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场磁共振应用在颈椎病中诊断的准确性探讨

2020-12-24 13:26:40贺永彬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9期
关键词:低场退行性椎间盘

贺永彬

(吉林省长白山森工集团八家子林业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吉林 长白山)

0 引言

随着各种电子产品的出现和普及,人们长时间低头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现象,另外有部分因为工作性质而需要保持低头来处理相关工作[1],这些都直接或者间接的提升了颈椎病的发病率,所谓颈椎病是指颈段脊柱出现病变后诱发的系列临床症状、体征,临床对于颈椎病较为认同的看法是机体出现了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或者是继发性追肩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原因,导致神经、脊髓、血管受到压迫[2],患者会有明显的不适感、疼痛感甚至是晕眩感。对颈椎病的诊断方式当前较为常见的是结合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MRI、CT、X线),在各种影像学检查当中MRI即磁共振优势更为突出,能够从不同体位、层面对病变区域观察,且检测所得影响不会因为骨伪影的影响而降低准确性[3]。对磁共振检查技术在不断完善和探索,近年来对颈椎病患者开始运用低场磁共振手段检查,其成像质量较高,对于后续诊疗有着极为突出的引导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确诊为颈椎病患者群体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在该群体中随机选取符合选择标准患者228例,患者中男性101例,女性127例;年龄 23~52岁,平均(31.31±2.81)岁;病程在 1~5年,平均(2.11±0.67)年。所有患者均因颈部或者头部不适、上肢麻木合并有自觉疼痛感、颈肩疼痛等原因到院就诊,部分患者存在肢体运动障碍。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产自西门子公司MRI扫描仪检查,型号为0.35T永磁型扫描仪,在头颅、颈部等区域表面线圈,完成T1WI、T2WI矢状位、T2WI横断位扫描,对于部分情况相对特殊的患者则再联合T2WI压脂序列扫描。

2 结果

在本次纳入研究对象当中,接受低场磁共振后图像提示如下:①椎间盘变化。所有患者图像均提示存在有椎间盘膨出/突出、椎间盘退行性病变。②脊髓变化。有180例患者存在脊髓受压迫的情况,又有122例患者存在椎管狭窄变化。③神经根变化。有124例患者提示存在有神经根受压情况,程度不一。④颈椎退变。有114例患者存在颈椎变化,主要为曲度变直或者是反弓;有186例患者存在椎体骨质增生;有104例患者存在椎间隙狭窄;有6例存在椎体不稳定;有2例发现有许莫氏结节。

3 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疾病,患者表现出经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继发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导致脊髓、血管、神经受到损害并诱发系列临床症状、体征[4]。颈椎病患者影像学变化主要是颈椎间隙、相关椎小关节狭窄还有各个位置形成骨刺等变化,当前对颈椎病出现的原因归纳有多种,常见为退行性病变、劳损、炎症、创伤、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颈部长时间处于强制性体位以及先天性畸形等,又以退行性病变、创伤所占比例相对最高[5]。

对于颈椎病的分型有多种,当前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压迫区域等进行划分,分型考虑的因素包括脊髓、血管、神经受压迫/刺激后的典型临床症状体征,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状态:①神经根型颈椎病;②脊髓型脊椎病;③椎动脉型颈椎病;④交感神经型颈椎病[6]。

在本次研究当中,对所有收治颈椎病患者应用低场磁共振检查,所得到的影像为医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直观的参考标准,具体如下:①椎间盘表现[7]。正常情况下椎间盘髓核、纤维环等存在有较多水分,出现退变之后水分会出现逐渐丢失的情况,影像学T2WI序列可发现椎间盘从原来的高信号表现逐渐下降,甚至部分患者还可发现呈现出低信号的气体影。椎间盘如果存在膨隆情况,则发现了椎间盘弥漫性膨出情况已经越出了颈椎体边缘范围。椎间盘存在突出患者,典型表现为后方存在小丘样的突出,以突出具体所在位置可分为侧后、侧方以及中央三种类型。②脊髓表现[8]。脊髓所在位置是椎管内部,周围有三层被膜存在并包裹,在正常无病变的情况下机体脊髓前方是蛛网膜下腔,该区域存在有不同程度间隙。如椎间盘出现突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且后纵韧带钙化情况相对严重的时候,硬膜囊则会因为受到压迫而发生变形、移位情况,蛛网膜下腔逐渐狭窄,下一步就是压迫脊髓,某个时间段可见到脊髓内部的斑点状较长的T2信号水肿阴影。③脊神经表现[9]。在脊髓的两侧,有一对脊神经在椎间孔位置穿出,一旦颈椎间盘出现膨出/突出后则会对神经根造成压迫,另一方面神经根也会受到颈椎体骨质增生的压迫,直接的后果就是患者发生颈肩痛并有往上肢放射的趋势。④椎体及附件表现[10]。对颈椎进行矢状面观察,一般正常的生理曲度是C形,而出现病变后颈椎矢状面生理曲度逐渐演变为僵直,部分有反弓情况。椎体的高度下降,椎间隙更为狭窄,椎体边缘出现的骨质增生变尖,椎体黄韧带、后纵韧带表现出增厚、钙化现象,椎体当中存在因为椎间盘突入而形成的许莫氏结节,椎管前径、后径出现变小狭窄的变化,

这是颈椎病典型影像学表现。⑤椎动脉表现。颈部在MRA情况下能够全面的掌握椎动脉走形趋势,能够测量管径的大小并记录血供情况,医生还可通过影像学图片对颈内外的动脉进行观察,对于确认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个重要判断依据。综上所述,为颈椎病患者应用低场磁共振检查能够对病变状态、程度以及类型等进行有效的评估判断,低场磁共振检查不会出现骨性伪影,有利于掌握椎管前后管径还有受压情况,对后续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及细节调整有重要指导价值,且该检查方式并无辐射性,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低场退行性椎间盘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颈腰痛杂志(2023年2期)2023-05-05 02:20:32
基于低场核磁成像的银杏胚检测及分类
原位低场核磁共振弛豫法定量监测光催化Cr(VI)还原反应
波谱学杂志(2021年3期)2021-09-07 10:10:08
低场核磁共振短死时间射频线圈与射频开关的设计
波谱学杂志(2021年1期)2021-03-12 07:41:04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16
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30例临床报道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7:57
低场MRI及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安徽医药(2015年9期)2015-03-07 05:40:14
温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50例