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艳,雷蜀云,赵剑
(勐海县人民医院,云南 勐海)
目前临床胃肠息肉的发病率较高,由于该病症具有癌变的可能性,因此,临床多采用手术方式切除息肉。与传统的外科剖腹手术治疗相比,目前已逐步采用内镜技术,较好地弥补传统手术创伤性较高、风险较大、患者恢复较慢等问题,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接受度更高[1]。本文探讨分析给予胃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治疗后,对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及应用意义。
选择的临床治疗对象54 例为本院2019 年1 月至2019年12 月收治的需行治疗的胃肠息肉患者。其中,患者男女比例35:19;年龄为21-77 岁,平均年龄为(44.91±3.11)岁;病症类型:胃息肉患者23 例,肠息肉患者31 例。
所选患者均行内镜下治疗,经对其随访1 年,观察分析所选患者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方法:一是内镜下治疗前准备措施[2]:①术前,全面检查患者心率、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肝功能等身体各指标情况。②叮嘱接受肠镜治疗患者,术前3d 饮食需以无渣或者少渣为主;③实施清肠,检查前6h,为患者施以清肠,方法:向4 袋复方聚乙二醇中加入4000ml 水,1000ml/ 袋;为直肠息肉患者进行灌肠时需注意清洁。二是治疗方法[3]:①经胃镜和肠镜对患者胃肠进行仔细探查,重点是确定其息肉所处位置及其大小、形态、数量等情况,以患者实际病情确定适宜的手术方式。②实施手术的治疗原则:先经APC 摘除或电凝小息肉,再以圈套电凝电切摘除大息肉,或者先低位后高位进行治疗。③手术方法:APC凝固术:对于微小扁平息肉可采用此治疗方法,即靠近息肉后对其进行电凝。热钳电灼术:对于微小扁平息肉亦可采用此治疗方法,即先以热钳将息肉夹起后,再施以电凝。内镜粘膜切除术:主要用于治疗大型和宽基者息肉以及无蒂小型息肉。高频电圈套摘除术:主要用于治疗细蒂极小或者基底部息肉,即通过圈套器将息肉直接套扎后,再以高频电将其切除。三是术后处理方法[4]:①手后12h,嘱咐患者注意卧床休息,且需禁食;术后前3d 需以半流食为主,半月后,方可食用软食。②密切观察术后患者病情变化,特别是大便血红蛋白、潜血指标及腹部疼痛情况,一旦患者出现溃疡症状,需及时给予相关药物进行治疗,时间以2 周为宜。③以止血药及质子泵抑制剂促进患者创面愈合,而创面特大息肉,则需在术后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观察分析为期1 年的随访后,所选患者息肉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次分析探讨所需观察指标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 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 时,则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经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所选54 例患者中,息肉切除:有94.44%(51/54)的患者为息肉一次性切除,余下的5.56%(3/54)患者息肉为分次切除。息肉复发:随访期间,息肉复发率为7.41%(4/54)。并发症发生情况:有4 例大肠息肉患者出现并发症,且均为出血症状,而胃息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症状;4 例出血患者经临床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后,其中,经喷洒止血药物方式得以止血的患者为2 例;经热活检钳电凝方式得以止血患者为1 例;出血量较大患者为1 例,经在行热活检钳电凝止血的基础上,再给予其静脉输血的同时,以钳止血止血。
从以上分析可知,胃息肉为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而其中腺瘤型息肉具有一定的癌变性质,潜在的危害性较大;而肠息肉多发于男性,且年龄较大者,临床表现多伴有腹泻、腹痛及便血等症状,直肠与结肠息肉为临床最为常见类型,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5]。目前,临床治疗方式逐渐由内镜下手术治疗方式替代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
本次分析探究表明,内镜下手术治疗具有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显著以及费用低等优势,且治疗技术已趋于成熟,但在治疗时,仍需慎重选择治疗方式,即[6]:一是针对多发息肉,由于其存在癌变倾向,因此,为提高治疗效果,可选择胃肠镜联合进行治疗。二是针对数量较多的散发息肉,可采用多次内镜下或者一次内镜下进行治疗。三是息肉病变程度及直径大小不同,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也需不同,如直径<0.5cm 的息肉,可采用热钳电灼术或 APC 凝固术进行切除;息肉直径介于0.5-2.0cm 之间,可采用高频电圈套摘除术进行切除;息肉直径介于2.0-3.0cm 之间,可采用尼龙绳套扎或者肽夹后切除术进行切除。
本次分析探讨结果提示,一是手术操作的重点是安全性,因此,术前的各项准备一定到位。二是临床内镜下治疗后,患者出现较多的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而本次探究中,未见穿孔症状出现。而经过对4 例患者出血原因分析表明,具体操作中需格外注意先凝后切,电凝电切指数的选择应最为适合;注意不可未通电先切下,不可机械性或者暴力切割;一旦发现出血症状,需视出血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对于伴有出血息肉应先止血再行高频电凝切除[7]。三是复发率与随访时间成正比关系。本次随访期间,息肉复发率为7.41%(4/54)。 这主要是由于受到病理性质的影响所致,另外,对于体积较大,且基底部位较宽的息肉若临床治疗不彻底,也会引起胃肠息肉复发率的提高[8]。
综上所述,给予胃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治疗后,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该治疗方式的安全性较高,且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治疗后的复发率得以有效降低[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