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双循环格局下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2020-12-24 19:33本刊编辑部
上海农村经济 2020年10期
关键词:内需农业产业双循环

■本刊编辑部

今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称“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由此可见,“双循环”已被提到了中长期战略高度,很可能会被纳入“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规划。正确认识双循环格局下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及早制定对策措施,已经成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我国农产品内需规模巨大。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总体上呈现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增长速度保持个位数增长,农产品出口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我国也是世界农产品进口大国,主要进口农产品包括大豆、乳品、牛肉、葡萄酒等,较高程度依赖进口。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在2015年至2019年,农产品贸易逆差整体呈上升趋势;直至2019年,相应的贸易逆差达到712.8亿美元,同比增长24.2%。

二、农产品需求结构发生变化。2016年,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后,经过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我国农产品供给结构逐步调优,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但一般的低端产品供给仍然偏多,农产品供需结构性失衡仍然存在,同时农业质量效益仍然不高。从需求端看,年轻一代和城市人口对农产品口感和品质更为关注。而在供给端,但除了少数拥有自有品牌或者生产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外,多数绿色优质农产品更倾向于外销;内销中低端农产品供给较多,造成供需不匹配。

三、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充满潜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已经有了飞速发展,但大都集中在农业直接生产过程,从整个农业产业体系来思考,仍存在不少短板:一是我国农业产业一直存在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农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和装备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85%,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还尚未达到60%;粮食储藏和果蔬产后损耗率分别高达9%和25%,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产品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加工附加值比较低,处在1∶2.3的水平,与发达国家1∶3.4的比例差距较大。二是与第三产业融合不紧。近年来,农业的休闲功能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发展景观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一种趋势。今后农民在种庄稼和发展养殖业时,不仅要考虑农产品市场需求,而且还要考虑人们旅游时对生态和农业景观的需求。三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发育不足。部分高质量农产品在国内市场不容易获得认同,只得探索国外市场。四是普遍存在着产业链中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问题。特别是高水平的种苗研发、农产品精加工等技术仍未被掌握,这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国内农业生产者提升质量的可能。

四、农业产业升级已成必然趋势。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影响,不少从事农产品出口的生产经营主体都受到了影响。由于对海外疫情防控的不确定性,其中不少主体选择了外需转内需,以获得持续经营的可能。客观上,这也为我国的农业产业提供了一次很好的重新审视内需的机会。从短期来看,外需转内需是生产经营主体一种务实选择,而从长远看,我国的农业产业还是要从研发、生产、流通等环节进行改善,通过优质主体和地区的带动作用,引导农业产业参与者完成升级,以缓解国内农产品供需结构不合理现状,并进一步融通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形成双循环格局。□

猜你喜欢
内需农业产业双循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伟参加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张明:如何系统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供给侧改革下高等教育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