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长三角都市农业圈的战略思考

2020-12-24 19:33:56顾吾浩
上海农村经济 2020年10期
关键词:都市长三角农业

■ 顾吾浩

世界城市的发展,前所未有地突破了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形成了绵延的城市群和都市圈,成为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管理和控制中心,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而都市农业以崭新的姿态成为世界城市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新兴领域。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全面阐述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实施方案。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抓好重点工作,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因此,构建长三角都市农业圈,开创长三角都市农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是实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世界百年之大变局和我国即将进入“十四五”规划期,按照《规划纲要》,研究探索构建长三角都市农业圈,开创长三角农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长三角地区都市农业具有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地区产业发展互补性、资源利用共享性、市场需求关联性等特点。构建长三角都市农业圈就是要实现全域性都市农业一体化发展、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布局统筹兼顾、基础设施互通共用、市场形成同城效应、政策机制互惠互利。

构建长三角都市农业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总要求,对标世界城市都市农业发展方向,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城乡融合协调,大力推进农业高效生态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多功能开发,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坚持深化和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着力形成农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着力形成长三角都市农业产业新体系、着力形成农业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新优势、着力形成互联网+农业的智能化新高地,努力把长三角都市农业圈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样板区。

二、主要目标

(一)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高水平的标杆区

依托上海和都市圈经济、社会、科技的现代化优势,对标国际农业现代化前沿,在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全面提升长三角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现代化,农业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现代化,农业科技研发、应用和推广现代化,在全国率先建成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农业多功能开发先行区、农业生态绿色发展样板区、农业为城市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服务的农产品供给保障区、城市生态屏障和安全管理的战略资源区。

(二)建成城乡融合、产业联动、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区

遵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外循环相结合的方针,坚持长三角都市农业一体化发展的总目标,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其长,推动区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农业产业联动协作,打造区域农业发展共同体,构建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农业创新体系,实现“三农”协调发展,全面提升长三角农业在国内外的综合竞争力,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名列全国前茅。

(三)建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区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三农”工作总要求,把长三角都市农业一体化发展与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努力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美丽乡村样板区。同时要通过完善农业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地区。

三、战略构想

世界城市发展的经验表明,都市农业作为建设世界城市的有力推手,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优化生态环境,成为世界城市和都市圈的重要发展趋势。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世界城市的都市农业不仅保障了城市居民的食品消费,而且成为城市生态涵养、居民休闲、科普教育等多功能的有效载体。因此,构建长三角都市农业圈,开创长三角农业一体化发展的构想是形成“五大新格局”。

(一)形成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增长极,高新技术集聚区,长三角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以及都市农业转型发展的基础和现代化水平,为长三角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主要体现在:

一是形成绿色生态、优质高效的产业结构布局。实行区域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定位,形成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从分散化、低产能、小而全向集约化、高品质、专业化方向转型发展。根据长三角农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长三角农业一体化发展要构建新型产业结构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都市精品农业区。主要以沪、杭两大都市圈为核心,包括苏、锡、常和浙北的杭、嘉、湖、绍、甬等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其功能定位是建设与大都市和生态城市相匹配的现代都市农业,重点发展土地集约化、资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品牌、安全、绿色的都市精品农业。

第二层次,都市特色农业区。是南京、镇江、台州以及浙西南、皖南的丘陵地区和浅山区农业,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要依托长三角资本、科技、市场等优势,重点发展林、果、茶叶、丝绸等特色农产品,同时加强生态建设,推动山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第三层次,都市优质农业区。主要是苏中地区的南通、扬州、泰州和苏北、皖东北的大农业区域,重点以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深加工农业,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带动力强的高效生态农业基地和产加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形成与沪、宁、杭、皖四大都市圈相适应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区。

通过三个层次的产业错位发展,逐步形成“一核、二翼、三带”的长三角农业结构新体系:一核即以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都市现代农业为核心;二翼即皖南、浙西等丘陵山区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区,以苏北、浙东、皖北为代表的粮食蔬菜肉类等大农业主产区;三带即长江口及东黄海海洋农业带、沿长江淮河等江河两岸农业带、环太湖洪泽湖巢湖等生态农业带。

二是高质量发展需要高品质的农产品,满足城市消费的需求。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都市群,具有农产品高品质消费的巨大潜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农业农村部关于都市农业要充分发挥“服务、生态、优质、科技、富民、传承”等六大功能的要求,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议联合编制长三角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从生产、加工、流通、营销等环节制定高质量发展标准。重点发展高品质的种源农业、标准化的品牌农业、精细化的园艺农业、时令化的生鲜农业、有机化的高端农业、乡土化的特色农业,使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全国领先,实现高效生态高质量发展。

三是共建产业联动创新大平台。要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特点,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产业联动平台,发掘长三角区域各自产业优势,通过扩基地、深加工、拓市场,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和传统名特优产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农业实体新高地,形成新产业、新品种、新成果共建共享平台。

(二)形成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

生态绿色一体化是《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把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列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2300平方公里),已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绿色总体规划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域功能与风景共融、创新链与产业链共进、江南风和小镇味共鸣、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共享”五个“共”,描绘了“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愿景的现实图景。

根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设长三角生态农业新格局的宗旨是:坚持农业绿色生态发展,把建设生态农业和保护修复农业生态环境摆上重要位置,推动农业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为城市提供更好的农业生态屏障和湿地功能,擦亮农业绿色底色,把长三角建成美丽大花园。重点要做好“生态链、乡村味、田园梦”三篇大文章。

一是“生态链”。保护修复农业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空间协同保护,加强生态环境分区整治,共筑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提升农业生态资源功能,加快沿江、环湖和高速公路两侧的生态廊道建设,完善湿地生态功能。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型的生态农业,坚持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减量化、无害化使用,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推广共生共养(蛙稻米、蟹稻米、鱼稻米等)生态农业栽培技术。

二是“乡村味”。都市农业以其镶嵌城市边缘,位于郊区城镇周围等地域特点,更能发挥其独特的生态优势。因此,长三角都市农业圈要把建设生态农业与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通过绿色田园、美丽家园、幸福乐园的建设,成为生态宜居新农村、生态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依托都市生态农业的优美风光、人文底蕴、特色产业,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打造国际一流、绿色高效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更大范围的区域一体农业生态链。

三是“田园梦”。都市生态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最佳目的地。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在乡村旅游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区域内各级政府要深化农业旅游合作,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利用农业农村旅游资源,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高品质、有特色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民宿、市民农园、康养产业等重点项目,大力组织以农民丰收节为主的多种农业节庆活动,推动农业生态功能向多样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市场和服务一体化发展,共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格局。

(三)形成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

农业科技创新是长三角都市农业发展的根本动能。长三角农业科创具有资源、人才、市场等独特优势,特别是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和自贸区政策的多重溢出效应,为构建农业科创新格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构建长三角都市农业科技创新新格局的宗旨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科技兴农、科创强农道路,整合长三角农业科技资源,依托国家队科创优势,瞄准世界农业科技革命前沿,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农业科创新高地,实现农业现代化、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一是打造农业科创共同体。长三角具有丰富的科教资源,不仅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而且还拥有全国1/4的“双一流”高校。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也名列全国前茅。都市农业圈各级政府要把农业科创摆上重要位置,建议三省一市建立农业科创中心和若干个农业科创园区,同时形成“三纵十横”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三纵即省市—区县(市)—乡镇三个层级,十横即粮、油、菜、果、花,畜、禽、蛋、奶、鱼十大农产品体系。在区域农业科创管理上,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是组织农业科技攻关。充分发挥长三角科技集聚优势,加强农业科技的前沿研究和资源共享,在农业基因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关键领域,特别在种子种苗、新型农机、农业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实施联合攻关,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协同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行成果共同转化,利益共同分享的新机制。

三是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共创新机制。长三角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必须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建立长三角农业科创基金,用于农业科研攻关和推广。各涉农科研部门和高校,要加强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农业科技应用性研究,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制定农业科研人员跨区域技术服务鼓励政策,为山区和边远地区提供更多的农业科技服务。依托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国家科学中心,打造长三角农业科技转移服务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科创,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政策支持。

(四)形成农业协同开放新格局

以建设农业强国和争当改革开放排头兵为宗旨,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协同推进农业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农业新体制,开创农业对外开放新局面。使长三角农业成为全国农业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建设农业强国的引领区,国际农产品贸易的集聚区、世界都市现代农业合作的示范区。

一是提高长三角农业参与国际合作的水平。以“一带一路”为先导,整合提升长三角农业优质资源,从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方面,联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当好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排头兵。加强同伦敦、纽约、巴黎、东京和阿姆斯特丹等世界五大都市圈农业的合作。建议在上海设立世界都市农业论坛和研究中心,深化长三角国际农业合作交流。

二是增强长三角农业国际市场竞争力。要把提高农产品出口水平作为长三角农业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依托上海和长三角海陆空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国际贸易。建议利用浦东自贸区和临港新片区的溢出效应,在崇明岛建立国际农产品自贸试验区,为长三角和全国农产品扩大国际贸易提供条件。同时,要积极引进国际现代农业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不断提升农业国际竞争能力。

(五)形成深化农村改革新格局

进一步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切实维护和发展农民的根本利益。构建长三角农业一体化发展新体制新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证。

一是经营主体多元化。在坚持农村承包土地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时在区县(市)以上积极组建以集体或国有资本为主的农业发展(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形成都市现代农业大企业、大集团、大市场格局,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加快推广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大力发展像淘宝、盒马、叮咚这样的电商平台,建立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的新体系。

二是农村产权股份化。深化和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建立农民持股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切实维护农民的财产权和收益权。要创新长三角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和政策,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体建设用地开发使用,征地留用地,购置厂房仓库等不动产物业,以及集体资产跨区域的联合等,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保值增值,农民共享红利。同时要积极探索发展资本集聚型农村经济,实现政府支农资金、社会资本和集体资金的有机结合,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新的活力。

三是政策机制协同化。科学合理的政策机制是长三角都市农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按照《规划纲要》,完善三级运作、统分结合的区域合作机制,建立农业市场化、协同化的发展机制,资源共同开发、成果互惠互利的共建共享机制。要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研究制定全局性、战略性和系统性的长三角都市农业圈发展政策体制框架,在产业、投资、金融、人才、市场、科技等方面,制定互惠互利的政策,推动长三角都市农业圈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都市长三角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车迷(2022年1期)2022-03-29 00:50:28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诗歌月刊(2019年7期)2019-08-29 01:46:44
穿越水上都市
琴童(2017年8期)2017-09-04 20:38:53
都市通勤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02:46:13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