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莲,刘慧垣,刘琦,农植燕,黄春华,蒙桂枝,周芳梅,禤冰晶,麦燕珍,杨茜茜
(广西南宁市横县中医医院,广西 横县)
婴幼儿湿疹为临床常见过敏性皮肤病,以2 岁以内婴幼儿为主要发病人群,主要病理表现以渗出型湿疹为主;临床学者依据其病情进展情况,将其分为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两种;湿疹皮损部位主要以婴幼儿面部、头皮部、耳廓处、肢体为主[1,2],其临床病机复杂,临床学者针对婴幼儿湿疹病机尚处于探究阶段,学者存在较大争议,考虑与环境、免疫、遗传等因素相关[3]。婴幼儿湿疹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主要与新生儿机体特异性相关,因湿疹渗出严重,湿疹部位界定不清,湿疹根除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若没有给予有效的炎症清除,极易导致渗液、糜烂等情况,发生继发性感染,危害婴幼儿机体健康[4]。现代西医针对婴幼儿湿疹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首选激素类、抗组胺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其临床治疗主要以改善症状为主,近期效果显著,但药物停用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婴幼儿家属接受度较低,临床应用价值受限[5]。
近年随着我国传统医学不断发展,我国传统中医于慢性疾病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反馈,得益于临床推广应用;临床学者特于婴幼儿湿疹治疗中引入中医治疗手段,考虑婴幼儿机体较为娇嫩,内治疗法对婴幼儿机体负担较大,特实施中医外治手段,并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应用反馈。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婴幼儿湿疹发病机制主要因为胎火湿热内郁,加之外感湿热病毒,内外相互结合,导致胎毒无法透发皮肤,郁结于肌肤表里,导致疾病的发生,临床治则主要以除湿健脾、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为主。
我国传统医学将婴幼儿湿疹纳入“胎藓”、“奶藓”、“胎敛疮”等范畴,最早《证治准绳》中对疾病记载,认为疾病发生主要是由于婴幼儿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喂养不节,生活环境的影响,外感湿热病毒,内外因素缠绵导致疾病的发生,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充分了解婴幼儿机体的特异性,药物内治对皮肤影响较小,药物致不良反应较大,对婴幼儿机体负担较大,多采用中医外治的手段,借助肌肤渗透的原理,采用中医特色理论,改善皮损状况,促使疾病转归。
敷清临床开展主要借助皮肤渗透的原理,中医认为皮肤具有药物吸收的作用机制,可将药物作用于皮肤患处。借助皮肤通透的原理,促使药物直达病灶,广泛适用于药物耐受度较低的人群,包括婴幼儿及老年患者,临床常用的剂型包括膏剂、洗剂、散剂、油剂、糊剂等
费秋惠学者[6]自拟黑油膏,主要药物成分包括野菊花、蒲公英、紫草、黄白等药物。药物煎煮成浓缩药剂,烘干备用,进行外敷治疗;经临床病例观察研究中发现,采用自拟黑油膏外敷治疗患儿,其有效率可高达75%以上,多数患儿于外敷治疗1 周后症状缓解;鲁巧云、田丁丹学者[7]自拟冰黄肤乐软膏,主要药物成分包括大黄、硫磺、姜黄、甘草、冰片、黄芩等药物,药物水煎煮成膏状,涂抹于患处,分别于早晚各涂抹1 次,以7d 为一疗程,经医学随访追踪中发现,患儿可于1 个疗程内症状缓解,皮损范围明显缩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马春艳、赵鋆、陈思羽等学者[8]自拟湿疹灵,主要药物成分包括防风、介穗、连翘、苍术、威灵仙、大黄、五倍子、白藓皮、白芷等药物,水煎煮后外洗,分别于早晚各于患处清洗2次,每次清洗时间20min 为宜;经临床病例观察研究中发现,婴幼儿湿疹表证较轻,患儿可于2-3d 内症状缓解,皮损严重患儿可于4-6d 内症状缓解;同时,李小鹏、席建元、谢汶芳等学者[9]自拟四黄五倍子汤,药物主要成分包括大黄、黄连、黄柏、黄芩、百部、荆芥、蒲公英、苦参、金银花、紫花地丁等药物进行水煎煮,用来外洗;经临床医学追踪观察可知,婴幼儿湿疹临床治疗痊愈率与自拟湿疹灵具有高度一致性,表明其中药洗剂具有较好的应用疗效。
杨晔、刘应科、王秋莉等学者[10]自拟五倍散,主要药物成分以五倍子、乌贼骨、冰片为主,将上述药物取适量研磨成粉,将干燥药粉混合黄油涂抹于患处,主要适用于渗出型湿疹及脂溢性湿疹婴幼儿,针对湿疹皮损症状较轻患儿,每日使用1-2 次,可于2-3d 内症状缓解;针对湿疹皮损严重患儿,每日使用4-5 次,可于4-6d 内症状缓解。
邓丽华、肖飞、王玲等学者[11]自拟苦参紫草油,主要药物成分包括紫草、黄芩、苦参、五倍子、苍术、黄柏、五部等,将药物浸泡于植物油内进行提炼,制备成油剂,涂抹于皮损部位,初始治疗期每天涂抹5-7 次,依据其症状缓解情况,减少用量,经临床病例观察研究中发现,采用自拟苦参紫草油治疗婴幼儿湿疹,有效率可高达95%以上,临床效果显著。
刘小莉、文花、刘晓蓉等学者[12]自拟除湿糊剂,主要药物成分包括雄黄、黄柏、赤小豆等药物,研磨成粉后调配成糊剂,史廉学者[13]针对中医糊剂外置婴幼儿湿疹开展平行比对分析,收集50 例婴幼儿湿疹患儿,分别进行中医外治糊剂治疗及传统西医治疗,经传统西医治疗患儿有效率不足80%,经中医外治糊剂治疗,患儿有效率高达97%以上;且皮损改善范围较大,患儿哭闹次数减少,患儿家属认可度较高,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穴位贴敷为临床湿疹主要治疗手段,主要将特效药物贴敷于特定部位,通过药物对经络及穴位的刺激,加速局部血运,促使机体精微代谢,以调节机体阴阳平衡;针对婴幼儿湿疹穴位贴敷,主要药物选用金银花、苦参等药物,研磨成粉后采用凡士林调配成膏状,涂抹于患处,可选用穴位包括内关、合谷、足三里、上巨虚等[14]。于穴位贴敷治疗期间需开展有效的皮肤管理,避免皮肤敏感情况的发生,及时进行残留药物的清洗。
推拿作为中医外治主要手段,我国古籍《幼科推拿秘书》中记载,推拿临床操作简单,以手足为主,借助手足于脏腑之间的关系,通过手足推拿按摩,起到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充分阐释了婴幼儿推拿应用的机理及优势。推拿临床开展以中医经络原理为指导,于体表穴位开展有效的推拿手法,以起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祛风除湿、清除湿热病毒的作用机制;随着推拿学持续发展,现代学者于小儿推拿中结合我国传统推拿手段,针对婴幼儿湿疹采用补脾土、分阴阳、逆运八卦、揉小天心、清天河水、推六腑,外劳宫,每天推拿按摩1 次,每次以30min 为宜,为临床常用的辅助治疗手段[15];临床常用治疗湿疹的推拿手段:选取足三里、曲池、三阴交、血海、合谷进行揉、拿捏2min,给予患儿捏脊,捏脊强度以患儿皮肤潮红为宜,每天推拿按摩1 次,可有效改善婴幼儿机体状况;且通过有效的推拿手法,对婴幼儿机体神经感受、胃肠功能调节均具有显著疗效,利于婴儿生长发育。
刮痧疗法主要借助刮痧板,直接作用于机体经络部位,加速局部毛细血管血液灌注,促使毛细血管充血破裂,导致自体溶血情况的发生;于刮痧期间,机体自防应激反应,释放大量的组胺物质,刺激机体各器官,可有效改善机体变异反应,广泛适用于慢性湿疹治疗中,同样适用于婴幼儿湿疹;通过采用膀胱经及背部督脉刮痧治疗,改善湿疹皮损情况[16]。
主要通过毫针刺破局部皮肤,促使少量血液流出,进而加速湿热病毒的排泄,促使疾病转归,临床常用刺络拔罐的方式进行针对性治疗干预,临床具有祛风止痒、行气活血的作用效果;借助梅花针局部叩刺进行放血,直接作用于皮损部位,促使局部皮损湿热毒发散,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可显著缩短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常用的辅助治疗手段。
婴幼儿湿疹临床发生因素较多,主要与婴幼儿机体防御机制较低具有高度关联性,婴幼儿机体各项功能发育尚不健全,极易受到外来病邪的侵袭,诱导皮肤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临床针对婴幼儿湿疹预防,多采用益生菌[17,18]干预的方式,以提高婴儿机体免疫力,加强婴幼儿肠道功能的建设,可最大程度减少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同时加强母乳喂养干预,针对母亲饮食结构进行合理的调节,适当增加辅食,提高婴幼儿喂养质量,加强婴幼儿机体防御机制[19]。婴幼儿湿疹伴有明显瘙痒情况,因婴幼儿年龄较小,自我管理能力较低,常以哭闹为表达,严重影响婴幼儿睡眠及饮食情况,危害婴幼儿生长发育。因临床针对婴幼儿湿疹病疾尚处于探究阶段,临床无特效药物进行治疗,现代西医针对婴幼儿湿疹多采用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方式,首选氯雷他定进行治疗干预,氯雷他定作为受体阻滞剂,广泛适用于敏感性皮肤疾病,临床上具有药物起效快,可显著抑制瘙痒的作用,但于临床应用中发现,氯雷他定近期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湿疹皮肤瘙痒情况,促使皮损症状转归,但药物疗效具有较大依赖性,药物停止使用后皮损加重,湿疹情况复发,严重危害婴儿机体健康,家属接受度较低[20]。考虑婴幼儿机体较为娇嫩,药物治疗对婴幼儿机体负担较大,多建议开展外治的手段,但于外治治疗期间考虑婴幼儿皮肤娇嫩,外治药物选用凉血解毒、祛风止痒、清热化湿的药物为主,采用中医外治的方式,例如敷洗、穴位贴敷、推拿、按摩、刮痧、放血等方式,临床操作简单,起效较快,可于短时间内改善皮损情况,减少婴儿哭闹情况,临床治疗优势显著,患儿家属接受程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