅游模式。分析了社交旅游群体的消费特征,从旅游开发的角度,讨论了以社交为导向的旅游开发新模式,提出了应对社交旅游现象和旅游开发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社交;旅游;高校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的旅游经历了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和体验旅游等一系列模式。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已不再满足于景点打卡,自助式定制旅游逐渐成为新的热点,其中兼顾社交属性的定制游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
1 社交旅游的概念
社交旅游是在旅游的同时兼顾社交需求,是在有组织的旅行途中结交志趣相投的新朋友,将社交和旅游合二为一的新型旅游模式。社交化的旅游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活圈子,根据目的地、时间、对象、兴趣发 起的旅游行程,包括后期的分享、交流,都可以看成是社交化旅游的一部分。
2 社交旅游的产品模型
近几年,各种旅游网站、应用软件层出不穷,传统的旅行社也推出其线上业务版面,可以看出“线上平台 + 线下资源”是将来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还体现出经验分享、文化体验、一站式服务的特点。着重于单个旅行产品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充分结合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旨在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产品模型。
2.1 前期建立社群,使旅行成员相互熟悉
大学生旅游的目的主要为开拓视野、放松心情、 缓解压力。这种情况下,有伙伴同游会使效果倍增。由此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需求等制定不同的旅游路线和相关的旅游产品,再根据调查的数据,将客户进行进一步分类,促使其相互交流、建立友谊。
2.2 中期合理安排行程,拒绝强制消费
(1)对于大学生而言,旅游信息繁杂多样,内容参差不齐。大学生苦于选择合适的出行地点和出行计划,往往花费了大量时间而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因而旅游机构可以在旅游地区寻找有当地丰富游玩经验的旅游爱好者,帮助团队制定该区域内的旅游路线、资源统筹等相关事宜。根据客户的偏好、需求定制旅游。
(2)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总体不高,受经济条件限制,部分大学生不能负担必要生活开支外的旅游资金。这时就需要相关负责团队根据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来定制旅游路线。坚持“性价比”的定价策略,将大学生群体的需求体现在产品中,整合优质资源,实现性价比最高,让顾客满意[1]。
2.3 后期分享旅行体验,完善社群交流
多数大学生都会在旅行中购买一些纪念品、小礼物留作纪念或送给亲朋好友。基于这种消费观可以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大学生群体分享自己的旅游见闻、 经典风景和实际体验,并给予一定程度上的优惠,利用内部邀请引流概念,鼓励老用户邀请新用户。
3 社交旅游的宣传手段
3.1 网络宣传
宣传方式以互联网为主,采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每个发展阶段有每阶段的特点,因此每阶段的宣传方式略有不同,利用网络、校园等多种平台,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3. 1. 1 初期阶段
积攒人气流量,吸引顾客,根据目标群体的需求定制相关旅游产品,将需求信息设置的具体化、细致化。把设置的相关产品放到相关网络平台上,将标题标签设置的更吸引人。
3. 1. 2 中期阶段
完善产品线,兼顾线下服务。在稳固基础产品的同时发展薄弱项目,推出新型旅游产品双向发展,走 “性价比”路线,做到在同类产品中“价值感”最强,优化产品细节,细化产品展示。使用户看得懂费用中包 含什么、不包含什么,从而使顾客觉得“物有所值”。在高校附近建立线下门店,提供线下咨询服务,走进校园,在教学楼、校门口、食堂附近搭建咨询亭,向学生发放广告,招收学生代理,增强学生群体的信任度。
3. 1. 3 成熟阶段
搭建发展自身平台,实现平台引流,拓宽经营门店范围,打造品牌优势。在各个社交平台上设立公司账号,营销旅游产品,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平台上投放产品广告,定期分享顾客体验,例如照片、推文等。针对不同的线上平台,制定不同的推广战略,发展区域品牌代理,整合区域资源,形成完整的产品链。
3.2 名人效应
除了网络宣传手段,还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对名人的热情和追捧,抓住名人代言能够刺激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经研究总结,高校社交性旅游名人效应代言,可分为社会明星代言和校内名人代言两类代言对象。
3. 2. 1 明星代言
寻找社会上热度大、知名度高、与大学生年纪相仿的年轻、有活力的明星或形象积极的网红作代言。 使用明星和网红代言社交型旅游平台,吸引消费者关注本平台发布的旅游信息和社交活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私人订制旅游服务的发展,对旅游业整体的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通过有效的发展创新,改善私人订制旅游服务的发展现状,完善私人订制服务方式上的不足,更加全面的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消费者的旅游体验满意度,进而实现旅游发展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未来的旅游业发展中,私人订制旅游服务在旅游服务形式中的占比将越来越高,其高效的经济利益,将有效推动旅游行业整体的正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亮,王滔,李林.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治理的对策探讨[J].吉林农业,2019(20):84.
[2]史华锋,冯丽娟,孟晓民,等.运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9,31(6):21- 23.
[3]陈永龙.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監管问题与思路———以肥西县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8):104- 106.
[4]刘毓侠,于传宗.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北方农业学报,2004(6):1- 2.
[5]张曦.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南方农村,2013(8):56- 58,69.
[6]贾树妍.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5):7- 8.
[7]李臻桢.浅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17(18):69- 70.
[8]王海东,王彦彤.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4(7):90- 91.
[9]刘玉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5(20):82- 83.
课题项目: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结伴网”基于互联网旅游下的社交旅游平台(项目编号S2020133240765)
作者简介:
林茜(1979-),女,山东济南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旅行社经营管理。
徐永进(2000-),男,山东潍坊人,学生
王一帆(2000-),女,山东日照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